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国海军用小炮艇威慑住了镇压百姓的澳葡殖民当局

西洋老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6年12月10日上午,广东江门上川岛沙堤港内,一声汽笛长鸣,由隶属于南海舰队川岛水警区护卫艇第四十三大队炮艇组成的海上编队驶离码头,向东部方向58海里外的澳门岛驶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炮艇编队巡驶至珠江口时,与在桂山岛执勤的护卫艇进行了汇合后,共同向澳门海域驶去。</span></p> <p class="ql-block">  桂山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驶向澳门的海军炮艇为国产75吨级55甲型高速护卫艇,它借鉴6602型鱼雷艇设计,配有二门双管37毫米口径机炮,4挺14.5毫米口径重机枪,二条可布设水雷的导轨,航行时速达22节,北约代号为“汕头”级,由高文府担任编队指挥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数小时的海上航行,炮艇编队的7艘炮艇越过了海域分界线,到达了澳门港外,其中的1艘舷号“508”的小型炮艇更是直接驶入濠江内港并且停泊在那里,炮口朝向港岸方向。另有2艘较大的55甲炮艇在澳门半岛之间往来行驶,其余4艘游弋在澳门海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军炮艇越过海域分界线时,并没有出现葡萄牙军队的军舰前来盘查,进入濠江内港停泊时,也没有葡萄牙的军人和警察前来,港口周围一片平静。葡方的舰艇就静静地停泊在码头上,但没有任何动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海军炮艇编队的任务就是对葡萄牙殖民当局武力镇压澳门同胞暴行的“一二.三”事件的一次震慑,并且起到了极好的震慑效果,最终促使澳门的葡萄牙殖民当局和谈认罪,答应中方提出的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位于氹仔岛上的坊众小学年久失修,许多孩子不得不每天乘船渡过2公里的海峡到澳门半岛就读,小孩子苦不堪言,风浪大时,还有翻船的危险。为此,校方多次向澳当局提出申请要求加盖教室,均未得到批复,1966年11月,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当地华人居民自己动手翻修扩建校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6年11月15日这天早晨,离岛市政署署长晏德地(Rui de Andrade)在上班途中发现了学校的扩建情况,就叫来警察拆毁棚架,校长和老师据理力争,大批警察对手无寸铁的居民进行毒打,当场打伤40多人,还逮捕了十四名受伤者和两名《澳门日报》记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闻讯的澳门华人团体纷纷行动起来,与澳葡当局交涉,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赔偿损失,不得继续阻挠校舍修建,还要求澳葡当局必须严惩肇事者并确保永不再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22日,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以何贤(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华父亲)为首的澳门各界人士400多人在中区仁慈堂旁边的澳门中华总商会大楼举行了一场“澳门各界代表座谈会”,谴责葡澳当局的倒行逆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25日,候任澳门总督、陆军准将嘉乐庇抵达澳门,承诺彻查有关事件,但没了下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2日,由工农群众、学校师生组成的代表团到澳督府递交抗议书,但嘉乐庇只派秘书长波治出来接受抗议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代表们围住总督府,高唱革命歌曲,要嘉乐庇滚出来,气氛相当紧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3日中午12时许,华人代表再次来到澳督府门前,嘉乐庇派官员请代表们上楼会谈,结果是将代表暴打一顿后再从二楼推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道被骗后的华人民众冲击澳督府,而已经在此设防的警察对民众使用了警棍和防暴水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消息传出后,愈来愈多的群众们从四面八方赶往澳督府抗议,并且将市政厅广场上被视为殖民主义象征的文森特·尼古拉斯·德·梅斯基塔上校的雕像推倒(在1849年8月的白沙岭事件中带领葡萄牙士兵占领关闸、袭击北岭炮台,杀害清军官兵的一名葡萄牙军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时半左右,抗议群众沿龙嵩街前往警署,军警开枪射击,造成两人死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时,总督嘉乐庇颁布宵禁令,从6时开始全澳门宵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驻澳司令施维纳上校迅速从各兵营抽调300多名非洲裔军人开进市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4日,又有数人在街上遭乱枪射杀,据统计,共有8人被打死,212人受伤,70多人被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惨案发生后,作为中华儿女的坚实臂膀的祖国大陆及时伸出援手,坚决维护澳门同胞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澳门北面的解放军已经在关闸一带集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解放军集结更主要的是在阻止愤怒的红卫兵进入澳门,而西方媒体误认为是解放军要接管澳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此同时,澳门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葡萄牙人坐公交车被中国人轰下来,进餐馆被撵出来,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华人宣布进行无限期停工、停课、停市,所有集贸市场、餐厅、摊贩一律不卖任何食物给葡萄牙人,在市政系统工作的华人全部“请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6年12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奉命对澳葡政府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并提出了立即无条件接受澳门居民之前提出的要求、向中国赔礼、道歉、严惩主要肇事者、保证今后不允许台湾国民党势力在澳门进行任何活动等在内的4项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一天,澳门华人代表向嘉乐庇总督致抗议书,要求澳葡当局立即向澳门同胞当面认罪和具签认罪书,同时将认罪书在报章和电台公布,并保证今后不得再有任何迫害澳门中国同胞的事件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就在这一天,海军炮艇编队抵达澳门水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前一直骄横跋扈的澳驻军司令施维纳此时躲在地下室里不敢出来,葡萄牙军队也龟缩在加思栏兵营内不敢外出,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股嚣张气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澳门殖民当局已经做好了一旦解放军开火,就立刻撤出澳门的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当地葡裔居民和亲台湾的华人则纷纷坐船逃到香港和台湾暂避,澳门元狂跌,澳门当地银行出现挤提兑风潮,市面一片萧条,完全陷入瘫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以解放军的实力收复弹丸之地的澳门根本不在话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最终解放军并没有去收复澳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要是葡萄牙殖民当局服软了,满足了中方提出的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是处罚处理了事件当事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16日,嘉乐庇总督宣布将陆军司令施维纳、警察厅长傅基利撤职,晏德地和警察副厅长颜端尼离开澳门返回葡萄牙。这些人回国后还受到了审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澳当局对受害的澳门民众进行了赔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澳葡总督嘉乐庇最终在中方拟定的《澳门政府对华人各界代表所提出的抗议书的答复》也就是“认罪书”上签了字,澳门当局承担了此次事件中死难者的全部丧葬费和抚恤费以及其他一切损失,合共澳门币2,058,424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是取缔了台湾国民党在澳门的组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表诚意,葡澳警方于12月13日将罗德光等7名国民党特务从市政监狱提出,押往拱北口岸,交给等候在那里的大陆公安人员。同日澳门市政厅贴出通告,立即查禁所有台湾国民党驻澳特务机构,取缔所有台湾社团,并将其所有人员全部驱逐出澳门(为此,台湾方面所谓的“外交部”还向葡萄牙政府提交了“强烈抗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台湾在澳门的势力被彻底消灭。</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者是中国政府出于保存澳门现状的考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场新中国坚决维护澳门同胞的正义行为得到了澳门同胞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也牢牢建立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态平息后,海军炮艇编队在澳门同胞的欢送声中驶离澳门海域。</span></p> <p class="ql-block">  加思栏兵营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