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明前夕

…浅唱…

写在清明前夕 <p class="ql-block">  想想仿佛昨天,那时一家人还在市里居住,父亲一早,早早吃完早饭,兴致冲冲的出门,为了就是捡废弃的纸箱子,半天不知反复回家多少次,把捡来的废旧纸箱子规整好整整齐齐放到地下室,到半个月就把捡来的纸片规整好,用自行车拉着去废品收购站卖掉,卖回钱来的父亲像孩子喜形于色。 那时女儿上高中,有次孩子周末回家,父亲拿出钱来欣喜的说“来,天天,给你钱自己在学校花”,以前儿女们经常给老人钱他都放着几乎不花,可这次把卖纸夹子的钱给孙女了,恍然间我明白了。开始不理解父亲去捡废纸夹子,平常不花钱,花钱儿女给。人到老了,尤其老农没有退休工资,拿不出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其实老人是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不想糊涂的三饱两倒的过活。回老家后父亲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是乐开花了,饭后拿着马扎子外面凑合几个老邻旧居说话乐呵。如今,父亲不在了,孩子不在身边,房子空洞洞的,有时很难没有压抑感。常常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时后悔父亲在世时为什么在某件事上没有如何如何对待老人家。“子欲养而亲不待”多数儿女在老人不在以后的感想。如今,就盼着友朋过来家里说话吃饭热闹一番。末了家就是老人养老,孩子奔赴尽孝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