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源旅游忽悠典范,科举意识不合时宜

沈平波,

<p class="ql-block">  3月20日,我们从祁门出发,前往鹜源县。这个全国的知名县我来过两次。只是从不同的方向进出而已。而我同学却没有来过。我很乐意陪他再来。反正从不同的方向进出,路上仍有新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祁门县出发,先到景德镇市的浮梁县瑶里古镇。这也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乡村游目的地。也是景德镇市开发的4A旅游区。古镇没有太多的特色,游客却不少。我只能算是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开发的旅游景点只是人为地做了些布景,几乎千篇一律。也对危旧房室进行了维修,便于拍照。况且人为的扎堆,传播很快,从而有知名度。而我自驾在路上,常常看到一些美景。会情不自禁地停车拍了下来。下面就是我从祁门县城出发到鹜源路上随手拍的照片。这些都是普通的村庄,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做了必要的修整。并不是景区。个人认为,没有到过的地方,就是风景。看看别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增长自己的见识。</p> <p class="ql-block">  大约下午三点,我们到达鹜源县的李坑景区。十多年前,第一次来鹜源就来过这里。当时我戏称是“坑你”。门票56元。60岁以上半价28元。我陪同学进去重游一次。坑你的方法,通常就是景区大门到里面的所谓景点,不足800米,当地人会收你船费和车费。让你坐车或者坐船进去。对于初来乍到的人,很容易付出这笔钱。下面是我拍摄的照片。只如实记录,不作评价。</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李坑景区,同学还想看鹜源最具人气的景点篁岭景区。我们决定往篁岭方向走,最后住进了汪村景点旁边的农家乐。条件确实差,床铺有点硬。只因不想走回头路去县城住宿,也就只好将就了。看来人的年龄越大,就越难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包括吃住行。记得小时候,将棉被铺在稻草上,不是一样好睡吗?上大学时,八个人一间房,睡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也睡得很香。人的生活舒适与否,好吃,好喝,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后,就是一种习惯(比如辣椒炒肉对我来说,就是好吃)。更是一种心理需求,以此证明自己高人一等,有钱有地位,获得别人尊重,羡慕。其实所谓高品质生活,一开始也许不习惯,到后来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比如喝咖啡,吃三文鱼,鱼子酱。我们不应该把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追求,作为美好人生的唯一标准。当然也不要鄙视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以物质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去追求,就会在像钟摆一样,在无聊和痛苦之间不断摇摆。达到目标后,出现短暂的欢喜,便是无聊,就会有新的目标。如果目标达不到,就会痛苦。无聊,痛苦不断循环往复。记得我年轻时,车不断的换,房子也不断的换。最后一样没有解决快乐问题。</p><p class="ql-block"> 个人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后,就应该追求内心的安宁,让灵魂无烦恼。快乐与金钱,地位不是正比例关系,最多是一相关联的关系。李鸿章有副对联,我特别认同。</p><p class="ql-block">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p><p class="ql-block">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也是李鸿章晚年才搞懂的人生哲理。但何必到很晚,甚至快死才明白呢?但愿我们六十,甚至五十以后就能明白。</p><p class="ql-block">个人认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把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欲望,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远远能够满足的范围之内,就会觉得没有压力。打个比如:年进五十万,就年只花二十万。年进十万,就年只花五万,依此类推。让自己有时间去思考,放下哪些执念对自己有利,控制贪婪在什么程度,把心安顿好。哈哈,又走题了。</p><p class="ql-block"> 汪村景点傍晚已经不要门票。随便散散步还是值得。这里也是县文体旅游局开发的景点。本来就是一个自然村庄。只是鹜源旅游搞了二十多年。村庄的徽派建筑保护得比较好。似乎有些看头。</p> <p class="ql-block">  3月21日一早,我们前往篁岭景区。其间经过江湾景区(我曾经去过),与汪村景区有点类似。只是这里是江泽民同志祖籍所在地。江的爷爷是从这里去扬州讨生活的。大约十点,我们到达篁岭景区。人真的好多,车必须停在离景区门口约4公里的临时停车场,搭乘景区的免费摆渡车。原因是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已经完全停满了车。到了景区大门,已经是人山人海,排起了长龙进入索道站。索道分为A,B两个出入口。基本上是从A上山,B下山。反之一样。