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之祭

郦俪君

<p class="ql-block">  开采了几十年的石碌铁矿,因为矿资源的枯竭,主矿坑于2017年底关闭了。俯视下的主矿坑,就如一个巨大的天坑,开采过的层面却似令人震憾的工业梯田,那层层工业梯田,就如一代代矿山工人的接递棒,一代接着一代,一环接着一环,递接下去,最后形成冻感的工业梯田美景——石碌铁矿国家矿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季节里,我以一绪思忆,奠祭为矿山建设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的已逝的父母辈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碌铁矿主矿坑(网上下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工作中默默奉献:程怀勤</span></p> <p class="ql-block">  程怀勤端着饭碗,蹲在门前默默地吃着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偶尔也抬起头来与家人或者邻居说上几句话,清癯的面庞上也会露出几丝平和的微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span></p> <p class="ql-block">  程怀勤,1938年生,籍贯广东省揭阳市。程怀勤儿时的命运是坎坷的。其父母育有兄弟俩人,其父早逝,母亲拉扯着尚幼的程怀勤兄弟俩艰难度日。但在程怀勤之兄七岁、程怀勤五岁之时,其母亲也撒手人寰,留下幼小苦命的兄弟俩了。幸好,还有个祖母依靠,程怀勤兄弟俩便与祖母相依为命,在家靠着微薄的田地维持生计。解放后,家里分得了一点田地,在政府的照顾下,生活逐渐有所改善。</p> <p class="ql-block">  1956年以前,十多岁的程怀勤都是在家务农、种田,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1957年,19岁的他参加了云路公社程畔大队程畔村的青年突击队、民兵,也在程畔村农业社务农、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程怀勤在海南铁矿的大招工潮流中,报名来到了海南铁矿。程怀勤来到海南铁矿后,曾经居住在中一区383号,到海南铁矿铜矿车间从事运矿工作。后来,又被调到460米铜矿从事炼铜工作。1961年8月,该铜矿因故下马不再生产,停业了。</p> <p class="ql-block">  当时,海南铁矿开展“大跃进”活动,当时的采场分散。根据采场分散的特点,采矿工作分别由一、二、三矿区担负完成。</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期,程怀勤与李旺才相识并结婚,妻李旺才也是于1958年招工时期来到海南铁矿的,六十年代也曾在海南铁矿当炊事员。当程怀勤工作繁忙之时,其妻李旺才便打理着家庭事务,默默支持着程怀勤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8年5月22日,程怀勤与老友们合影(右一为程怀勤)</span></p> <p class="ql-block">  1961年6月,程怀勤被安排在海南铁矿一矿区530M食堂当炊事员。程怀勤因为少时曾经受过苦难,因此特别珍惜当工人的岗位工作,他工作主动、积极、努力。为了鼓励铁矿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当时的海南铁矿都是按季度来评比先进以奖励、推进工人上进的,而程怀勤却是经常获得季度先进生产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又被安排在海南铁矿基建总队400米的基建食堂当炊事员。由于生活拮据,程怀勤很想自己种菜卖给食堂以增加家庭收入,但因为当时条件不允许,在操作过程中便不了了之了。</p><p class="ql-block"> 1965年8月,程怀勤又被安排在海南铁矿行政处福利科当炊事员。在四清运动中,程怀勤加入了铁矿革命工人协会。</p><p class="ql-block"> 在六十年代,单位安排给程怀勤从事的岗位是食堂炊事员。虽然,食堂炊事员不用跟矿粉打交道,不用风吹日晒,相比较于在矿山层面工作的工人来说,程怀勤是幸运的。但程怀勤认为,食堂炊事员技术性不强,在企业中不好发展,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也有好学上进的精神,所以,他还是希望能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人岗位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与老友们合影(右一为程怀勤)</span></p> <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程怀勤携家跟随大部队到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工作,参加支援内地“三线”建设。在那里,他先后被安排在四川泸沽铁矿矿山当炊事员、在四川泸沽铁矿后勤福利组当综合修理工、管道工。</p><p class="ql-block"> 管道工是一个具有技术性和责任性的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管道工需要对管道系统的设计、安装、维修和保养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管道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p><p class="ql-block"> 程怀勤喜欢管道工的岗位,他觉得这是一门有技术的工人工作岗位,从此之后,他认真钻研管道工的修理技术技能。</p> <p class="ql-block">  1973年8月,程怀勤又跟随大部队调回石碌,参加海南铁矿第三期扩建工程。回到海南铁矿以后,他被安排在矿建机动科当管道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与同事们合影(第二排右二为程怀勤)</span></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当矿建朝阳区建成了栋栋平瓦房以后,程怀勤一家便与大家一起搬进去居住了。