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津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校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基层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实现理念共融、资源共享的目标。2025年3月29日,由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学会牵头,天津市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促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基层行动”第四站视频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主会场拉开帷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导师唐江澎莅临本次活动。天津市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党总支书记李晓军同志出席并主持会议。燕山中学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参与活动。甘肃省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共同参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次基层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专场,是促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基层行动系列活动第四站。活动以“培根铸魂奠定坚实基础,启智润心赋能家庭教育”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联动。燕山中学采取年级主任、班主任、教务处、德育处相关人员现场集中,其他教师与全体学生家长线上直播形式观看视频讲座。甘肃省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进入直播通道共同观看学习。活动吸引了数千名教师、家长云端共学,共探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新路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本次活动议程分为:领导致辞、经验分享、微讲座、主旨报告,四个环节。以专家领航典型交流示范为主要方式,为基层搭建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交流碰撞出新的教育思想火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活动首先由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十洲与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建伟发表致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校长吴静在经验分享环节为大家做了《立教育初心,修家校同心》为主题的学校品牌建设及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分享展示报告,令人耳目一新。她讲到:教育最美的样子就是家校同频时那份温暖的共振,师生家长共赴的那场成长之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微讲座环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高级考评员、心理学教授刘援朝为大家做了《智慧父母角色有方》的讲座。通过聚焦实践典型事例,角色的转换理论颇具启发性。引发在座师生家长共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教授的主旨报告《家庭教育应承担的基本责任与使命》如晨钟暮鼓般发人深省,将活动推向高潮。唐教授的报告将家庭教育具象化的阐述,恰似给焦虑中的家长们递来一柄丈量教育成效的新标尺。 面对AI重塑教育生态的挑战,他犀利指出,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在AI面前刷题训练得来的一技之长可能落荒而逃。立德树人涵养的优秀人格才将会站立不倒。提出要给孩子提供高级精神营养品,让阅读成为学生一辈子的一种生活习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活动结束,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的师生家长纷纷表示此次家庭教育视频讲座收获颇丰。甘肃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教师代表在连线中表示:通过云端共享优质资源,让西部家庭同步接触前沿理念,是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春潮涌动处,扬帆正当时。此次深入基层的家庭教育视频讲座活动,为中国教育生态的深度重构按下加速键。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带给了每一个家庭,搭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更为紧密的桥梁。不仅是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传递,更标志着东西部教育帮扶协作从硬件帮扶迈向内涵提升的新阶段,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动力,推动家庭教育从理念倡导向实践深耕转型,努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辑撰稿:李晨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章初审:程会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章审核:李晓军 杜汉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