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绛古今那些事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咱新绛的历史可长着咧,从古远到现在发生的事儿可多哩,就跟大舞台上演戏一样,可热闹可红火着咧。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都能在新绛大地瞅得见,一点儿都不夸张。</p><p class="ql-block"> 远古史诗</p><p class="ql-block">小城藏大韵,一眼越千年。新绛古称绛州,典史记载,北枕九原,南襟峨嵋。姑山耸峙,汾浍濚洄。公在山河,雄视三晋。历史上的垣曲县、芮城县、襄汾县都曾归绛州管辖。襄汾丁村文化遗址有20万年前至2万年前历史印记。新绛境内发现2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二里头文化遗址与丁村文化遗址,且相衔相接。″绛为台骀国"的台骀,是上古时代的人物,五帝时期的部落首领,黄帝的五世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水利官员,台骀后裔建立的沈、姒、蓐、黄四个国家负责守护对台骀祭祀的台骀庙,就建立在新绛与候马的接壤处。″绛为陶唐旧都"″新绛孝陵淘窑址″,都被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所认同。</p><p class="ql-block">新绛孝陵的九门九棺、春秋时期的三泉雄镇、冯古中的春秋墓地、王守羊舌之墓、席村荀城汉代古寺、侯庄村桑下救人的哺饥坡、泉掌灵公台上赵穿弑君处、北平原的墓志铭序碑等等,都佐证了新绛的古远历史。明代绛州文人陶滋的《紫金积雪》中曰:故绛山多丽,东南控碧岑。孤峰真倚剑,列岫欲堆金。残雪疑春旭,狂飙作画阴。昔人曾此霸,人望白云深",展示了新绛人的自豪吟颂。</p><p class="ql-block"> 古代名人</p><p class="ql-block">①荀子:(公元前313-238)战国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说的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他写的《劝学》影响百世。韩非、李斯都是他培养出来的。</p><p class="ql-block">②王之涣(公元668-742)唐代著名诗人,其因《登鹳雀楼》《凉州词》而闻名,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世上流传"智审黄狗"的故事脍炙人口。</p><p class="ql-block">③梁轨:字世謩,隋代绛州县令,以兴修水利,营建园地,治水有功著称。 公元596年,在修建水利时,由于工程量大,加重了徭役赋税,担心被百姓奚落,渠道修好后,在夜晚悄悄离去。但随着时间推移,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百姓深感其恩泽,自发修建梁公祠,纪念这位好官。</p><p class="ql-block">④薛仁贵(公元614-683)唐代名将,绛州龙门修村,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征战几十年,功勋卓著,留有″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等事故。尤其"脱帽退万敌"事故,更展示了薛仁贵威震敌营的非凡气势。</p><p class="ql-block">⑤薛奎(公元967-1034)绛州正平人,北宋名臣。前后历任军事推官、寺丞、县知、转运使、知府、御史中丞等职。民间留下智断疑案、谏阻宴幸、巧拒契丹使、藏印止乱等许多故事,受人崇拜。</p><p class="ql-block">⑥高克明,北宋宫廷画师。1004-1007年间,游历京师,1049年奉仁宗旨意,画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文治武功太平盛世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⑦孟珙(1195-1246)南宋明将。原籍绛州,后隨州枣阳,抗击金军,抵御蒙古,治理地方,成为与岳飞齐名的"最强武将"。</p><p class="ql-block"> 君主莅绛</p><p class="ql-block">中国历代皇帝到访新绛:</p><p class="ql-block">1. 春秋时期</p><p class="ql-block">🔺晋景公:公元前585年迁都新田(今新绛县横桥镇一带),史称新绛,为晋国都城。有二竖为灾、病入膏盲、如厕而亡故事记载。</p><p class="ql-block">🔺晋灵公:曾在新绛境内建绛霄楼(遗址泉掌镇灵公台),相传其以弹丸击人取乐、怒杀厨司、行刺赵盾、桃园之变故事。</p><p class="ql-block">2. 唐代</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李世民:曾屯兵柏壁(今新绛县汾南),与叛将刘武周大战。有柏壁之战、建都绛州、绛州募军记载。</p><p class="ql-block">🔺名将张士贵:唐代绛州帅府堂主,薛仁贵曾在此投军。</p><p class="ql-block">3. 宋代</p><p class="ql-block">🔺宋太祖赵匡胤:早年寓居绛州龙兴寺,后成为开国皇帝。有寻找龙泉井、获赠毛笔等故事。</p><p class="ql-block"> 要人临绛</p><p class="ql-block">1. 冯玉祥(爱国将领)</p><p class="ql-block">1930年率部驻新绛西关护国善庆寺,修整期间倡导革新。</p><p class="ql-block">2. 白求恩(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随八路军途经新绛,留宿天主堂,次日西去支援抗战。</p><p class="ql-block">3. 阎锡山(国民党将领) 抗战期间,其政权曾在新绛汾北地区活动。</p><p class="ql-block">4、贺龙(元帅)</p><p class="ql-block"> 1937年率120师经新绛汾南,在万安村为村民马士林婚礼赠送喜联。 1948年率部途经新绛,主持十地委会议,关注工商业发展。</p><p class="ql-block">5、王震(将军)</p><p class="ql-block">1948年率西北野战军万余人在新绛西关集结,召开解放大西北誓师大会。</p><p class="ql-block">6. 张稼夫(晋绥局书记)</p><p class="ql-block">1948年与贺龙共同视察新绛党政机关。</p><p class="ql-block">7. 梁思成(建筑学家)</p><p class="ql-block">1936年考察新绛文庙,在棂星门下留影,推动古建筑保护。</p><p class="ql-block"> 绛地史影</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代: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地,程婴、公孙杵臼忠义保孤。