平瓦房的门前都是相通的,邻里邻居之间串门、来往特别方便,因此,邻里邻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和谐。</p><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13日,根据省经委粤经字[1982]203号文,除了在云浮硫铁矿施工的460名同志,调去云浮硫铁矿成立建安公司以外,其余职工并入海南铁矿,成为海南铁矿的二级单位“海南铁矿基建工程管理处”,即海南铁矿建设公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全家照</span></p> <p class="ql-block">  1982年10月,程怀勤又调到海南铁矿动力车间当管道工。程怀勤便是在动力厂综合车间当管道工,并且一直兢兢业业。多年的管道工的岗位工作,让他静静地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技术判断和修理管道技术。</p><p class="ql-block"> 动力车间原系海南铁矿石碌工程处水电车间,于1956年成立。中间经过多次变更,1986年1月9日,动力车间又更名为动力厂,下设几个车间,其中就有综合车间。动力厂办公楼位于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矿区公园路,与矿山公园相邻,是海南铁矿主要辅助生产单位之一,担负着公司生产、居民生活的电力供应、氧气生产销售和通讯综合业务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0月,程怀勤在矿山已工作了三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为鼓励国企工人继续努力工作,以及表彰为矿企做出三十年的贡献,便为在矿企工作了三十年的工人颁发了荣誉证书,程怀勤也获得该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从事冶金矿山事业三十年荣誉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程怀勤在海南铁矿(海南钢铁公司)动力厂综合车间在当管道工的岗位中,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经常性加班加点工作。</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程怀勤家人在吃饭时,有时,我却未见程怀勤的影子,便问程怀勤妻子李旺才,为啥没见阿叔吃饭啊。只见程怀勤之妻李旺才仿佛已是习以为常,轻描淡写地说,他加班了,晚些回来吃饭;或是说,他加班了,不回来吃饭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他的忘我工作和认真负责精神,以及他自己的一套修理管道技术,因此,他接连获得1994年、1996年、1997年度的“海南钢铁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先进生产工作者”。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获得中国城镇供水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程怀勤为我国城镇供水事业艰苦创业努力工作做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荣获1994年度海南钢铁公司劳动模范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荣获1996年、1997年度海南钢铁公司劳动模范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程怀勤获得1991年、1992年、1995年度海南铁矿(钢铁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获得中国城镇供水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程怀勤为我国城镇供水事业艰苦创业努力工作做出积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1998年4月,在海南钢铁公司动力厂综合车间当管道工的程怀勤提出了退休申请,这时的他已有四十年工龄年满六十岁,多年的劳累让他的背部已微驼,多年的劳累使他身体多病、清清瘦瘦。</p><p class="ql-block"> 2014年,程怀勤因病去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 (注:程怀勤身份证是1936年12月生,此以档案底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以工作为先:黄史辉</span></p> <p class="ql-block">  黄史辉,原名黄卫光,1940年生,籍贯广东省潮阳区,居住在原铁矿三小东面的新东区。黄史辉年青时长相英俊,文静而具有书生气质,在他来海南铁矿工作的同乡中具有一定的威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史辉</span></p> <p class="ql-block">  1948年,黄史辉在家帮助务农。1950年起就在本村桥头小学读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失学两年,回家帮助种田。1953年复学读书,1955年,由于他表现突出,被选举为学生会副主席。1956年在学校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被选举为中队委员,15岁就在本村高小毕业。17岁就进入关埠公社第二农业中学读书,那时还被选为班干部。1957年在家乡农业社种田,并参加了青年突击队。</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正值热血青年的黄史辉,看到全民大炼钢运动的如火如荼场面,热情高涨,便向公社支部报名自愿参加,得到了批准,也加入到该大炼钢运动中来。</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17日,在广东省潮阳县关埠公社的推荐下,黄史辉来到了海南岛三亚田独铁矿,该铁矿位于海南岛南端崖县榆林港东北十二公里处,于1960年矿石被采完。