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岁月中的茅屋寒舍

金牛张德

<p class="ql-block">作者/金牛張德</p><p class="ql-block">图片/金牛張德</p><p class="ql-block">音乐《知青小屋》</p> <p class="ql-block">我人生中对两座旧居有深厚的感情,一是,下乡插队时的茅屋。二是,回城工作后居住了十多年的老屋平房。</p><p class="ql-block">五十六年前我上山下乡插队在一小村庄。刚到山区时队里还没来得及修建知青住房,我们四个同学被安置在保管室临时住下。</p><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生产队很快修建了一座四间屋子的土墻茅草房,我们便搬离保管室住进了知青点,在这茅屋里生活了七年多,留下了知青时期难以释怀的很多辛酸往事。1976年返城才离开了知青小屋,后来一村民买下知青点居住,再后来这户村民新修了楼房,把知青旧房当放杂物用。几十年过去了,每次回队里看到茅屋仍挺立在山野,它见证了五十六年前,我们十多个知青在这山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艰苦奋斗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1976年落实知青政策回城后,我分配在离家10多公里的镇医院工作,每天上班早出晚归回家里居住,那个年代家里住的职工宿舍是公房。</p><p class="ql-block">1995年我父亲因病去逝后,单位要收回房屋,姐姐把妈接去了她那里,子女不能再享受父亲单位住房福利。我结婚后一至与父母住一起,儿子也上中学了,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于是经朋友牵线在我单位旁边一院子里,花2万元买下四间砖木加土墙老屋平房,这是我当知青回城后奋斗,结婚成家,在姐姐,弟妹们帮助下购置的唯一房产。有了稳定的安身之处,我与爱人勤俭持家,抚育儿子成长,鼓励他勤奋学习走出了这寒舍事业有成。</p> <p class="ql-block">2009年我与老伴退休后,儿子为更好的在身边照顾和孝敬父母,在蓉城给我们买了新房,于是便离开了老家在成都定居生活。说实话当时还真舍不得离开家乡,离开这幽静的小院。</p><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离开家乡后便把老屋出租,随着镇上新区开发楼房林立,近几年这旧房廉价都没人租住了,我的两家邻居也搬走,老屋也空着。这时我和老伴想到这砖木加土墙屋子,久不住人会慢慢杇坏,我们都古稀过半,没精力去管理了,儿子工作忙更没时间去过问。</p><p class="ql-block">上周我与老伴回到家乡经朋友介绍联系,带着依依不舍的情绪将这生活了近20年的寒舍低价卖掉了。</p><p class="ql-block">人生中难忘的岁月,茅屋寒舍随着时间推移只能永远留在了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