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 影:悠悠亦然夫妇</p><p class="ql-block">撰稿/昵称:悠悠亦然</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13833405</p><p class="ql-block">时 间:2024年8月</p><p class="ql-block">后 期:Snapseed</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踏入乌镇东栅,水乡的温婉与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青石板路蜿蜒,小桥流水悠悠,白墙黛瓦间,时光仿佛在此驻足。这里是茅盾笔下的故乡,他曾以深情的笔触描绘这片土地的宁静与沧桑;这里也是木心魂牵梦萦的故土,他的诗行中流淌着对乌镇的眷恋与哲思。漫步其间,仿佛与两位文豪隔空对话,感受他们笔下江南水乡的灵秀与深邃。乌镇东栅,不仅是水乡的缩影,更是文化的积淀,让每一个驻足的人,在时光的涟漪中寻得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乌镇,这座穿越六千载文明长河、历经一千三百年建镇岁月的古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夺目。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斑驳的墙垣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潺潺的流水映照着古镇的倒影,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水乡之韵,古意盎然。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舟楫轻摇,穿梭于碧波之上,岸旁古树,掩映着白墙黛瓦。时光仿佛在此停滞,历史的印记在阳光下历久弥新。乌镇东栅,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栖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抵达了首个景点——财神湾,虽遗憾错过了高杆船表演的精彩瞬间,但旅途的兴致并未因此减退。沿着古朴的青石板路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逢源双桥。导游介绍说:“走过逢源桥,升官又发财。”听罢,我与先生相视一笑,对于已退休的我们而言,功名利禄早已如过眼云烟,惟愿彼此安康,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 站在逢源双桥上,望着悠悠的河水,不禁感慨:人生至此,健康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气。让我们在这江南水乡,享受这难得的闲适时光,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桥下碧波荡漾,映照着两岸的古色古香,仿佛每一滴水珠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离开逢源双桥,前行不远便抵达木心故居纪念馆——晚晴小筑,在此感受这位文化巨匠的艺术与人生。木心,本名孙璞,字玉山,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乌镇东栅栏杆桥,2011年12月21日辞世。</p><p class="ql-block"> 他不仅是画家、文学家,更是诗人,以笔名木心享誉文坛。晚晴小筑作为其故居,承载了木心一生的艺术追求与人文精神,是领略其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木心的画作、手稿、藏书等珍贵遗物静静陈列,每一件都诉说着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木心笔下的文字在耳边低语,感受他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理解。这里,是木心艺术生涯的缩影,也是他精神世界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木心先生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当代作家,他曾说:当我坐在书桌前,就像是坐在钢琴前,自有妙曼音乐流淌。他的文字不光优美更有画面感,他的知识很渊博,博古通今,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木心先生讲述的《文学回忆录》该书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语言精炼,深受我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木心先生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回忆录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叙述,更是对人生、艺术、文化的深刻反思。在书中,他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艺术追求、以及对世界的看法,这些内容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木心在他的诗篇《从前慢》中的一句诗句。诗句里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怀旧情绪,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这句诗句,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心中那扇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让我们想起了那些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晚晴小筑是一座由荒废老宅精心修复而成的建筑,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内设花园和一栋两层小楼。一楼正厅以明清风格为主,两侧各摆放一排太师椅,尽显庄重与气派。左侧厢房则是一间会客厅,陈设着美式古典三人沙发、茶几、座椅及英式小书柜等,部分家具是木心从纽约带回的。</p><p class="ql-block"> 木心作为艺术家,审美独具匠心,这些古典家具与中式花格窗相得益彰,毫无违和感,堪称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在晚晴小筑中,仿佛能瞥见木心先生的身影:他身着黑色风衣,头戴黑色礼帽,手持长柄黑伞,宛如从老电影中走出的老克勒,依旧保持着那份优雅与从容。以下第一张是网图,致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走进木心的书房,书房不大,却充满了艺术气息。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中外文学经典,墙上挂着他亲手创作的画作。书桌上摆放着一盏老式台灯,灯下是一叠未完成的手稿。</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我仿佛能看见木心伏案写作的身影,感受到他笔尖流淌的思绪与情感。木心的文字总是充满哲思与诗意,他的画作则以简洁的线条和深邃的意境打动人。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感受到木心对美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 木心先生的一生,恰似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曾在笔下写道:“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这句话不仅是他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更是他毕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从乌镇到纽约,从绘画到文学,木心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人生的种种际遇。</p><p class="ql-block"> 他未曾向岁月低头,而是以艺术为刃,在时光的磨砺中雕琢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文字如清泉般澄澈,又似美酒般醇厚,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木心先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诗意地栖居”,他的精神遗产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在岁月的长河中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了木心故居纪念馆,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江南百床馆。百床馆是专门收藏和展览江南古床的博物馆,现已收藏了多张明清、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古床,如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小姐床、罗汉床等。</p><p class="ql-block"> 馆内收藏的古床不仅材质优良、工艺复杂,而且设计考究,反映了江南木床制作的精湛技艺和丰富文化内涵。其中,清・拔步千工床被誉为“镇馆之床”,用料为黄杨木,是木雕床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床不仅展示了江南匠人的高超工艺和对艺术的感悟,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心境。每张床上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与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游人可以从中感知古人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江南百床馆,我们来到了民俗馆。在古朴的厅堂中,一对新人正沉浸在传统婚礼的庄重与喜悦之中。新郎身着锦绣长袍,新娘则披着绣有吉祥图案的红色嫁衣,他们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灿烂。周围摆放着精美的嫁妆,从雕花的樟木箱到闪耀的银器,每一件都透露出家族的深厚底蕴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 宾客们围坐一堂,见证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情誓言。