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前一段时间内,按年代前后排列编写了六篇有关古罗马艺术发展的美篇。尽管在文中也提到几句其有关的历史,但太简约了些。“古罗马”,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可是非常模糊,对我来说也是如此。借此机会,希望能将它变得更清晰一些。作为一篇网上文章,不可能求全求深,让我试试看,是否能用最简明的方式来介绍这段历史中的人物与事件</p><p class="ql-block"> 曾经在几年前,我写过《历史,艺术与旅游:罗马人与罗马的由来》上下两篇,上篇(2020年)是从神话传说方面讲,下篇(2021年)是从历史角度来讲,所以,在罗马起源的方面一带而过,不作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古罗马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p><p class="ql-block">1)罗马的诞生与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公元前509年)244年。【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p><p class="ql-block">2)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482年。【中国:战国+秦朝+西汉(公元前476-公元25年】</p><p class="ql-block">3)统一的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286年)共313年【中国东汉:东汉(25年—220年)】</p><p class="ql-block">4)罗马帝国四帝共治时代(公元286年-公元395年)109年【中国:三国+西晋(公元220-公元316年)】</p><p class="ql-block">5)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开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395年-476年)81年【中国南朝:东晋+刘宋(317年-479)中国北朝:北魏(386年-535年)】</p><p class="ql-block">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被日耳曼人轮番攻击下消亡,这一年就标志了古罗马时代的结束。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罗马帝国就是拜占庭帝国,继续延长了将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亡,但是这已经不属于古罗马时代,属于拜占庭时代了。</span></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公元前753年的开始到公元476年的结束,古罗马时代一共经历了1229年。最初的500年间(开始到共和国的中期)是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过程。接下来的400年(共和国晚期到帝国五贤帝时代)属于古罗马帝国强盛的时代,尤其是五贤帝当政之时(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内乱的时候),再接下来300多年,是古罗马走向衰落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本篇大致分两部分,一是介绍古罗马王政时期到共和国的中期,二是着重于从共和国转化为帝国的这段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罗马的诞生与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公元前509年)</span></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罗马是由孪生兄弟(由母狼哺育下生长起来的)所建立的,传统上认为一开始共有七位国王统治过罗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罗马的诞生》雕塑</p> <p class="ql-block">地区就那么一个红点。</p> <p class="ql-block">其艺术品形象</p> <p class="ql-block">二)罗马共和国前期(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343年)。</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因国王的儿子强奸了一个贵族的女儿,而引起贵族们的反抗,推䎗了君王制,成立了共和国,选举出首任执政官卢修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与卢修斯·塔奎尼乌斯·科拉提努斯之后,罗马共和国成立。【肯定事实上复杂得多,但是,西方的民主观念从很早就有(可能是与起源于游牧民族,或者与海上的商业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间重要事件:</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96年,罗马摧毁了其对手城市维伊。公元前390年,罗马遭高卢人洗劫,但很快恢复元气,并继续推行扩张政策。</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提香(约1488-1576)的作品《卢克雷蒂亚之辱》,就是描绘古罗马王政时代向共和国转变的一个关节点因素。</p> <p class="ql-block">在共和国早期已经向外扩张到了现在意大利的一半领土。</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座雕像以前认为是罗马共和国首任执政官卢修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不是,但这个艺术形象很体现当年古罗马人的进取精神。