我们在A入口排了近一个小时队。才轮到坐上搅车。</p> <p class="ql-block">  篁岭村,本是鹜源县江湾镇的一个自然村,因建在一个海拨不足300米的山坡上,徽派建筑保护得比较早,山上山下种些油菜花。起初被一群乡村游爱好者发现,在媒体上写了些文章。有一定的知名度。鹜源县委县政府当时的领导班子,善于抓住商机,作出了整体规划 ,20多年前便要求新建房子,都必须保存马头墙、青瓦、白墙的特征,并对全县的旧房也进行改造。不是马头墙的加马头墙,墙体涮白。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鹜源成为了中国美丽乡村的代名字。当地乘胜加大广告力度。鹜源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美丽乡村。我同学也是慕名而来。来篁岭我也是第一次,排队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不要期望太高,我不进去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此荒郊野岭,既无文化底蕴,也没什么故事可讲。全靠宣传形成这样的人气。同学觉得我讲的有道理,突然决定不想进去了,我却拉着他一定要进去。原因是体验一下人家宣传的伟大成就,看看如此多的被忽悠的人挤在这里,本来就是一道美丽风景。下面我是尽量如实记录。和大家分享一下篁岭村的风景。本人喜欢用“忽悠”两字,并无贬义之意。最多是个中性词。营销,策划,宣传都需要忽悠,古今中外,忽悠水平高的人,不是能赚到钱,就是能做到官。看看希特勒演讲的感染力,看看我们伟大领袖的文章和演讲。就知道什么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忽悠在我心目中,就是褒义词。</p> <p class="ql-block">  从篁岭村出来,我们往黄山市的休宁县走。大约下午三点,我们到了休宁县城。</p><p class="ql-block">休宁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辖区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万。当地充分挖掘这里的状元文化,自封为状元县,据说:休宁县历史上,自隋开科取士到清未废除科举,共出过19位状元,其中包括17位文状元和2位武状元,数量位居全国各县之首,被称为“中国第一状元县”。我们参观了位于县城的中国状元博物馆。这里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到今天,中国人心目中仍然是崇拜续书人,就是科举文化深入人心的结果。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小康之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儿女读书。造成现在的学历贬值最快,或者学历高,能力低。常常看到新闻,博士被骗。就是因为把不适合读书的人,逼成读书人。就会适得其反。这也印证一个道理。世界在变化之中。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去指导现在的事情。农耕文明几千年几乎没有变化,乡土文化让我们有经验可循。如今科技日新月异,人口迁徙快。交通,信息发达,普世价值观也在世界范围之内相互影响。各种文化,价值观杂交,形成新的普世价值观。我们几乎无法预知未来变成什么样子。但无论怎么变,人性的一些本质属性无法改变。比如:自私,贪婪,自以为是。趋利避害,贪生怕死等等。是不会改变的。如何利用他人的人性,控制自己的人性,成就自己,才是重要的人生课题。而不是八股文式的科举考试。</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情商比智商重要,同时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改革开放以来,商人的地位不是明显提高了吗?赚得到钱,才是生存之根本。可以肯定,以后体力劳动者比普通的脑力劳动者赚钱多。再说,看看如此多的贪官,冒着成为阶下囚的风险,不就是为了几个臭钱吗?</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可能只是有某一方面的能力。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让自己的长处成为安身立命的本钱。而不是一味的往仕途上挤,最后碰得头破血流。封建社会人生的出路很窄,儒家宣传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厚颜无耻要为天地立心,凭什么?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未来的中国,必将更加开放,包容。各种活法,各种劳动者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科举制度不值得过份宣传。否则就会让不思考者误入歧途。当然,休宁县想开发旅游,搞活经济,建个博物馆也是可以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状元博物馆,我们也看了当地开发的古城岩景区。目前这里已经不要门票。据我观察,这个景区是由一家香港公司,九十年代收购了不少古建筑,包括古亭,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整体撤迁搬到这里,异地复建。或者按原样重建。里面很多古迹还真有点味道,特别是牌坊保存完好。古代的牌坊就是树立道德楷模,德化民众的宣传形式。树立在村头,街口,或者古驿道路上。我们常说的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贞节牌坊),就是讽刺一些道貌岸然者。由于时间较短,我只是随便看看。最后夜宿休宁县城。并游览了县城的一些街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