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青海湖

好梦成真

<p class="ql-block">  2011年10月31日,昨天列车沿青藏铁路经过一天一晚的行驶,于今日07.26分准时抵达青海省西宁火车站,地导接车后入住银成天驹酒店,简单洗漱后早餐,9时正乘车前往青海湖探史问今。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青海湖三面环山,风光旖旎、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湖。景区以高原湖泊为主体,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浮游生物稀少,当我漫步在青海湖,只见湖水透明,清澈见底度达8-9米以上,显得格外湛蓝。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变迁的过程:早在二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整个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太平洋连在一起,这里水是咸的。</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的构造属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在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把全部海水逼走,古海变成了内陆盆地。又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泽形成了这个青海湖,它的水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能够自由流动,盐分不易积累。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p> <p class="ql-block">  然而,大约距今十三万年,在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的时候,又一次地壳运动,湖东的日月山、野牛山的隆起,一下子把青海湖的出口堵得严严实实了。那条输出湖水的河流也来了个首尾大掉头,倒流入湖了,这就是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倒淌河的流向被改变,青海湖的外泄通道被堵塞,湖水无法排出,逐渐演变为内流湖。湖水主要依靠蒸发排泄,而河流带来的盐分无法排出,导致盐分在湖中不断累积,湖水逐渐变咸。同时随着气候变暖和区域气候干旱加剧,导致湖区蒸发加强,降水减少,也进一步加速了湖水盐度的上升。</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自古就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中有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鸟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远观山峦叠翠,景观独特。青海湖湖面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由于周边一些不规则的伸延部分,总面积达4200多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积则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 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区充满生机,沿湖到处可见牦牛、黄牛漫步,羊群吃草。湖区有两大奇观,一是渔场,一是鸟岛。导游说:青海湖鸟岛闻名遐迩,高出湖面10米,素有“鸟儿王国”之称,每年春天,大批的海鸟从印度、尼泊尔等地千里迢迢来到青海湖繁衍生息,秋天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 在岛上设有专门保护机构。</p> <p class="ql-block">  海心山又叫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此处山青水秀,景色优美。从前人们在海心山上兴修了不少庙宇和房屋,一些喇嘛岛上修行,不少牧人到岛上来放牧,“山佛寺”已成为此地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美丽富饶,盛产味美、营养高的湟鱼等多种魚类。青海湖里的鱼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储量。据说,到了盛夏时节,各种鱼群自由自在地畅游在湖面,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一次捕鱼队拉网捕鱼,网特别重,全体人员都上了阵还拉不动。最后不得不将十匹马也派上阵,才把网拖了上来。过称后有近四万斤。就是在用机械船捕鱼的今天,也必须两艘大船协同作业,四万斤鱼一网拉,那是常有的事,而到了冬天呢,钓鱼人只要在冰面上凿开一个洞,然后在洞口点燃篝火,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钓“冰鱼”。那情景,那气氛,常换来钓鱼人欢畅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沿湖两岸有辽阔的天然牧场,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丰美,有着发展牧业的优良条件,现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青海湖周围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牧歌悠扬,当地人民在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也充分发展了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业。每年的7月油菜花盛开,近百万亩是一片金灿灿的海洋。我们一行到达这里,已是青海湖旅游的收关之季(每年的11月中旬青海湖因海拔高,气温低,已基本没有游人),加上风大,整个景区游人不到50人,景区除仅有的两艘游船外基本处于歇业状态,大家在导游带领下,游览两个小时后便中餐。再沿来时路线返西宁。</p> <p class="ql-block">好梦成真:2025年03月30日根据2011年旅青文档整理,文中少量图片源于网络,在此鞠躬致谢原创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