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荐稿】 我与《小人书》的情缘

yf的春天

<p class="ql-block">文/yf的春天</p><p class="ql-block">图/手机拍摄,部分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些天去云南旅游,在建水古城游玩。古城古街巷的陶艺精品和古香古色的古建筑吸引着我。我细细的浏览欣赏着每一个店铺里摆放整齐的陶艺品。充满了质朴的美感和灵动的力量,美不胜收啊!从而敬佩生产这些淘艺品的能工巧匠。各店铺的工艺品种大同小异。突然,一个店铺门前的一个小书滩映入眼帘。定睛一看,是一个出售小人书的地滩。标价10元一本,可不便宜。这可是我四五十年前向往的小人书滩,我不由自主的驻足观看。有些小人书我曾经看过,对书中的故事情节还印象至深。如《智取威虎山》、《卖花姑娘》等。我蹲下身翻翻这本,摸摸那本,特殊的情感让我爱不释手。老公制止我,不要乱摸。我明白他的意思,怕卖主讹人非买不可。这个卖主还不错,没有鼓动我买书。小人书不是全新书册,有些发黄变色八成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起身离开,但小时候看小人书的情景,-幕幕在脑海里闪现。我生长在农村,那里有小人书看呢!连听都没听说过。第一次看小人书,还是在我升入二年级时,那年正月十五,县城闹红火。妈妈带我去城郊的三姨家,住下赶会看热闹。三姨家的四表姐大我一岁,她说要去街上看小人书。我不解的问,啥是小人书?她说:“你这村里娃,井里的青娃,没见过大天,连小人书都不知道。”我生气的不言语了,但心里在惦记着小人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妈妈带我进城看闹红火。街上的人很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大多都一个方向从西街向东街走。因为表演主场地在东街,沿街也有几个表演分点。妈妈紧紧的拉着我的手,生怕一不留神走丢了。其实我不向往什么看红火,只是眼巴巴的左右寻觅着小人书滩。真好!在西街的县中学门口,街边的台阶上摆着一些书籍。我心想这可能就是小人书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停下脚步要去看。妈妈说:“快走,一会闹红火开始了。”我挣脱妈妈的手,跑到小滩旁边,果真是比书本小一半的小书,我伸手就拿。滩主说:“五分钱看一本。”妈妈扭不过我,递给滩主一毛钱,我挑了两本,记得是《猪八戒吃西瓜》《八仙过海》。便席地而坐,一口气看完还想看。妈妈不依我,非拉我走。口里骂着:“这死女子,一会红火都完了,步行三十多里路来看红火热闹的,不是来看娃娃书的。”我被妈妈硬拉走,边走边抹眼泪。第一次看小人书没有尽兴,心里还时刻都惦记着。虽然不识多少字,但对小人书的画面很感兴趣。 后来进城,都要在街边小滩看小人书,且看得津津有味。回去还讲给玩伴们听,他们都很羡慕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爸爸的工作调到县城,我进城的机会也多了。几乎每年都进城看红火,把爸爸妈妈过年给的两元压岁钱,攒下来看小人书。也舍不得花爸爸给在城里买糖果的零钱,都用在看小人书上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起来腿脚麻木。一本接一本看,太有意思了,比那敲锣打鼓闹红火好看多了。小人书激发了我看书的兴趣,确切地说,我看书的习惯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在城里上中学,没钱买书,放学就抽空去爸爸单位看报刋,什么都看,“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半月谈等。”偶尔也在书滩看杂志书报,小人书虽说不是中学生的阅读范围,但路过看见也要随手翻翻,还是心里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么多年没与小人书见面了,异地他乡相见,倍感亲切!现在孩子们多幸福呀!能看的书目多了,从小就让看漫画绘本,各类益智书籍,应有尽有。真让我们这些老年人羡慕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