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与追忆:不为儿女添麻烦 ——清明节致先父

三安堂主

<p class="ql-block">  清明即到,这几天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由得勾起对父亲的思念与回忆。</p><p class="ql-block"> 父亲,您离开我们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我们想得最多的是,您走得太匆忙,以至我们没能送您最后一程,更不用说陪在您身边守护您、伺候您,正因如此,时常深感内疚。与其说是您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遗憾,不如说是您压根不想打扰儿女们(指所有晚辈,下同),拖累儿女们。 父亲,您在世的时候其实也是如此,生怕给儿女们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自己能做的事从不让儿女们做</p><p class="ql-block"> 您知道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家务事,因此,能不让儿女们干的事从不依靠儿女。 这些年,您的衣服被子都是自己拆洗逢补,门前的菜园子您自己种,烧水的柴火自己劈,坚持不让别人代劳。就连您的后事也自己准备。早在很多年前,您就为自己准备了棺材,选好了坟地,甚至连垒坟头的“望山石”都找好了。儿女们为您添置的衣物,您都整齐的收拾在箱子里,有的提前送给乡里少衣的亲戚穿;不用的被子也捆好放起来,您为儿女们想的真周到。</p><p class="ql-block"> 尽量减少儿女们的付出和负担</p><p class="ql-block"> 您深知儿女们过日子都不容易,尽量不让为您而付出更多或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记得您身子还硬朗时,每逢过生日时,您都提前几天悄悄“离家出走”,到乡下躲避,一怕儿女欠人情,二怕给家人添负担。 在外地的儿女们回来看您,有时给您一些零花钱,您说啥都不肯收,总是以“你们在外花钱地方多,我不花钱”为由而推辞,实在推不掉,也是象征性的接收;逢年过节或过生日亲戚朋友看望您送的礼,您也分文不留地交给儿媳,考虑更多的是将来还人情,即使仅有的一点养老补贴也是交由儿媳支配。外面回来的儿女们给您买衣服或食品,您总是不让买,病了也不让送医院就医。印象中,近二十年,您先后住过三次医院:一次是因急诊送往市里医院做手术,前后半个月,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次是被毒蛇咬伤,在一农家私人诊所治疗;还有一次是感冒住进镇上医院。除此,您再没到医院看过病,平时有病您总是扛着,不给儿女们说,实在扛不住,才去买点药,有时儿女们要送您到医院治疗,也被您拒绝。去年,您摔了一跤,儿子和儿媳们要送医院,您坚持不从,也不让告诉给外面的子女。您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麻烦儿女们。</p><p class="ql-block"> 不愿打扰和影响儿女们的工作生活</p><p class="ql-block"> 记得前些年,老家个别熟人听说儿女们有在部队工作的,想通过您给我们说帮其当兵,您都一口回绝,一推了之。您也不愿常到儿女家去“破烦”。还是二十几年前,母亲去世后接您来西安icon住了一个月,此后您曾到远在新疆的妹妹那里住了几月,再后来您随弟媳到小弟家看小孩住了一段时间,平时您从不到外面的儿女家走动,生怕打扰儿女们的生活。有时在外工作的儿女们提出接您到城里玩,您总是以“坐不了车”、“城里呆不惯”等借口推辞。大概四年前,四弟搬新居,开车把您接进城,您只是在兄弟几家轮流各住几天就急着要走,怕打扰儿女们的工作和生活。最后还是疫情封城 , 勉强留住月 余 便回到老家,此后 再没来过 。 </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您一惯的所作所为看,您的不辞而别,或许是出于对子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处境的理解。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儿女们总是希望您健康快乐,在您身边的儿子儿媳们对您很孝顺,很照顾,在外地的儿女们尽可能的多回去看您,但您似乎却很纠结、很矛盾,总怕这样会给儿女们增加负担,让儿女为难,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您的这种心理倾向更为明显,这或许是您匆匆告别儿女的一个因素。总之,您是不想过多的给儿女们添麻烦,好让儿女们全身心的工作生活。</p><p class="ql-block"> 父亲,您虽然出身地道的农民,文化不高,见识不多,但您对子女的这种爱这种情,超出了世上所有的爱和所有的情,是最朴实、最珍贵的;您虽然给予儿女的不多,但您也从不向儿女索取,却留给我们很多值得纪念和传承的东西。作为儿女,我们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而满足,而庆幸。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借此特作一联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毕生无所求但求儿女幸福无忧</p><p class="ql-block"> 今世不图名只图父辈英名不朽</p><p class="ql-block"> 陈乾强 乙巳清明于古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