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 朱志伟 </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176198443</p> <p class="ql-block"> 大叻是越南南部的一座高原城市,以其宜人的气候、法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当我们的大巴下午经过盘山路到达海拔1500米的高原时,下车时感觉有一丝凉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大叻火车站】的红砖钟楼前。这座1938年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用尖顶拱窗与彩色玻璃彰显着古老的异国风情。月台上停驻的蒸汽火车头仍像在吞吐着白烟,仿佛随时会载着人们驶向云雾深处。这座被称作"越南小巴黎"的山城,在亚热带炽烈的阳光里,始终保持着法兰西式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批同行者,都是长期一起出行的旅友,我们曾一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也一起饱览了异国风情。在大叻火车站的铁轨上随意地来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叻火车站红色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暖意,这列观光列车,至今仍保留着木质车厢与手动扳道岔的原始操作方式。</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进这上世纪30年代的老式车厢里,能想象出当年法国殖民者与王公贵族们的奢华生活。</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我们到达【春香湖】,整片水域荡漾起翡翠色的涟漪。这座人工湖像面魔镜,倒映着大叻的日落月升,将法兰西式的浪漫与越南的闲适完美融合。湖畔绿树环绕,一派悠然宁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我们驻足于大叻春香湖畔。天际线处,夕阳宛如一枚熔化的金币缓缓沉落,湖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住在大叻的宾馆里,恰逢农历十四,当晚的月亮格外圆。第二天清晨在宾馆的露台上看朝霞升起、观古城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一早来到了【达坦拉瀑布】,它的轰鸣声在雨林深处召唤着我们。看着青苔覆盖的石阶,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野兰的幽香。当双轨滑车从40米高的瀑布景区顶端俯冲而下时,失重的快感让人瞬间理解法国探险家当年发现这片秘境时的震撼——自然的神力与人类的巧思在此达成平衡。</p> <p class="ql-block"> 在芽庄的过山车疾驰中,我曾领略了海风裹挟着尖叫声掠过耳边。而大叻的过山车是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当我坐在自己控制速度的车中从顶端俯冲而下时,整片的原始雨林在眼中出现。到达瀑布前我明白了,有些风景可以用飞翔的姿势抵达观赏。</p> <p class="ql-block"> 【保大避暑行宫】则展现出另一种殖民记忆。淡黄色外墙掩映在松林间,孔雀蓝琉璃瓦与柚木雕花家具构成奇妙的东西方对话。在末代皇帝的书房里,1939年的地球仪永远停驻在法属印度支那的版图,水晶吊灯投下的光斑里,似乎还晃动着保大皇帝与法国总督举杯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我凝视着鲜艳的鎏金宝座,也许丝绒坐垫凹陷处仍残留着帝王的体温。看着殖民风格的镀金廊柱与龙纹浮雕,这个曾经的权力容器,曾经装着整个安南的晨昏,如今却变成供人拍照的布景。感觉到所有帝国坍塌后终将成为门票背后的简介文字。</p> <p class="ql-block"> 【疯狂屋子】像棵混凝土浇铸的巨大藤蔓,在蓝天下肆意生长。设计师邓越娥用毕生心血打造了这座建筑奇观,让高迪式的曲线与越南民间传说在时空中碰撞。走进藤蔓缠绕的拱门,混凝土浇筑的巨树拔地而起,枝桠化作盘旋的阶梯,蜘蛛网状的木桥悬在三十米高空,站在顶层观景台,整个大叻城在脚下铺展成五彩积木。</p> <p class="ql-block"> 攀上疯狂屋脊的瞬间,我看见钢铁藤蔓般的廊柱在脚下扭曲盘旋,还听见风灌进镂空穹顶时发出轻轻的管风琴般的轰鸣声,与那些像金属鸟巢和倾斜的建筑共同震颤。</p> <p class="ql-block"> 这座高原之城将殖民时代的优雅、越南的市井烟火与艺术家的疯狂想象,编织成独一无二的存在。在离开城市的盘山公路上,我想象着那些红瓦黄墙的法式别墅仍在继续着与高原亚热带阳光的对话,疯狂屋子的新枝似乎仍在向云端生长,而春香湖的涟漪,永远荡漾着未完待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