在“童年幸福”主题征文中获奖

王二路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初,美篇平台【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举办了以【童年幸福】为主题的征文活动。</p><p class="ql-block">根据征文活动的具体要求,我撰写了题目为《童年的幸福时刻》的文章。文章内容以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三件幸福事件:(一)母亲亲手做的好吃的和新衣服;(二)小学老师亲自把我领进了校门;(三)第一次进照相馆;为线索,详细叙述了当时的幸福瞬间和感受。文章发出去之后,立马得到了【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诸位老师的热切关注。文章不仅很快被加精,最终还被授予“少年夭桃奖”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征文截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荣誉证书</b></p> <p class="ql-block">在此,衷心感谢【美篇】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更感激【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所有老师的高看厚爱;也感谢美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特别让我感激涕零的是:【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的评论员“菩提慧心”老师,在第一时间里审读了我的文章,并在第一时间里编发出精彩绝伦、热情洋溢的留言评论……让我爱不释手、反复捧读、兴奋难眠、备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评论员【菩提慧心】的留言</b></p> <p class="ql-block">最后,由衷地盼望【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越办越好、越来越红火!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热情关心、倍加关爱【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并积极参加【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举办的一切活动。为【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越来越好,出谋划策、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童年的幸福时刻 </b></p><p class="ql-block">小时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一穷二白,老百姓的生活也特拮据。尽管如此,在童年的记忆里还是有一些幸福瞬间的。</p><p class="ql-block">如今回想起来,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间有三件事:(一)母亲亲手做的好吃的和新衣服;(二)小学老师亲自把我领进了校门;(三)第一次进照相馆。</p><p class="ql-block">先说第一件事。50年代末60年代初,自己正值发育长身体之际,偏偏赶上了经济困难时期,一年到头吃穿成了大问题。在吃的方面,平时一日三餐见不到油星儿,甚至还要啃树皮、吃野菜。那时,最渴盼的是过年过节。逢年过节,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尽量做些好吃的来庆贺一下。母亲一字不识也没学过厨师,但她做的饭菜却那么好吃!春节——母亲捏的饺子、蒸的年糕;端午节——母亲包的粽子;中秋节——母亲熬的冬瓜熬菜……至今想起来叫我馋得流口水!也给我留下了最幸福的美好瞬间。在穿的方面,小时候我极少穿新衣服。1963年冬天,母亲特意为我千针万线缝制了一双崭新的棉靴头儿。那年是我第一年上小学。眼下回想起来母亲很有心计,怕我在学校里穿得过于破烂不体面,而克服困难为我赶制了一双崭新的棉靴头儿。当时,穿上那双新棉靴头儿身轻似燕、满街乱转,逢人便抬脚、到处乱炫耀……美滋滋的劲头儿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其次说第二件事。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就到我村任教的是郭顺芝老师。1963年秋季,我已经十一周岁多一点了。此前,郭老师曾多次到我家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她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还是让孩子上学读读书吧,我会照顾管教好他的……1963年秋季开学了,在几个小伙伴儿的簇拥下,我背着母亲做的新书包,扛着爷爷做的榆木板凳,兴高采烈地入学了。在教室门口,郭老师轻轻抚摸了几下我的头,又拽了拽我的衣领衣角,亲切温和而又满怀期待地轻声说道:“你的家庭条件实在困难啊,父母太不容易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呀!……”我满含热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顾不停地点头。一开始,郭老师把我安排到一年级。其实,在家里抱孩子、挖野菜时,早已将拼音字母、基本汉字,乃至一加一等于几等自学的滚瓜烂熟。没过几天,郭老师就把我安排到了二年级。未读一二冊,直接读二年级的第三册。在二年级里,生字背写、造句作文……一直遥遥领先。1965年夏,当我读完三年级(小学第五、六册)时,郭老师私下里与我商量,她说:“我打算叫你直接考高小,考上了就不用再读四年级(七、八册)了……有信心吗?”我坚定地说:“有!”在临考试高小前的半个多月里,郭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里,不厌其烦地单独为我“开小灶”。她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仔细琢磨出许多考试模拟题让我认真解答……如今回想起来,当时郭老师已是三四个孩子的妈妈,教学任务又很繁重,她竟牺牲宝贵的公休时间来关心呵护我……真叫我感激涕零啊!当年,我没有辜负郭老师的高看厚爱,以优异成绩(满分100分,语文98分,算术86分)考入了邻村的高小五年级。没有郭老师,日后的文化程度一栏可能填写为文盲;没有郭老师,也一定没有自己的今天。直到今天,一想起郭老师就是满满的幸福。</p><p class="ql-block">最后说第三件事。眼下,有了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就能拍照。我小时候,拍照片很困难,也是一件很稀罕、极奢侈的事情。不仅没有拍过满月照、生日照,而且在十岁前根本没进过照相馆。那个时候,吃穿都困难,谁还有闲钱拍照片啊!60年代末的某一天,我怀揣着捡破烂积攒的零花钱,背着父母偷偷跑到县城东大街路西,唯一的一家国营照相馆,拍摄下有生以来第一张照片。几十年过去了,每当端详旧照总会打心底里涌动起一种美滋滋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收笔于: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上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