</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钱币</p> <p class="ql-block">三)共和国中期(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146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罗马迅速扩张的时代。最终与竞争对手迦太基发生冲突;在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时,罗马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彻底摧毁;罗马吞并了希腊和马其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要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大利的征服与布匿战争:</span></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看,意大利已经将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坎帕尼亚陶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描绘在公元前3世纪陶盘上的战象。</span>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时,也曾使用战象。</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p class="ql-block"> 一般称他为“大西庇阿”(前235年—前183年)古罗马统帅和政治家。他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方面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在扎马战役中打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而著称于世。由于西庇阿的胜利,罗马人以绝对有利的条件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西庇阿因此得到他那著名的绰号:“征服非洲者”(Africanus)。在伊里帕之役(Battle of Ilipa)中,时年30岁的西庇阿就已经展示了他过人的战术素养。这座塑像也很精彩,体现他的坚强意志。</p> <p class="ql-block">四)共和国晚期(危机)(公元前146年至公元前78年)</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46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北非迦太基被罗马灭亡,从此沦为殖民地。由一个陆上强国变成一个海上强国。最终将整个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二是: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将其变为一个行省。罗马时代正式替代了希腊时代。</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78年是罗马第一位通过武力获得政权,并且是第一位罗马独裁官苏拉的去世。</p><p class="ql-block"> 【读这段历史蛮有感慨!从上面所述的罗马人对外扩张的成劝,蛮显示出这种共和制度的优越,因为它凝聚了全民的意志,要比当时周边其他君主国家更强大。但是,当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之时,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内部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有如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土地与贫富差距</p><p class="ql-block"> 随着对外战争的扩张,大量财富与奴隶涌入罗马,但这些财富并没有普惠社会,而是被元老院贵族和少数大地主垄断。小农因为战争、债务、土地兼并失去土地,大量破产农民涌入罗马城,成为无产阶级,生活贫困,依靠施舍和公粮度日,社会矛盾激化。</p><p class="ql-block">2.)奴隶经济的兴起</p><p class="ql-block"> 战争带来了大量奴隶,让贵族的大庄园(拉蒂芬迪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使自由农民失业,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底层公民没有出路。</p><p class="ql-block">(读到上面两点,像不像当今全球化对美国的影响?)</p><p class="ql-block">3. 公民权扩张问题</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半岛上的同盟城邦长期被罗马压制,虽然他们为罗马提供士兵,却长期没有获得完整的罗马公民权。这引发了同盟者战争(公元前91-88年),虽然最后这些城邦得到了名义上的公民权,但社会不平等和地方与中央的紧张关系并没有根本解决。</p><p class="ql-block">4. 军队改革与军队政治化</p><p class="ql-block"> 马略改革后,军队变成了职业军队,许多无产者成为士兵,他们对国家没有忠诚,而是对发给他们土地和赏金的将领效忠。这直接导致将领们(如凯撒、庞培)手握兵权,逐步蚕食元老院的权力,军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p><p class="ql-block">5. 共和国宪法的局限</p><p class="ql-block"> 罗马共和国的宪法体系最初是为一个城邦设计'的,面对庞大的地中海帝国,政治制度无法有效治理。大量行省事务、复杂的税收与官僚体系,使得共和国的分权制和元老院的传统权威越来越不适应现实。