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致敬英烈

燕栖清泉

不能忘却的缅怀与感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昵称 燕栖清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编号 344784</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祭奠祖先,恪尽孝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与感恩,体现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个特定的节日氛围里,更让我们缅怀与感恩的还有无数革命先烈。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抵御外侵与内敌,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与今天的和平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水不忘挖井人”,清明节,双手合十,满怀景仰与追忆之心,再一次深度思考生命意义。我在这里写下的,是无数革命先烈里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个人与群体,谨此致敬并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span></p> 张思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思德---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光辉典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思德,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共产党员,曾担任过警卫班长和毛主席的内卫班战士,参加过长征,作战勇敢,数次负伤。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9月8日,毛主席在中央直属机关为张思德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号召全党全军向张思德同志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思德的事迹很平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毛主席专门为他题写的《为人民服务》,却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尤其是在我当兵的那个特殊年代里,《为人民服务》是“老三篇”的头篇,要求人人会背会讲会用。虽然那个年代的背景有些许狂热,但作为一名军人,最高宗旨就是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军32年,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救死扶伤,抢险抗灾,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我和战友们不怕流血牺牲,开赴战场,参与了和平年代的一场战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说,“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从我当兵的那一天起,就已经铭刻在心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span></p> 邱少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邱少云---纪律重于生命的英雄模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10月11日,部队奉命攻占391高地敌军前哨阵地,邱少云所在排潜伏在距前沿60多米的蒿草丛中。12日12时敌军发射侦察燃烧弹,恰巧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烈火蔓延到他身边,燃着了棉衣、头发和皮肉。为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双手插进泥土中,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儿时起就知道邱少云,他严守纪律,宁愿被活活烧死的英雄事迹深深震撼到一位少年的心灵。还是当兵以后,才逐渐理解了部队铁的纪律是一切胜利的保证这个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做一个自律的人,是在自觉遵纪守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得到。当过兵的人,受过纪律的约束,最懂得令行禁止意味着什么。邱少云,是我们所有人一生的榜样和典范,他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崇高精神,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span></p> 朱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朱枫---一位红色女特工的传奇人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台湾监狱的黑暗牢房里,朱枫,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逼供,她一字一句地回答:“我是朱枫,只为国家做事,与你们无话可谈!” 她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也无惧其后的一切。作为中共派驻台湾的重要情报员,她将自己全部的忠诚与勇气献给了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全国迎来胜利,金门战役的失败却让解放台湾的计划暂缓。中央决定派遣一批红色特工赴台,获取台湾国民党的军事情报,为解放台湾做好战略准备。朱枫在地下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和坚定忠诚,使她被选中执行这一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刻的朱枫已不再是那个初入革命时的“富家小姐”,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她已然成为一名成熟稳重的情报员。她清楚赴台任务的危险,知道这是一条很可能有去无回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0月,她踏上轮船,目的地正是台湾。到达台湾后,她以一个普通布店老板娘的身份,掩护自己,从事情报工作。她的任务是联络潜伏在台湾的同志,建立新的联络点,收集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动向、台湾军事部署等一切有用的情报。她设法与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取得联系,随后又与一位隐藏在国民党高层的吴石将军建立了联络。每当夜幕降临,她会亲自将搜集的情报记录整理,用暗语抄写成信件,通过隐秘的渠道送往大陆。她深知,每一份情报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改变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1月,地下情报网的安全告急。她的上级蔡孝乾被捕叛变,向敌人供出了朱枫和其他同志的身份。当身份暴露后,她选择了宁死不屈,以生命捍卫忠诚与信仰。1950年6月10日,朱枫被押赴刑场,壮烈牺牲,年仅45岁。而整整六十年以后,她的骨灰才得以辗转归乡,落叶归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是多年之前通过电视访谈节目知道朱枫的。她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党隐蔽战线上有一大批像朱枫这样的红色特工,他们隐姓埋名,忍辱负重,在刀尖上跳舞,“提着脑袋干革命”。我在之前写过专题文章,致敬这些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军队,忠于国家的无名英雄,因为我的爸爸也是这样的英雄。他们的功绩和奉献,也许永远无法公开,但日月可鉴,与天地同辉!</span></p> 年轻的生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轻的生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烈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下这个节段的标题,心情会有几分感伤与凝重,因为,我曾近距离地接触过这些英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事,清晰如昨…。一支战时手术队开赴前线,伴着轰隆隆的炮声、汽车刺耳的鸣笛声、急匆匆的脚步声、还有吆喝声、呻吟声,各种杂乱的声音,弥漫在空气中。被抬进来的担架一字排开,几乎一样的血迹斑斑的躯体,有的已是残肢断臂;几乎一样的稚气未脱的面庞,据说绝大部分都是刚入伍的新兵,十七、八岁甚至更小。我除了做护理,不停地处理伤口,配合医生现场手术,还兼做战伤统计,与伤员们持续对话,询问伤情和所属部队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的伤员因为伤势过重,前一分钟还在说话,后一分钟就停止了呼吸…。角落里的担架上,一位小战士要水喝,他轻轻地说了一句:“护士姐姐,我不想死…”,他那双透着求生渴望的眼睛,我至今依旧记得。对于也是第一次参加战争的我们,一边偷偷流着泪,一边争分夺秒地投入抢救,想让他们都活着!想让年轻的生命不要消失!这是我们当时心里唯一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谁不渴望活着?好好的活着!年轻的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保卫了祖国,青春壮歌,铁血荣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后,我们去了边境线上的一座烈士陵园,看到墓碑上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一个个年轻的面庞,也有很多是无名墓碑,没有名字,没有照片。而墓碑下有很多是没有烈士遗体的,烈士牺牲时身体被炮弹炸碎了,或是未能及时运送。埋在墓碑里的或是烈士生前爱抽的烟、爱喝的酒、或是一件遗物、一小块军用品…。他们也是儿子、兄弟、丈夫、父亲,可却永远回不了家,长眠于地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革命战争年代,亦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只因情系家国,心怀信仰,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奉献出宝贵的青春乃至生命。比如在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平均年龄22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官兵平均年龄28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致敬无数有名的和无名的英烈们!不能忘也不敢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有这样一种精神,永远刻骨铭心;有这样一段历史,必定终生牢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节,永存感恩,莫忘初心,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江山不改,信仰不灭,旗帜不倒,国泰民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撰稿 燕栖清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图片 网络致谢</b></p> 谢谢阅读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