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即将到来,我校党委组织党员开展一次重要的外出党建活动。这次目的地是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进入淮海战役纪念塔内就看到成群集队来瞻仰烈士纪念碑的各种团体,有学生,有教师,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家长带孩子的。十几米的台阶还显得特别拥挤。</p> <p class="ql-block">由于人太多,我们在纪念塔前的下一个台阶处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合影后瞻仰淮海战役纪念塔。</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建成于1965年11月6日,高38.15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其中“淮”字高2.1米,“士”字高1.73米,九个字平均高度为1.88米。塔正面上方是圆形塔徽,由五角星、两支相交的步枪、松籽和绸带组成,象征着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取得胜利,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青。塔正面下方是碑文,由张爱萍撰写,陈毅修改定稿,碑文以简短的767个字,概括了淮海战役的经过及胜利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塔的正面是淮海战役简介:</p><p class="ql-block">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结果。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被解放的蒋军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调转枪口,杀敌立功。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激励着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英雄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争辉!</p><p class="ql-block">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p> <p class="ql-block">塔基左右各为解放军和人民支前的浮雕,北侧浮雕刻画了人民群众肩挑、身背、车推、马驮支前的场面。塔两侧回廊、角亭环抱,回廊内镶装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淮海战役烈士的题词和3.1万余名烈士的英名[^3^]。塔后方回廊内镶装着长45米、高3米的陶瓷壁画《决战》,再现了当年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6^]</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前委群雕位于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内,是一座纪念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大型雕塑。群雕于1992年12月动工,1996年8月建成,1998年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时正式揭幕。雕塑高7米、宽9.5米、厚4.5米,由70块“高粱红”花岗岩雕刻而成,整体造型庄严肃穆,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群雕以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五位领导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合影为原型,采用写实与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五位领导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形象。雕塑中,五位领导人身着冬季军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邓小平双臂交叉,目光坚定;刘伯承沉稳冷静;陈毅手持香烟,若有所思;粟裕背手而立,英姿飒爽;谭震林面带微笑,展望未来。雕塑下方逐渐融入大地,象征革命先辈与祖国和人民同在。</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前委群雕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让人们铭记淮海战役的辉煌胜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今,这座群雕已成为徐州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前委雕塑的前方是原来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可能太小了,现在改为双拥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在原来纪念馆的后面才是现在的淮海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淮海战役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2003年5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进行扩建,2007年7月新馆建成开放。</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序厅、战前形势厅、战役实施厅,二层为战役胜利厅、人民支前厅、缅怀英烈厅,半径25米、高28米的全景画馆位于其中心。馆内陈列展示利用图片、实物、场景复原、浮雕、蜡像及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突出表现了淮海战役规模宏大、战场辽阔、战斗激烈、人民支前规模空前等特点。</p><p class="ql-block">2021年,纪念馆进行展陈改造,改造后的基本陈列以“人民的胜利”为主题,设序厅、传承厅和“两种前途 命运决战”“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四部分内容。展陈面积1.2万平方米,展线1900米,展出珍贵文物2000余件、照片1000余幅、档案1000余份,共设置14处艺术场景和11个互动展项,再现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进程。</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馆拥有藏品2万余件,主要为淮海战役期间的纸、布、铁、皮等质地的文物和历史图片、史料及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的题词、书画作品等,其中尤以战役期间的命令、日记、地图、武器装备、支前用品、领导人题词等藏品弥为珍贵。全景画《淮海战役》画布长150米,高20米,以战役3个阶段的主战场为创作背景,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淮海战役的生动场景。</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迎面是五个镏金大字:人民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淮一海战役是一场人民战争,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右侧的浮雕是千万支前民众推着小推车给前线送粮送弹药。</p> <p class="ql-block">左侧的浮雕则是人民解放军奋勇战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进入从左侧进入展厅,首先就是历史选择时刻。</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p> <p class="ql-block">一组数据显示了人民军队壮大过程。</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是和是战,曾经都做了很大努力,国民党的一意孤行者使得国共双方展开对战。</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遇到一个小朋友作现场讲解,讲得有声有色,这也真的应了那句古话,当有些人从条条大路通罗马时,有得人一出生就在罗马。</p><p class="ql-block">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些孩子们从小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就多了许多,对红色情感的理解就深刻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当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接近尾声时,中央就开始谋划淮海战役。</p> <p class="ql-block">全国战略一盘棋,对全国形势,中央是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碾庄歼灭战,打掉黄百滔兵团。</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11月22日):战役的序幕以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为目标拉开。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东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经过连续作战,成功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地区,并在11月22日全歼该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这一阶段的胜利为后续战役奠定了基础,同时阻止了国民党军的北援计划。</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的斗志在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得到了激励,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成为共同目标。</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是穿插争夺,那第二阶段则是各个击破。</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12月15日):战役进入关键阶段,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是围歼黄维兵团。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在宿县双堆集地区将黄维兵团包围,并在12月15日全歼该兵团,俘虏兵团司令黄维。与此同时,解放军击退了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的多次增援,迫使其撤退至陈官庄地区,为第三阶段的决战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1949年1月10日):战役进入最后阶段,解放军对杜聿明集团展开总攻。经过艰苦作战,解放军在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等高级将领。这一阶段的胜利标志着淮海战役的全面结束,国民党在中原的战略力量被彻底摧毁。</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典范,解放军以60万兵力对抗国民党80万兵力,最终取得了歼灭国民党55万余人的辉煌战果。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战略格局,也为后续的渡江战役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之所以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就是因为在整个战役期间,人民群众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543万,一张张逝去的笑脸。怎不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朴实无华,却又铿锵有力的标语,让我辈人如何不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的母亲”这个称号是授予山东日照范大娘的。范大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将三个儿子送入革命队伍,并且自己也积极参与后方支前工作。她利用讨饭的机会为八路军传递情报,并在淮海战役期间夜以继日地缝衣做鞋、碾米磨面,为前线提供物资支持。</p><p class="ql-block">范大娘的大儿子和三儿子在战场中先后牺牲,二儿子在抗战中被特务暗杀。尽管接连失去三个儿子,范大娘依然强忍悲痛,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她在淮海战役期间的表现,展现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948年,日照山字河群英大会上,滨海支前司令部、政治部和日照县评功委员会授予她“人民的母亲”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范大娘的事迹体现了人民对革命的支持,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她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成为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