</p><p class="ql-block">6. 社会治安恶化与城市无政府状态</p><p class="ql-block"> 罗马城内帮派冲突严重,政治暴力频发,从格拉古兄弟到凯撒时代,几乎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街头暴力、暗杀、内战,社会渴望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来恢复秩序。】</p> <p class="ql-block"> 上面讲的几点涉及到这段时期的几个重要人物,略介绍一下。</p> <p class="ql-block">提比略.格拉古(公元前164-公元前133)</p><p class="ql-block"> 古罗马政治家,平民派领袖。常与其弟盖约·格拉古合称为格拉古兄弟。作为平民保民官,他发起了一场旨在将贵族及大地主多得的地产分给平民的改革。由于他的土地改革触动了贵族尤其是元老院的利益,再加上他剥夺元老院特权等行为,以及对同僚的倾轧,最终导致其死于元老院的保守势力支持者(贵人派)之手。他的兄弟继续他的事业,最后也被暗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比略. 格拉古头像》</p> <p class="ql-block">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前157年—前86年)</p><p class="ql-block"> 古罗马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于农民家庭,在军事上取得了对金布里人和条顿人的重大胜利,在政治上则试图在对立势力之间寻求平衡。</span>他通过一系列军事胜利及赫赫战功在不同时间担任了许多罗马共和国的高级官职。他在罗马战败于日尔曼人的危难之时当选执政官,并史无前例的担任过七次这个职务。他成为民主派的象征,并与苏拉发生武力冲突(尽管曾在短时间内战胜苏拉),这一时期弥漫着暴力与悲剧的气氛。公元前86年,马略斯在再次当选为执政官后不久去世,这为苏拉扫清了障碍。苏拉随后残酷地清除反对派【即马略的派别】开启了一场恐怖统治。</p><p class="ql-block"> 马略曾经进行军事改革,实行募兵制,最终击败日耳曼人。但是罗马社会也因募兵制的实行发生变化,成为职业军人的士兵越来越依附于将领个人,成为个人的政治资产,最终罗马逐渐走向独裁和帝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盖乌斯. 马略头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前138年—前78年):</p><p class="ql-block"> 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族,</span>古罗马时期执政官、独裁官,史称苏拉,是一位罗马将军和政治家、军事家。他赢得了罗马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内战(与马略的后继者的斗争),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个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的人,接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残酷的手段清除异己,并将宪法改革为寡头政治体制。他</span>后来成为独裁官,推行宪法改革,重新确立了元老院的绝对权威。但他仍有足够的自知之明,后来主动辞去权位;他从未想过要自封为皇帝</p><p class="ql-block"> 这是古罗马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后来的三位(克拉苏,庞培与凯撒,都是在他的阴影下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拉头像》</p> <p class="ql-block">《苏拉半身像》</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上看,这段时期非常有意思。当时罗马就已分裂为两个集团,一个代表平民,一个代表贵族。从上面三个人物看,前两位是代表平民阶层的,后来后一位是代表贵族。但需注意的是,“共和”与“集权”之分并不与这两个集团绝对挂钩。就是说,代表贵族这一派,像苏拉,尽管从罗马共和国创始以来,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是,他还是尊重元老院的共和制度。而之后的凯撒,以及后继者屋大维,他们代表的是平民阶层,他们所信奉的是“集权”,创立了罗马帝国,终结了300年的“共和制度”。】</p> <p class="ql-block">五)凯撒时代与共和国的终结(公元前78年—公元前44年)</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78年是苏拉去世的那年,而公元前44年是凯撒遇刺身亡的那年。这34年时间内,主要出现了三位有本事的人物:克拉苏,庞培与凯撤。前两者是苏拉的接班人,代表的是贵族这一派,而凯撤代表的是平民一派。</p> <p class="ql-block"> 概况:</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社会极度动荡不安的时期,而元老院寡头集团的势力依然强大。庞培于公元前70年当选为执政官,并在公元前64年征服了本都、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公元前63年,西塞罗挫败了卡提林的阴谋。</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0年,凯撒、庞培和克拉苏斯组成了“前三头同盟”,这是一个针对元老院权力的政治联盟。</p><p class="ql-block"> 在公元前58年至前51年期间,凯撒征服了高卢。公元前52年,克拉苏斯战死,庞培成为唯一的执政官,并获得元老院党的支持。公元前49年,元老院命令凯撒解散军队,但凯撒拒绝,率军越过卢比孔河,向罗马进军,引发了内战。</p><p class="ql-block"> 庞培在法萨卢斯战役中被击败,逃往埃及,最终被杀。