黄史辉被安排到田独矿区安由(游)火车站当调车员,他的工作责任还包括加煤加水,那时,他才18岁。在田独矿区安由火车站当调度员期间,黄史辉努力认真工作,不断学习技术、要求进步。</p> <p class="ql-block">  1958年,海南铁矿的采矿工作分别由一、二、三矿区担负完成。</p><p class="ql-block"> 1959年,黄史辉被安排在生产三区装运车间行车小组当转轫工,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车间的宣传组织工作。1959年至1960年期间,单位每个季度都要评出先进生产者,而黄史辉每季度都会获得此荣誉。</p> <p class="ql-block">  1960年9月,黄史辉调到石碌三矿区当车辆修理工。接着,先后在石碌第三矿区黎日景所在的小组做采矿工,北三510米任维修工。1964年5月,又调到一矿区维护工段当车工。</p><p class="ql-block"> 维护工段是担负着采矿、运输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电铲、潜孔钻、推土机、装载机、压风机的事故检修和计划小修等任务。</p><p class="ql-block"> 车工是一项具有职业技术的岗位工作,该技能在工作中要求较高。黄史辉在学好基本功——安装夹具、调整车床、选择和刃磨刀具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如何精确地对工件内外圆柱面、端面、锥面、圆孔和螺纹等型面的切削加工、使用量具进行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维护保养机床和工装等知识,以及实践技术操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车工技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2年5月1日,黄史辉在石碌铁矿与来铁矿工作的同乡们合影(第一排左三为黄史辉)</span></p> <p class="ql-block">  1962年调整时期,取消了一、二、三矿区,成立石碌矿区。1965年“四清运动”后,黄史辉被调到石碌矿区维修车间,在张世均所在的锻工小组当锻工。1966年初,维修车间改为维护工段,黄史辉继续在维护工段当锻工。</p> <p class="ql-block">  1974年,5号穿孔机组机长丁庞文被树为“学大庆标兵”。</p><p class="ql-block"> 1975年10月16日,矿党委授予采矿车间穿爆工段5号穿孔机组为“标兵机台”,该机组荣获“标杆机组”荣誉称号,矿党委号召全矿机组向#5穿学习(即#5钻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海南铁矿志》记载:“自1976年至1979年间,海南铁矿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大庆经验,树立了自己的学大庆先进典型——学大庆标兵机台5号穿孔机,号召全矿职工’学大庆,赶5号’,掀起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p> <p class="ql-block">  1977年,37岁的黄史辉在海南铁矿“学大庆、赶五号”的群众运动中,成绩显著,表现突出,被海南铁矿革命委员会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在后来的工作中,他经常被评为先进个人,但他从不自傲,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努力认真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7年上半年度,黄史辉在“学大庆,赶五号”群众运动中,成绩显著,被海南铁矿革命委员会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7年度,黄史辉在“学大庆,赶五号”群众运动中,被海南铁矿革命委员会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1988年下半年,我们技校内燃机班三名女生被安排到采矿部维修车间实习,在维修车间车工组当组长的黄史辉看见我热情地与我打招呼,但转身回到车工小组里,他又严肃认真地带领组员们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1年11月23日,海南铁矿召开职代会团(组)长会议,讨论通过矿《岗位技能工资试行方案》。为了更好地提高车工技术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采矿工作,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1993年3月27日,已经53岁的黄史辉参加了海南钢铁公司第三届高级技工《冷加工班》培训,坚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3年3月27日,黄史辉参加海南钢铁公司第三届高级技工《冷加工班》培训(第二排左四为黄史辉)</span></p> <p class="ql-block">  黄史辉能这样一头扑到工作中,这还离不开妻子林丽娟对他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黄史辉经常是因工作忙无法照顾家庭。在其妻林丽娟的记忆中,黄史辉基本上没休息过,总是以工作为先。林丽娟记得,有一次,春节期间休息在家的黄史辉,看到单位领导开着车来接他回单位工作,因为有紧急配件需要加工,于是,单位领导赶紧接这位组长去救急。黄史辉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上车,心里想着赶快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史辉与妻林丽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妻子林丽娟前后生育那三个儿子时,黄史辉都因工作太忙一直未守候在妻子身边,就连妻子生育第三个孩子后结扎的当天,他也因为工作忙无法抽身陪护在妻子身边。