</p><p class="ql-block"> -隋代花园:即绛守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16年(596)创建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园林,设计精巧,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国古典园林从实用水利向艺术审美的演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绛州锣鼓:又称绛州大鼓,大约在新石器晚期已成雏形鼎立于先秦,鼎新于唐宋,鼎盛于明鼎革于当今,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0年前,绛州鼓乐将经典剧目《秦王点兵》带到首都大舞台震动了北京,走向了世界。</p><p class="ql-block">- 唐宋:王勃、岑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文人曾驻足,留下诗词。</p><p class="ql-block"> - 抗战时期:越南爱国人士黄文欢在新绛乐楼演讲,宣传抗日。</p><p class="ql-block"> - 新中国成立初期:120师卫生学校(后为第四军医大学)曾驻新绛三泉古交一带。</p><p class="ql-block"> 高贤访绛 </p><p class="ql-block">王冶秋(1909-1987)曾任冯玉祥处当教员兼秘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物局局长,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是文博事业的奠基人,筹建重要文物场馆,创办专业出版社。1962年来新绛考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拨开涩雾看园池"文章:晋南好戏不寻常,史迹绵延万古长。猿人更有猿人早,那论唐虞与汉唐"。让这座隋代州府园林引起国内外关注,使绛守居园池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姜春云</p><p class="ql-block">1997年夏秋之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来新绛视察,当时的新绛县委书记吴敬尧在西曲村蔬菜大棚田地里给姜春云汇报工作时,老天突然下起雨了。因前阵子天旱无雨,蔬菜庄稼都等着雨。老百姓高兴地调侃道,龙王爷把雨带来了。</p><p class="ql-block">杨汝岱</p><p class="ql-block">1988年初夏,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杨汝岱来新绛调研,到店头特种工艺厂参观下车时,一位当地乡镇领导迎上前,拿出笔记本,让杨汝岱签字留念,杨汝岱谨持地说:″我哪能签字?我没有这个权力的。"</p><p class="ql-block"> 今绛将军</p><p class="ql-block">裴怀亮</p><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生于新绛,上将军衔。军旅生涯,基层起步,稳步晋升。从战士做起,历任文书、排长、作训参谋、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区副司令员、国防大学校长。在抗洪救灾、军校管理教育中立功建勋,1988年晋升少将,1995年中将, 2006年为上将。</p><p class="ql-block">李春明</p><p class="ql-block">1944年生于新绛,少将军衔,有将军诗人、书法家美称。长期从事军事飞行工作,曾任海军航空兵副政委,正军职海军少将。1后改做政治工作,1984年被总政评为全军部队优秀政治教员标兵,现任国防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家联宜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行当传承</p><p class="ql-block">绛州一直有着″七十二行城″的美誉。战国时期就有″有门手艺饿不死人"的说法。公元前668年,晋献公迁都绛州。晋惠公4年,大旱无收,为了解决粮食,晋惠公向秦国借粮。可因隔河隔山,路途遥远,运粮岂非容易之事?就下令造船运粮。船工们开始了一场造船运动,有手艺的匠人带徒弟学手艺就有饭吃,双手创造奇迹,很快就把粮食运回。这场"泛舟之役"留下了"有手艺饿不死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石雕是新绛城里留存的老物件。话说家玉顺从小跟着父亲学石雕手艺,刚开始学艺时,父亲只让他干粗活,每天对着大块石头敲敲打打,两只手磨出了血泡。三年过后,父亲看他手法熟练了,才让他和师兄们一起学雕刻。在雕刻中,家玉顺心想,要想干好石头活,必须得下苦功夫。这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棒才能磨成针″的来历。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在新绛城乡中一代一代的接力传承中走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新绛人气</p><p class="ql-block">历史与机遇,文化与人气,使新绛有了山西的″小温州″,晋南的"小北京″及″南绛北代"的誉名。</p><p class="ql-block">由于新绛人原住户多是农耕人口,决定了他们勤劳节俭,里外分明,彼此分清,你敬我,我尊你,人气显得特别务实。这种性格表现在新绛人身上,常常说话实在,干活靠谱。汾南汾北人在织绳、编柳罐、制木器、烧石灰、编笼鞔鼓、凿井滴烛、烧砖专编苇箔都很踏实,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认卖,销得还远哩。</p><p class="ql-block">活泛活气,又是新绛人气的一个表现。不轮是在家乡的新绛人,还是来绛拼打的外地人,双方买卖交易时,和气温馨,细中有情,粗中实诚,不觉得吃亏肚子疼。即使买卖没做成,也不感到难看,有时还请你吃顿火锅,这叫″买卖不成人情在″。都说新绛人嘴贵,这贵就是活、和、合,朴实和气。</p><p class="ql-block">要说新绛人气,还要看看新绛女人的人气。新绛女人不是花瓶,是下得厨房,又能下地干活,还能上得厅堂招呼人。她们会过小日子,安宁本分,但也能做大事。唱腔优美,声情并茂,形成独特风格的″俊英"腔的武美人就是从新绛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百姓特有的性格气质,使绛州古城变得红火热闹,绛州古城中国年、观光旅游、文化演出、特色灯展、民俗活动、餐饮销费等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美誉天下。人气换来了新绛发展的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