公元前45年,凯撒在穆达战役中彻底击败了庞培的支持者。公元前48年2月,他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但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领导的阴谋者刺杀身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个时代的具体人物。</p> <p class="ql-block">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约前115年—前53年 比苏拉小23年)</p><p class="ql-block"> 罗马将军,政治家,在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克拉苏出身在富有的上流阶级,后来又在苏拉的默许下迫害政敌(马略派),滥用职权,他也是一位成功的黑心奴隶商人,不择手段的敛财,后人认为他是罗马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也是世界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之一。古罗马规模最大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也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克拉苏是镇压此次起义的凶手。</p><p class="ql-block"> 克拉苏、凯撒与庞培一起,组成了前三头同盟,曾一度主导了罗马的政治制度。</p><p class="ql-block"> 后来克拉苏获任命为叙利亚行省总督。在与安息帝国【伊朗地区)卡莱战役中克拉苏遭到了失败,他在试图前往敌营议和时也中了安息军的埋伏而阵亡(62岁)。</p><p class="ql-block">《克拉苏头像》</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幅描绘斯巴达克斯最后的一场战争的版画显得很悲壮。我小时候看到连环画,有同样的情景描绘,至今还记得。</p><p class="ql-block">《斯巴达克斯之死》</p> <p class="ql-block">《克拉苏之死》他也有这个下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格奈乌斯·庞培(前106年—前48年),比苏拉小32岁,比克拉苏小9岁。</p><p class="ql-block"> 非常能干的军人,他一共三次担任执政官(公元前70、55、52年)。他参与过三次罗马凯旋仪式。他曾在塞多留战争【与马略的后继者】,斯巴达克斯起义、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中东地区】以及许多其他战争中担任指挥官。公元前60年,庞培几乎已将整个罗马世界踩在脚下——或者说,至少掌控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他在罗马从共和国过渡为帝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早年是罗马将军、独裁官苏拉的支持者。他后来与凯撒、克拉苏组成了三头同盟。他最终和凯撒敌对,并被后者击败,逃亡至埃及后被暗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庞培在公元前48年的法萨卢斯战役中被彻底击败。他逃到托勒密埃及寻求庇护。前48年秋季,庞培在凯撒军的追击下来到了亚历山卓外海。前48年9月28日,庞培觉得事情有异。托勒密迎接的场面既不隆重,还有点肃杀,岸上满是士兵,加上托勒密还派出舰队像是监视庞培般。庞培自知无法逃脱,只得乘著对方安排的一艘小船,准备要登上埃及的海岸。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军官在庞培一上岸,就杀了庞培并砍下他的头,动手的军官中还有庞培的老部下。托勒密顾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卢基乌斯·塞普提米乌斯(Lucius Septimius)动手杀了庞培。庞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这件惨案,连忙扬帆逃走,这天刚好也是庞培58岁生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庞培头像》</p> <p class="ql-block">《庞培半身像》</p> <p class="ql-block">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前100年—前44年),比苏拉小38岁,比克拉苏小15岁,比庞培小6岁。</p><p class="ql-block">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是罗马共和国体制转向罗马帝国的关键人物。他也是拉丁文散文的作家。凯撒出身贵族,但他从政开始就偏向于平民派,与马略的后继者有关系。好像没有参与镇压斯巴达克斯的奴隶起义。【我以前在农场时,读过一本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其中还写过凯撒与斯巴达克斯还有过秘密交往。但是这是小说,不可信。】但是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时间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跨越莱茵河袭击了日耳曼(现在的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到不列颠(现在的英国),最远曾到达日斯巴尼亚 (现在的西班牙)【他在这段生涯中,主要是在欧洲战功卓著。】托勒密王朝统治的上埃及。西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前44年,凯撒被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56岁)。