黄史辉的妻子是感到很委屈的,但她理解自己丈夫的工作事业心,她支持丈夫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黄史辉也知道自己对妻子的愧疚,而黄史辉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下班回家,他便马上到菜园开垦菜园、种菜、浇菜。或者,见到家里无肉食,便去石碌河边抓捕鱼以填补家用。</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个春节前夕,海南铁矿采矿部单位的人敲锣打鼓向新东区9栋(现为新东区47栋)走来,原来是黄史辉获得海南铁矿“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来给黄史辉家贴对联来了。那时的黄史辉刚从菜园回来,才知道单位组织的这个暖心活动,他也感动了很久。后来,原在海矿采矿场工作的黄史辉的儿子黄琼武,也获得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父子在不同的年代里以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荣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史辉与工友合影(右三为黄史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史辉与工友合影(右一为黄史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史辉与工友们合影(左二为黄史辉)</span></p> <p class="ql-block">  1996年3月,已有38年工龄的黄史辉光荣退休了。当黄史辉居住在新东区的原平瓦房属于危房重建翻新后,看到重建翻新后新房的新面貌,黄史辉很高兴,便在新建起的那栋新东区住宅房前留影,以示纪念,因为,这里留有他半生的难以忘怀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史辉在翻新重建的平瓦房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记得2017年春节,我去新东区老房给老人家拜年,记忆中曾经的门牌号是新东区9栋,于1960年12月建成,大门朝向是南边,门前几十米远的地方便是一个很大的鱼塘,那是儿时的乐园。后经过单位翻修,门牌号已改为新东区47栋,大门朝向是北边,大鱼塘已被以土填平,其上长出很多郁郁葱葱的竹子和其他不知名的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史辉与妻林丽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时,看到黄史辉的身体健康状况已是每况日下,行走已不是很方便,但他依然乐观和热情地向我招呼问候,询问我的生活工作近况。岁月才翻过近一年的日历,黄史辉却在2018年1月23日因病去世了,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注:黄史辉的身份证是:1936年9月19日,该文以原档案底为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平凡中努力工作:黄振声</span></p> <p class="ql-block">  “当焊接出现难关时,单位领导都会让黄振声出面解决。特别是在完成大选工程尾矿管和输送管的管道安装中,黄振声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组员工作。”这是黄振声所在单位对他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黄振声,1936年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祖籍广东省普宁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振声</span></p> <p class="ql-block">  1949年前,黄振声共有兄弟姐妹三人,家境贫困,家人有时帮人家做短工,主要靠做竹货等维持生计。而黄振声和姐在家乡占陇公社西社大队西湖村种田、拾柴火、放牛,黄振声也曾在1946年至1948年上过三年的小学。在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之际,儿时的黄振声还曾到邻乡、邻村讨饭吃。</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在1950年至1953年间,黄振声又先后在占陇公社西社大队新考村、西湖村放牛、种田。1954年至1955年秋,黄振声又参加占陇公社西社大队西湖村互助组,并且重新复读小学。1955年秋至1958年9月,黄振声参加了占陇公社西社大队西湖村农业社,在农业社中,他曾当过社委、生产队长、治保委员、团支委、保管员、民兵等职。</p><p class="ql-block"> 黄振声还记得那时的他热情、积极性很高,并于1956年2月15日在家乡入团。他清晰地记得,当时他入团的介绍人是黄启光、黄启利,然后,他用笔记录了下来。1956年至1958年,黄振声在占陇公社西社大队西湖村农业社获得两次优秀奖,两次先进综保委奖。</p> <p class="ql-block">  1958年,黄振声随着海南铁矿的大招工潮流来到海南铁矿,并于1958年9月29日被安排在海南铁矿的一矿区维护工段145米车卡维修组当矿卡修理工。1958年黄振声来到海南铁矿参加工作以后,因其母亲年老多病,家乡的生活主要依赖他微薄的工资来支撑。</p><p class="ql-block"> 黄振声来到海南铁矿工作后,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岗位,认真学习,努力工作。1959年,黄振声获得海南铁矿两次先进生产工作者,下半年度标兵奖,两次五好团(员)奖。1960又获得一次红旗手奖,一次五好团(员)奖。</p> <p class="ql-block">  1961年,黄振声调到一矿区维护工段矿区维护站当电焊工,在那里学到了电焊焊割知识和技术。</p><p class="ql-block"> 1962年6月,黄振声之继父病故;1963年3月,其祖母也病故,黄振声受到这接二连三的不断打击。他的母亲因病不能劳作,弟弟又在读书,因此,黄振声每月都需要寄钱回去赡养母亲和抚育弟弟,生活很是艰辛。</p><p class="ql-block"> 1964年,黄振声经人介绍与同乡的陈楚乡相识、结婚,刚开始是居住在石碌东区的茅草房,后搬到矿建朝阳区居住。