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越冬,自驾游过年 北归篇八、神奇秀险的庐山

龙人雷语

<p class="ql-block"> 南下越冬,自驾游过年</p><p class="ql-block"> 北归 篇八、神奇秀险的庐山</p><p class="ql-block"> 一眼庐山,一生不忘。</p><p class="ql-block"> 庐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堆山,到了才知道,目睹更震撼!</p><p class="ql-block"> 这一堆山总体长约29千米,宽约16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比我们几天前才爬过云髻山还高出40米。山体大致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自古被命名的山峰就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苏东坡写庐山最著名《题西林壁》诗“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把这一堆山描述的再形象不过了,至今无人能出其右。</p><p class="ql-block">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p><p class="ql-block"> 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更是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确立文化名山实至名归,何山能与之争芳斗艳?</p><p class="ql-block"> 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道出了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真谛。</p><p class="ql-block"> 让人秒懂庐山,庐客们还要知道的民间传说中的庐山十八怪的独特现象。</p><p class="ql-block"> 第一怪:三月桃花四月开;第二怪:夏天睡觉棉被盖;第三怪:冬天走路穿草鞋;第四怪:雪地链条绕轮胎;第五怪:厨房不遭蟑螂害;第六怪:东谷下雨西谷晒,第七怪:人在云里雾里迈;第八怪:牯岭只有半边街;第九怪:街道路面铺石块;第十怪:屋面都是铁瓦盖;第十一怪:南北公路通山寨;第十二怪:不准骑车能比赛;第十三怪:一山六湖水常在;第十四怪:三石成为上等菜;第十五怪:长冲开发是老外;第十六怪:百年别墅风韵在;第十七怪:五个宗教一山呆;第十八怪:影院常放一个带。</p><p class="ql-block"> 啰里八嗦写这么多,主要是为了庐山三日游,提个纲挈个领,了解个大概,去抓牛鼻子,不要乱弹琴,而是要达到游一处有一处的收获和感悟,点庐山之“睛”,以免真的落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雾里看花花不现,水中望月月在天。</p><p class="ql-block"> 3月19日早上九点,在酒店老板的帮忙下,我预约上可开车上山的便利,因当下属旅游淡季,上山的索道停开,景区免收门票费,但山上停车费需交40元。</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自驾游上海拔1174米高的山路,即兴奋,又有点紧张,双手紧握方向盘,目不转睛盯紧前面的车辆,沿途领略欣赏“跃上葱笼四百旋”的壮美,那是副驾座上妻子的福气。一个多小时后,我们顺利地抵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即庐山人民剧场,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庐山人民剧场,兴建于1935年,曾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改名为“人民剧院”。开国领袖毛泽东曾在这里召开过中共三次会议,分别为: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p><p class="ql-block">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排队走进剧院,对三次会议当时严峻形势进行认真了解和再认识。“拾阶入院见鎏金,挥手伟人雕像钦。遍布展厅情可了?凝眸欲泪步难寻。抗争承载光荣史,追忆长存革命心。自古风云谁主宰,乾坤浩大视如今。”这首诗道出了我的观后之感和当下心情。</p><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在主席的鎏金的塑像旁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留下难忘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走出人民剧院,来到庐山美庐。</p><p class="ql-block"> 庐山牯岭东谷,有一条蜿蜒而来又蜿蜓而去的长冲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乐椅。在这“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有一座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 “美庐”。</p><p class="ql-block"> “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宋美龄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有魔影,也有过光灿;有闹剧,也有过正剧;有政治的冷酷,也有生活的温馨……无疑予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无疑令人浮想翩跹。</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国内极少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共同居住过的房屋。</p><p class="ql-block"> “美庐”庭园,可谓荟萃庐山珍木异卉,满目葱茂,温馨扑面。庭院石拦旁的金钱松,高俊挺拔,树高30米,为庐山最高大最古老的金钱松。别墅四周的庐山松,苍劲偃盖,虬枝屈铁,不时传来松涛阵阵。牯岭玉兰,早春怒放,花色洁白,散发着幽幽清香;庐山结香,喷黄吐华密密似球的花,溢满枝头;箬竹丛丛,露珠滴翠;卫矛枝横,暗藏箭羽。