</p><p class="ql-block">《凯撒大帝头像》</p> <p class="ql-block">《凯撒大帝雕像》</p> <p class="ql-block"> 这幅图像描绘的是公元前75年左右,25岁的尤利乌斯·凯撒被奇里乞亚海盗俘虏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在旅途中,他曾被奇里乞亚海盗劫持。海盗要求20塔兰特的赎金,却遭凯撒嘲笑,说他们居然只要这一点点钱,自己的身价绝不只这些,并主动把赎金提高到50塔兰特。更令海盗们惊讶的是,在等待赎金的38天之中,凯撒像没事般和海盗们同吃同住,甚至一同饮酒作乐。一次酒酣耳热之际,凯撒说自己有一天一定会将海盗们统统钉上十字架。海盗们听了哈哈大笑,以为他在开玩笑,等拿到赎金后就依约将他释放了。不料凯撒获释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舰队杀回岛上,将所有海盗们一网打尽。但或许是因为那些海盗待他不错,凯撒为减轻他们的痛苦,先把他们的喉咙割断后才把尸体钉上十字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凯撒被奇里乞亚海盗俘虏》</span></p> <p class="ql-block">《维钦托里克斯在尤利乌斯·凯撒脚下投降》</p><p class="ql-block"> 由法国历史画家利奥内尔·罗耶于1899年创作。画面描绘了公元前52年亚莱西亚【今天法国勃艮第地区】战役后,高卢酋长维钦托里克斯向罗马统帅尤利乌斯·凯撒投降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此战役具有其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1. 罗马彻底征服高卢</p><p class="ql-block">亚莱西亚战役标志着高卢战争的终结,罗马彻底征服了高卢地区。这个地区此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省份。</p><p class="ql-block">2. 凯撒声望空前高涨</p><p class="ql-block">凯撒因这场胜利声名大振,赢得了军队和民众的广泛支持,也为他后来与庞培的内战奠定了政治与军事基础。</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捕捉了维钦托里克斯投降的瞬间,但也传达出他虽败犹荣的骄傲与不屈。画中绘画技法注重细节,尤其在盔甲与武器的描绘上极为写实,营造出超现实般的质感。光影的运用突显了凯撒的权威,同时以较柔和的光线描绘维钦托里克斯及其随从,形成对比。</p> <p class="ql-block">《尤利乌斯·凯撒跨越卢比孔河》</p><p class="ql-block"> 这一场景出自15世纪一位修道士艺术家所绘的插图手稿中的想象描绘。 这一事件是古罗马历史上的一个关键事件,也是政治与军事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终结,也为凯撒后来成为终身独裁者铺平了道路。 </p><p class="ql-block"> 卢比孔河(Rubicon)是古代意大利北部的一条小河,是意大利本土与高卢行省的边界。按罗马法律,任何将军不得携军越过卢比孔进入意大利本土,否则就被视为对国家的叛乱。这是为了防止将军利用军队威胁罗马政府。</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9年,51岁的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在高卢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威望极高。他与庞培(Pompey)和克拉苏(Crassus)曾组成“前三头同盟”,但随着克拉苏战死、庞培靠近元老院势力,三人同盟破裂,罗马政坛陷入激烈权力斗争。元老院要求凯撒解散军队回罗马接受审判,但凯撒担心一旦回去,没有军队的他会被政敌攻击。所以凯撒抉择:跨越卢比孔。公元前49年1月,凯撒带领一个军团来到了卢比孔河边,他清楚地知道:一旦渡河,就是叛国!据历史记载,他在下令渡河前说出一句著名的话:“骰子已经掷下”(Alea iacta est)【<span style="font-size:18px;">破釜沉舟!】</span></p><p class="ql-block">于是,凯撒带着军队跨越卢比孔河。</p><p class="ql-block"> 这次事件引发罗马内战:凯撒(平民派)与庞培(贵族元老派)爆发全面内战,最终凯撒胜出。终结共和国政治秩序:这次军事政变打破了元老院主导的共和国体制,开创了罗马走向帝制的历史进程,为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即后来的奥古斯都)建立罗马帝国作了铺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尤利乌斯·凯撒跨越卢比孔河》</p> <p class="ql-block">《凯撒对庞培之死的悔恨》</p><p class="ql-block"> 由路易-让-弗朗索瓦·拉格雷内于1767年创作。画面描绘的是公元前48年【也就是上幅画里事件一年之后】庞培在埃及被暗杀后的情景。画中,庞培被斩下的头颅被呈给凯撒,凯撒对此表现出悲伤与震惊。凯撒视庞培为值得尊敬的对手,也是昔日的盟友。此事件发生在法尔萨卢斯战役之后,当时凯撒击败了庞培。这幅画是为华沙皇家城堡所委托创作的。【这是艺术家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克里奥佩特拉与凯撒》</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法国19世纪后期古典派大师让-莱昂·热罗姆于1866年完成。画面描绘了公元前47年【是上幅画中事件一年之后】克里奥佩特拉女王藏在地毯中,偷偷带到尤利乌斯·凯撒面前的情景。为了争取凯撒的支持、夺回王位,克里奥佩特拉与他秘密会面。</p> <p class="ql-block">《克里奥佩特拉在菲莱露台上》</p><p class="ql-block"> 由19世纪末20世纪动美国画家弗雷德里克·亚瑟·布里奇曼于1896年创作,画面描绘了埃及最后的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准备乘船离开菲莱岛的情景。这幅作品以浪漫化的手法表现了古埃及女王在神秘东方背景中的尊贵与离愁。