</p> <p class="ql-block">  1965年5月,黄振声又调到基建工程公司综合队、基建安装队当电焊工。在那里,他努力学习,工作认真,不断提升自己的焊割技术。1965年9月1日,黄振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黄奕山(工人)、张禄厚(安装队副队长)。</p> <p class="ql-block">  1966年,为支援内地“三线”建设,承包建设四川泸沽铁矿,黄振声携家跟随大部队一起前往四川冕宁泸沽铁矿。刚到那里,他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的岗位依然是电焊工,他坚守着焊工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去四川之前,黄振声有过思想斗争的,那时,他身体健康欠缺,身患肝病,是否要去四川工作?他有些犹豫了。后来,他在听了单位的动员报告后,感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应只是关注自己个人的事情,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世界革命贡献力量。他想到焦裕禄不也是有肝病吗?他的病比焦裕禄的较轻,焦裕禄都能坚持工作,难道他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想,在这工程紧张的时期,他可以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p><p class="ql-block"> 黄振声到达四川冕宁泸沽铁矿后,随即投入到工作中,他经常加班加点,自己有病从未计较,有时医生叫他休息,他也不休息。在工作中他经常抢着重活干,关心同志胜于自己。在行军中,组织上照顾他一个卧铺,但他见别人有病,自己主动让给别人,还主动帮助职工家属砍柴,经常做好人好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振声全家照</span></p> <p class="ql-block">  1973年11月,黄振声又携家随着大部队回到了石碌,被安排在海南铁矿基建工程管理处矿建机修队工作,曾当过电焊班副班长。那时,在矿建机修队电焊班工作的黄振声,他的电焊技术是拔尖的。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的电焊技术,而且还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样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徒弟。</p><p class="ql-block"> 1985年,黄振声被评为海南铁矿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黄振声在矿建机修队从事的是高温作业的焊工岗位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因为其焊工技术拔尖,因此也得到大家的尊重。对于年青焊工,黄振声都会做好传帮带工作。即使工程任务重,时间紧,他为了出色完成任务,仍然抱病上班。他是一个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团结协作精神好,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矿山老职工。</p> <p class="ql-block">  在黄振声之女黄素敏的记忆中,她的父亲黄振声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她记得她的父亲黄振声在一次抬大机床时,扭伤了腰椎,从此之后,只要天气有变,其父的腰部就会作痛。她还记得,在儿时,父亲经常会给她们讲很多中外名人的事迹,至今许多故事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黄振声与妻陈楚乡抱着孙子</span></p> <p class="ql-block">  1988年6月,黄振声因体弱多病,提出了病退申请。2021年3月,黄振声因病去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黄振声的身份证是1930年7月生,此以档案底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邻居阿姨:李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们居住的朝阳区那栋平瓦房要翻修,我们就暂且居住在娘家老东区,但女儿还在原海钢六小上学,路远不方便,于是,女儿的中午饭就打算约在李旺才阿姨家吃。当去征询李旺才阿姨意见时,她高兴得很,马上说:“好好,没关系,以后有啥事需要帮忙的就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旺才,1941年生,籍贯广东省中山市。</p><p class="ql-block"> 1949年,8岁的李旺才在广东省中山县小兰公社读书,中途,因家庭经济困难,她只好辍学去务农种田。1956年,年仅15岁的李旺才便参加本村农业社去务农种田。</p> <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李旺才跟随1958年的海南铁矿大招工潮流也来到了海南铁矿,并被安排在海南铁矿钢铁厂当工人。1959年至1960年5月间,李旺才又被先后安排去海南铁矿装运二区、铜矿、八公里砖瓦厂当工人。</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期,程怀勤与李旺才相识并结婚,居住在海南铁矿中一区383号,育有三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与家乡姐妹们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海南铁矿工作,李旺才终于感受到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体味。</p><p class="ql-block"> 1960年6月,李旺才又跟随单位到陵水县飞机场支援建设。1961年,当她又回到海南铁矿后,便被安排在海南铁矿铜矿当炊事员。1962年7月,她又调到海南铁矿民建队当工人。1963年9月,再次调到海南铁矿行政处枫树下食堂当炊事员。