</p><p class="ql-block"> 庐山博物馆,这五鎏金大字由当代大书法家啓功题写。</p><p class="ql-block"> 庐山博物馆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的字画卷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罗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p><p class="ql-block"> 十二点半,我走进苍松翠竹掩映下的毛泽东庐山诗词苑。诗词苑是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在1999年建成,主席和周总理合影铜像重达1.5吨,高2.8米,是目前最好的领袖雕像之一。修建主诗碑,重达15吨,正反面上,刻录毛主席手书江泽东书录《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气度何等的气势磅礴,豪情万丈,此时此地读来,顿觉热血沸腾,汹涌澎湃。</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刻诗诗6首,朱德4首,林伯渠4首,谢觉哉3首,董必武2首,郭沫若2首,叶剑英及邵式平等其他同志诗词各一首,共计24首。展示伟人的丰功伟绩,表达庐山人民缅怀伟人之情,让广大庐客亲临其境接受熏陶,激发热情和感悟,而成了不可多得文化景观和旅游热点。</p><p class="ql-block"> 在两江楼,品了山上特色菜,石鱼炖豆腐和石耳炒石鸡蛋,把庐山三绝菜合伙而烩,一次在庐山品尝,成为妻子的独创。 </p><p class="ql-block"> 携爱人,开爱车,上庐山,到当年看《庐山恋》电影而恋上庐山实地一游,用40多年时光,把梦想照进现实,非常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片中展示的庐山风光,男女主角张瑜和郭凯敏的蹿红以及创下的被誉为“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经典一吻,深深地刻于吾心,借此机会,到“35年来一直坚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时常年不断重复放映该片从未间断,而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名为庐山恋电影院去打卡留念更是必须的,夫妻二人重温《庐山恋》,更很有必要。</p><p class="ql-block"> 开车从牯岭街去花径,约走2公里的路程,很方便快捷,</p><p class="ql-block"> 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千米处,这里海拔高1035米,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花径很小,但一走进园内,却别有洞天,公园内植被丰富,景点多样,可以说是三步一景,十步一庭,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因诗而游园,浪漫韵味十足。因时间的原因,我们走马观花地游览了景白亭、花径亭、白居义草堂和觅春园等地,在刻有《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打卡留念,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时空对话是最浪漫的事。</p><p class="ql-block">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峰。”在毛主席他老家诗句的鼓舞下,我俩忘却将尽一天来旅游的疲劳,在下午四点多时,从山峰脚的正门,一鼓作气,向最高峰处攀登。</p><p class="ql-block"> 庐山仙人洞在牯岭西面的佛手岩下, 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p><p class="ql-block"> 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p><p class="ql-block"> 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刻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构成护栏。石柱上镌刻 “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的对联。泉水清澈晶莹,其味甘美。此处青峰与奇岩竞秀,碧泉与幽洞争妍。绕洞的云雾,时而浓如泼墨,时而淡似青烟,变幻多姿,让游客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攀岩逾险,挥汗如雨,及至登上好运石,拍下手托落日余晖影照,把困难踩在脚下,将庐山美景真面目装进脑海,把主席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记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六点半,怀着战胜自我如期登峰的喜悦心情,冒着夜色,愉快地开车回到住地,心平气和,没有了上山时的压迫感。</p><p class="ql-block"> 3月20日,我们一觉睡到自然醒,十点,结过酒店的账,拔营起寨,向东林寺、秀峰进发。</p><p class="ql-block"> 妻子从由她奶奶带大,她奶奶吃斋念佛,受其影响,妻子的一日三餐,也多以素食为主,很少沾荤,入寺庙拜佛,进道观施礼,从不偏颇遗漏。今天的庐山一游,尊重她的意愿,先去东林寺烧香,拜一拜世界上最大的阿弥陀佛大佛像。</p><p class="ql-block"> 东林大佛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东林大佛像的高度有81米,由48公斤的黄金打造而成,优美的庐山把这座大佛衬托的更加具有灵气和接地气,使四面八方的善男信纷至沓来膜拜。东林大佛,也是庐山一大景观,让旅游观光者大饱眼福,又潜移默化地让人们了解佛门圣地,感受佛学文化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走进东林寺净土苑的大门,迎面是一千级的台阶要我们攀登,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面对困难不要打退堂鼓。中间,妻子还请来香(不用付钱)大拜四方。</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楼梯台阶为两种,一种是大理石的,供游客们走的。另一种的木制楼梯,是供信徒三步一祭拜虔诚祈祷的。