</p><p class="ql-block"> 克里奥佩特拉为古罗马历史带来了一股异国情调——以及情欲的元素。她那传奇的外貌在晚期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事务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下一篇还有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凯撒前往元老院的途中》</p><p class="ql-block"> 不为警告所惧,尤利乌斯·恺撒在公元前44年3月的伊德斯日(Ides of March)前往元老院由法国大革命后时期的法国艺术家:亚历山大-丹尼斯·阿贝尔·德·普约尔(Alexandre-Denis Abel de Pujol,1787-1861)所画。</p> <p class="ql-block">《凯撒之死》</p><p class="ql-block"> 由卡尔·西奥多·冯·皮洛蒂于1965年创作,描绘了公元前44年尤利乌斯·凯撒在罗马元老院被刺杀的场景。此画捕捉了罗马元老院议员攻击凯撒的戏剧性瞬间。场景中展示了蒂利乌斯·辛伯抓住凯撒的托加,而塞尔维利乌斯·卡斯卡则在刺杀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凯撒据传在临死前对他亲密的朋友布鲁图斯说出了最后的话:“连你也背叛我,孩子?”。</span>刺杀事件发生在罗马节日3月15日的“伊德斯之日”。凯撒被一群贵族刺了23刀。这幅画位于汉诺威下萨克森州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凯撒之死》</p><p class="ql-block"> 由画家文森佐·卡穆奇尼(Vincenzo Camuccini,1771-1844)生动再现了这场刺杀事件的戏剧性场面。</p> <p class="ql-block">凯撒大帝被刺身之处。(当时元老院旁边的)庞培剧场)</p> <p class="ql-block">现代城市中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庞培剧场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凯撒大帝身亡处(红圈)</p> <p class="ql-block">下面再介绍一下谋杀凯撒的主谋与凶手布鲁图斯,</p> <p class="ql-block">马尔库斯·尤利乌斯·布鲁图斯(前85年—前42年 比凯撒小15岁)</p> <p class="ql-block">马尔库斯·尤利乌斯·布鲁图斯(前85年—前42年 比凯撒小15岁)</p><p class="ql-block"> 布鲁图斯是贵族出身,进入元老院伊始,便与贵人派结成了同盟,开始反对克拉苏、庞培和凯撒的前三头同盟。布鲁图的父亲曾在在前77年(他9岁时)被庞培杀害,由此他与庞培结下了宿怨。尽管如此,在前49年凯撒与庞培的内战中,布鲁图还是倒向了庞培一方,因为此时庞培已然成为贵人派的领袖。</p><p class="ql-block"> 后来庞培在法萨卢斯战役中被凯撒击败,逃往埃及。布鲁图斯转而投靠凯撒,并获得了后者的宽恕与信任,但他后来又参加了元老院共和派反对凯撒专制独裁的行动。【这里就有平民派与贵族派的争斗。】事后,布鲁图斯向罗马群众说明行刺的动机,他曾留下一句名言:“我爱凯撒,我更爱罗马”。</p><p class="ql-block"> 行刺事件逐渐导致罗马的内战,布鲁图斯在公元前42年的腓立比战役败给了安东尼(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四面楚歌的布鲁图斯后来是自杀的,他叫卫士拿着他的剑,然后他自己朝剑锋冲去。据说他败战前见过凯撒的鬼魂。</p><p class="ql-block"> 但是,安东尼非常尊敬布鲁图斯,为他举行体面的葬礼,屋大维也保留布鲁图斯的地位和荣誉。</p><p class="ql-block">【蛮有意思,西方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并不像中国传统中“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座《布鲁图斯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米开朗琪罗在1538年(63岁时的作品)创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高74厘米,目前藏于佛罗伦萨巴杰罗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共和国被击败(1527–1531年)后的几年里雕刻了《布鲁图斯》。作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支持者,他曾参与设计并监督其防御工事的改建与建造,坚定地反对暴政。</p><p class="ql-block"> 在《神曲》中,诗人但丁将布鲁图斯置于地狱的最底层。米开朗基罗本人十分推崇但丁的诗作,但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将布鲁图斯视为坚决反抗暴政的英雄。米开朗基罗的传记作者查尔斯·德·托尔奈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罗马帝国被视为罗马堕落的起点,一种真正的布鲁图斯崇拜开始出现。…这尊胸像对理解米开朗基罗的政治观点非常重要。米开朗基罗对布鲁图斯的构想在这件雕塑中清晰体现:它代表了对摧毁自由之人的英勇蔑视。”</p> <p class="ql-block"> 历史常常会出其不意。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才华横溢,并拥有帝国的宏伟愿景,也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强烈自我意识,极具君王的气质与威势,可惜最终没能成功。而更讽刺的正昰那些刺杀凯撒的密谋者,他们的行动却反而加速了他们试图挽救罗马共和国的终结。</p><p class="ql-block"> 本文结束,下篇主要讲的是屋大维如何登上皇帝宝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