</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李旺才也携家跟随大部队到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后勤福利科当炊事员,曾与其夫程怀勤一起在同一个炊事员岗位上并肩工作。1970年8月,李旺才又被调到四川泸沽铁矿民建队当材料工。</p><p class="ql-block"> 1973年,李旺才跟随大部队又回到海南铁矿后,就被安排在矿建第二食堂当炊事员。当原广东省冶金矿山建设公司并入海南铁矿后,1982年9月,李旺才便在海南铁矿食堂管理科矿建第二食堂当炊事员。</p><p class="ql-block"> 李旺才就这样一直稳稳平平地在矿建第二食堂当炊事员。1991年2月,年已50岁、劳累了33年的李旺才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  李旺才在单位的工作上是退出了岗位,但却又回到家里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先后帮忙两儿带着两个男孙。李旺才育有三儿,三儿又各育男孙,这对渴望拥有贴心“小棉袄”的李姨来说真觉得有所失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老伴程怀勤与孙子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女儿出生以后,李旺才高兴得合不拢嘴,连说女儿“好!好!好!”因为我们居住的房子是平瓦房,邻居与邻居之间的房子门前都是连通,方便了邻居的串门、交流、沟通。于是,李旺才有事没事都要过来看一眼在襁褓中的我女儿。我女儿满月时,李旺才就迫不急待抱起我女儿,看着小不点的眼神满是喜悦和疼爱,就好象是自己的亲孙女一样。我女儿小时每年生日,李旺才都会带着孙子阿龙一起过来庆贺。看到我们忙时,她会疼爱地抱起我的女儿到她家里逗玩。她常羡慕地说,这个是我的孙女该多好!给我当孙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旺才带着大孙龙仔与我的女儿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女儿约三四岁时,一次,跟随外来陌生的几位小朋友走后不见了。李旺才知道后着急了,心不自觉地紧张,那可是她疼爱的“小孙女”呀。</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我们开动摩托车惊慌寻找时,李旺才也着急去寻找。一路上不断问询近邻和熟人,终于在矿建大道上,一位熟人看见李旺才就告知我女儿一个人在大道前面走的去向。于是,我女儿又平平安安地回到家,李旺才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们居住的平瓦房要翻修,我们就暂且居住在娘家老东区,在原海钢六小上学的我女儿的中午饭就约在李旺才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我女儿上大学后,每次回来石碌,都会去探望问候一下老姨李旺才。</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旺才的老伴程怀勤因病去世了,曾经活力十足的李旺才也渐渐走向了衰老。李旺才从行路不便至瘫痪的八年中,我目睹了她先柱柺后瘫痪在床,穿着“纸尿裤”不能自理的过程。也体会到李旺才在半夜有时按着四五次电铃的惶恐和无助。她是不愿去麻烦子女的,也不愿给子女造成累赘,但现实却是不如人愿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顾李旺才的二儿程少锋、二儿媳林荣</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居民爱心志愿者去探望她时,看到她那瘦弱的身体,满嘴无牙凹陷的脸庞,以及那迷茫的眼神,我那时的心是酸酸的……</p><p class="ql-block"> 我说:“李旺才阿姨是个好人”。</p><p class="ql-block"> 周边近邻们也说:“李旺才阿姨是个好人”。</p><p class="ql-block"> 居民爱心志愿者陈海英来探望李旺才时也说:“李旺才阿姨是个好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5月母亲节,居民爱心志愿者探望瘫痪的李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李旺才因病离世了,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逝者已逝,石碌铁矿的露天资源也已枯竭,但石碌铁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新打造新崛起,那矿业博览园记载的矿山开采的机械历史——1965年大连工矿车辆生产的1691型耙犁机,专为矿山设计的重型运输设备矿卡即矿山卡车,1987年辽宁抚顺挖掘机厂生产的WK-4型四立方电铲,1991年湘潭电机厂生产的ZG80-1500-S直流工业电机车等等,以及那些曾奋斗在矿山各岗位的矿山职工们,将留驻在昌江县石碌铁矿历史长河的永久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一:1996年由日本小松制作所生产的32吨小松HD325-6型重型柴油卡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二:专为矿山设计的重型运输设备矿卡即矿山卡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一:1991年湘潭电机厂生产的ZG80-1500-S直流工业电机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二:1965年大连工矿车辆生产的1691型耙犁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一:1987年辽宁抚顺挖掘机厂生产的WK-4型四立方电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二:1997年由山东推土机总厂生产的TY320B型推土机。</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摘自《海南铁矿志》(1939-1983)。已故者的亲属口述或提交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