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一首山水与民歌融荟的交响曲

蒋世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蓬江如同被大自然与历史特别眷顾的明珠,山水雄奇且秀美,散发着土家族与苗族独特而迷人的民俗文化魅力,是一处令人心驰神往之地。3月26日,时值仲春,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满目青翠,近30位重庆美篇的文人墨客乘坐大巴车,以极大的热情踏上了阿蓬江的采风之旅。</p><p class="ql-block"> 初见阿蓬江,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澄澈的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宛如一条流动的翡翠绸带。江水清澈见底,能清晰地看到水底圆润的石头和摇曳的水草,偶尔还有小鱼小虾穿梭其中,灵动活泼。沿江两岸,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巨人一般守护着这条美丽的江河。山上植被繁茂,河岸边成片的油菜花金光闪闪,长长的、翠绿的柳枝随风摇曳,桃花与李花点缀其中;河面上不时有轻舟驶过,成群的水鸟撩水飞行。这一切,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粉色画卷。</p><p class="ql-block"> 神龟峡,无疑是阿蓬江最为璀璨的明珠。当游船缓缓驶入峡口,便能看到两山酷似双龟对卧,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天地。峡区内,河道斗折蛇形,江水波光潋滟,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碧玉。游船前行,两岸高耸的绝壁夹江而立,仿佛要将天空挤成一条线,每一道弯都形成了一个个壮观的、有独特韵味 的“一线天” 景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绝壁上形态各异的岩石令人称奇。有的如雄狮观潮,威风凛凛;有的似猿人喂奶,充满温情;有的像牛肝马肺,栩栩如生;还有的像猴子捞月亮,憨态可掬。这些岩石,在岁月的雕琢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神龟峡两岸茂林修竹,植被原始苍翠。以竹子和中华蚊母为主,多种竹子铺天盖地布满上游,如帘子般挂在两岸,四季常青。中华蚊母则规则地呈线性分布在水面线上,植株向四周伸展,颇具观赏价值。而在几乎没有泥土和水分的悬崖上,各种树木顽强地生长着,斜伸出来,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在蒲花暗河里,三座宽度基本一致的天生石桥飞架在 150 多米的高空,是洞体崩塌、溶蚀过程中残留的基岩体,它们将部分峡谷变成了暗河,桥梁与峡谷、暗河相互映衬,构成了奇特的景观。三桥中间有两个椭圆形的漏斗,高度均在 100 米左右,以中间的桥为鼻梁,形成极为罕见的 “苍天天眼” 景观,从暗河顺流而下或溯流而上,都能欣赏到这一奇妙景象,阳光透过 “天眼” 洒在暗河上,波光粼粼。溶洞内石笋、石钟乳形态各异,有的像千丘梯田,有的像滴水莲花,还有的像佛手迎春等,在微弱的灯光的映照下,如梦如幻,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洞穴内散落着无数国内同类洞穴少见的 “千年穴珠”,它们是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十分奇特。</p><p class="ql-block"> 阿蓬江畔的山歌文化同样令人陶醉。这里的山歌,如同江水源远流长,是土家及苗族儿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田间地头,在吊脚楼里,在江畔渡口,总能听到那悠扬婉转的山歌声。当地的人们常说:“不唱山歌喉咙痒,嘴巴一张像河淌。” 独唱之时,恰似清泉自幽谷轻盈跃出,悠扬而深远;对唱之际,宛若飞鸟和鸣于林间,悦耳且动听;联唱瞬间,犹如潺潺细流汇聚成江河,磅礴而有力;轮唱之时,仿佛日月星辰交替更迭,有序而自然。每一首山歌都以悠扬的 “哎呀嘞” 开篇,又以亲切的 “阿哥 / 阿妹” 结尾,那浓郁的生活气息,质朴的纯真情感,在歌声中自然流淌,滋润着人们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采风团的全体成员在宽敞的酒店大厅里,兴致盎然地聆听土家山歌非遗传承人王志凌老先生介绍收集、整理和创作山歌的艰难历程,他一边细说山歌的思想与艺术内涵,一边请他的“舍巴民歌队”现场演唱,在场的所有人为他历经数十年的不辞辛劳、甘受贫困而不余遗力地传承民族音乐的精神及其创作的丰富且高雅的作品所折服;民歌队成员身着漂亮的土家服装,高昂、亲切、诙谐的山歌演唱,散发着浓郁的土家民族风韵,使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当天晚餐时,采风团成员与民歌队成员,围着餐桌热情互动,一起演唱了一曲曲激情澎湃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阿蓬江流经有着千年历史的“濯水古镇”,一条巨龙横卧在宽大的江面上,这条巨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的风雨廊桥,该桥全长658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采用榫头卯眼技术,结构牢固精密;廊桥分为三层塔亭,桥内设有红漆长凳,供游人休憩。桥身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宛如一道彩虹横卧在阿蓬江上;廊桥是土家族和苗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具有镇邪和留财的象征意义,也是古镇居民社交与休闲的重要场所。当夜幕降临,廊桥上游人如织,不少人身着土家或苗族服饰走在廊桥上,沐浴着习习凉风,欣赏着满天的星月和古镇里迷人的灯火,或静坐在江中岛上,砌一壶清茶,听着塔楼上雄浑悠长的钟声和静静流淌着的江水声,岁月的沧桑感与现实的幸福感总会使人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每当重要的节日来临之际,江畔的村寨里就会燃起了篝火。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弹起三弦,吹起芦笙,唱起欢快的山歌。在歌声与音乐声中,人们翩翩起舞,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此时,阿蓬江在夜色中静静流淌,仿佛也在聆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见证着人们的欢乐与幸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就是勤劳善良且喜爱山歌民舞的土家人;“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龙就是横跨阿蓬江千年屹立的风雨廊桥,这一切就谱写出了一曲和谐的、动人心魂的交响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