这里,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江南水乡的温情,每一件嫁妆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乌镇东栅民俗馆,不仅是一场婚礼的见证,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历史韵味和人间真情。</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乌镇狭窄而幽深的巷陌间,踏着包浆的石板路,光可鉴人。白墙黛瓦掩映处,飘来阵阵酒香,循香而去,便到了远近闻名的三白酒坊。</p><p class="ql-block"> 酒坊不大,却古色古香。老旧的木门敞开着,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陶缸,缸中盛着琥珀色的酒液,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p><p class="ql-block"> 三白酒,顾名思义,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经传统工艺酿造而成。酒坊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轻抿一口,醇厚绵柔,回味悠长,仿佛将江南的温婉与灵秀都融入了这杯酒中。</p> <p class="ql-block"> 酒坊一角,摆放着古老的酿酒器具,仿佛在诉说着三白酒的悠久历史。据传,三白酒的酿造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最原始的制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走出酒坊,微醺之际,漫步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看着小桥流水,听着吴侬软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慢悠悠的江南水乡。一壶老酒,半世江南。乌镇东栅三白酒坊,不仅是一个品尝美酒的地方,更是一个感受江南文化,体验慢生活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在乌镇东栅的青石板路上,时光仿佛被拉长,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忽然间,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循着味道,便来到了宏源泰染坊。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染坊,不仅是江南传统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地,更是电视剧《似水年华》中,文(黄磊饰)和英(刘若英饰)爱情故事的重要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 推开染坊斑驳的木门,仿佛走进了《似水年华》的画面。剧中,文和英曾在这里驻足,他们身着素雅的衣衫,与染坊的蓝布交相辉映,将那份欲说还休的暧昧与惆怅演绎得淋漓尽致。染坊内,高高的晒布架上,随风轻舞的布匹如同蓝色的波浪,与乌镇的水乡风光交相辉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以下第二张是剧照。</p> <p class="ql-block"> 宏源泰染坊,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传统染坊之一。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从选料、刻版、染色到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染坊的老师傅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份传统技艺,用刻着精美图案的木板,蘸上特制的靛蓝染料,在棉布上印染出各种花纹。他们用双手传承着历史,也守护着这份属于江南水乡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 在宏源泰染坊,你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还可以亲身体验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刻版、印染等技巧,亲手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蓝印花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离开宏源泰染坊,漫步在东栅的石板路上,耳边仿佛还回荡着染坊内木槌敲打的声音,鼻尖还萦绕着蓝草的清香。那抹沉淀了百年的蓝,不仅是《似水年华》里的惊鸿一瞥,更是江南水乡千年文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在乌镇东栅那蜿蜒的青石板路上,一位身着古装戏服的小美女宛若从画中走出,吸引了无数目光。她头戴精致的发饰,手中轻握一把有柄的圆形绣花扇子,扇面上的图案与她周身的古韵相得益彰。她步履轻盈,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她或低眉浅笑,或凝眸远望,每一个瞬间都被定格为永恒。周围的老屋、流水、石桥都成了她的背景,共同演绎出一幅唯美的江南水乡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江南木雕馆内,我近距离欣赏了这些精致的房屋构件。雀替、斗拱、角梁等,每一处都彰显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刀工细腻,线条流畅,仿佛每一刀都经过深思熟虑。展品丰富多样,从传统神话到自然景观,无不栩栩如生。这些作品出自名家之手,不仅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建筑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东栅的桥梁是乌镇水乡的灵魂,每一座桥都独具匠心,将桥梁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仁寿桥,永安桥等,这些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厚重的历史典籍,记载着江南水乡的悠悠往事。漫步在青石板桥面上,凝望桥下潺潺流水和远处的乌篷船,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时光静静流淌,沉醉于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乘一叶扁舟,随着船橹的欸乃声缓缓穿行,两岸的垂柳轻拂水面,粉墙黛瓦间点缀着摇曳的红灯笼,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古镇的每一处角落都浸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从木心故居的墨香到染坊的蓝印花布的草木清香,无不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乌镇东栅,他出生于1896年7月4日,在乌镇观前街17号,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乌镇的风土人情融入到他的生命里,作品里,《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创作的痕迹。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现在这里已经作为茅盾纪念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巨匠,也是文学理论探索的先锋。馆内陈列着茅盾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手稿、照片等珍贵资料,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成就。</p>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深处,茅盾故居静静伫立,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诉说着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踏入这片历史的长廊,仿佛翻开了一卷厚重的历史长卷,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茅盾先生成长的足迹清晰可寻,他笔下的世界与现实交织,展现出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故居内的陈设,依旧保留着当年的风貌,仿佛能听见他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激情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茅盾故居,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在这里,我们与文学巨匠心灵相通,感受他笔下的世界,汲取他智慧的力量,继续在文学的征途上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乌镇东栅,这座千年古镇,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将江南水乡的韵味尽数展现。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小巷,斑驳的石板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两侧鳞次栉比的明清木屋,飞檐翘角间流露出古朴典雅。蜿蜒的水巷静静流淌,波光粼粼中倒映着白墙黛瓦,恍若时光在此凝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幽静巷弄中,偶然发现了一家别具一格的小店——《天然制梳》。店内,一位老师傅正专注地雕刻着手中的梳子,每一刀都显得那么精准而富有情感。四周,各式各样的梳子铺满了整个空间,从古朴的木质到光滑的玉石,每一把梳子都透露着自然与工艺的完美结合。这里不仅是一个售卖梳子的地方,更是一个展示传统手工艺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还有一些景点来不及参观,我们只挑选了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景点。此次乌镇东栅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宝藏。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份古朴与宁静;你也可以深入其中,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乌镇东栅,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期待下一次的重逢。</p><p class="ql-block"> 一一后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关注与阅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