走上去都很费力,叩拜上去是需要坚强的力体和毅力。</p><p class="ql-block"> 继续往上走,看到了一座特别大的金色莲花,导游讲它是按大佛手中的莲花1:1打造的,高4.8米,但在大佛手心显的如此渺小,可见大佛应是多么的高大。我们对尽快一睹大佛的尊容更加期待。</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仰望大佛,特别震撼她的华丽雄伟,无论你从那个角度望过去,大佛的眼睛仿佛都在慈祥地注视着你,这是慈视众生。听导游讲,建造这尊大佛总投资花费10个亿,全身用黄金装裱,这些资金全部来自世界各地善男信女捐赠的,建成之后,这里不收门票,这里没有任何商业化,就连饭菜和香火都可免费领取,而且来这里做义工的人络绎不绝。一方净土,三柱清香,令人神往,妻子还有了到东林寺做义工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东林大佛的身高48米,底座而48朵莲花,代表着阿弥陀佛所发的48大愿。从大佛的底座到宝盖火焰顶的距离是81米,表示着九九八十一难,也代表着修行成佛的艰辛不易。</p><p class="ql-block"> 让信仰回归本质,让公益定格慈善,让人心归于平静,让金钱不再“铜臭”,向善而为,东林寺正迈出坚实的一步。</p><p class="ql-block"> 在彿门圣地,密林幽境,温习八段锦,顿觉七窍通灵,神清气爽,为下午游风景独好 “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秀峰充足了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高约1400多米。景区内山奇水秀,摩岩碑刻如林。庐山最有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李白写的秀峰黄岩瀑布,气候更加宜人,宋人洪明有诗赞曰:“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日螟不知去,鱼鸟会留人。”</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半,车停景区停车场,游秀峰,往返80元的索道不运行,只好徒步攀登,好在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体能储备,近距离目睹坠落在秀峰的“银河”还是很有期待。</p><p class="ql-block"> 一走进景区,沿山涧溪流而上,古树参天,竹影影绰绰,首先去参观了北宋大文豪兼书法家黄庭坚亲书的“聪明泉”,它处于李璟读书台下,此泉清泠甘洌,相传当年李璟饮此泉诗书满腹,而如愿登上帝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当年李白写诗之处, 向北仰望,左看右看,不见双瀑高挂,如匹练悬空,倾泻于鹤鸣、行龟峰之间“银河”更无处可觅。但李白左手酒杯,右手卷书,醉卧遥看成诗的雕像却跃然而立,栩栩如生,底座刻《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p class="ql-block"> 我作举杯状,与李白雕像合影。</p><p class="ql-block"> 经普同塔,欣赏秀峰摩岩石刻,在龙潭驻足。庐山瀑布飞流沿青玉峡冲泻而下,汇入龙潭,似巨龙飞腾,激石涛声如雷,吸引从古至今著名的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在群峰竟秀汇集的龙潭留下墨宝,“龙”、“虎”、“庐山”、“第一山”等144桢摩岩石刻,世界罕见。</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口为近距离观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壮观的庐山瀑布,又爬了三十分钟,终于看到“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但分明如网友所云“飞流直下三十米,一根细线到谷底。”但我们不后悔,在枯水期,庐山所有景点又都不收费情况下,我们登顶秀峰,把瀑踩在脚下,做了李白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我们就是胜利者,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下来秀峰,畅游庐山之兴未消,我俩一商量,趁庐山免门票之机,决定在庐山再住一晚,明天去三叠泉看看,见见与秀峰不一样的瀑布。</p><p class="ql-block"> 三叠泉,古人称“匡庐瀑布”,国家AAAAA级景区,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风光无限,极为壮观,一步一景,举目成趣,以漂者如雪,断者如雾,辍者如旗,挂者如帘的绝世美景而撼人魂魄。</p><p class="ql-block"> 3月21日,我们开车来到庐山东门,在景区停车场停好车,改乘20元往返观光旅游电瓶车,向三叠泉出发。</p><p class="ql-block"> 坐观光车5分钟,就要步行上山。没走多远,就是一座小桥,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过了检票口,映入眼帘的是杜甫草堂。一步一景,很快就来到鹰嘴峰下。仰观鹰嘴峰,峰顶似苍鹰回首状,如同一只老鹰居高临下,俯瞰大千世界,跃跃欲猎,特别逼真。从岩顶直削下峭壁呈现古铜色,在阳光下流金溢彩,熠熠生辉,与右侧的铁嘴峰遥遥相望,正是左有铜墙,右有铁壁,合称“铜墙铁壁”,形成一道奇妙的山门,把守三叠泉。</p><p class="ql-block"> 我是幸运者,在一级级向上攀爬中,一中年男士突然把一竹杖塞我手中,“下山它是我累赘,上山它是你的拐棍!”没等说声“谢谢”,他已如飞也似的下了山,转眼不见踪影。</p><p class="ql-block"> 有了神助(竹柱),我的上山就轻松了许多。世上还是好人多,“不能扶,不敢扶”的人应是极少数。</p><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并驾齐驱地来到天门潭。天门潭是由两块巨石相拱而形成的天然门洞,飞流如雪,直落潭中,走进天门潭,上方是浩浩青天,对面崖壁挂一帘瀑布,伸手可及,高约10米,宽约3米。水声洗荡,无论外面如何酷热,门内却极为清凉,人称“清凉世界”。李白写“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表黛光。金阙前开二锋长,银河倒挂三石梁”的壮美诗可证此真。</p><p class="ql-block"> 天门潭向上200米,陡然突兀出现骆驼峰,在小桥上远望骆驼峰,其形如一卧地骆驼,引颈向西,它的双眸鸟瞰着天门潭,又似遥望三叠泉,又好象示意人们,它长途跋涉西域沙漠千万里,累了渴了,在江南的山水之间,找到理想栖息之地,在此痛饮甘泉,慢慢变成这座骆驼峰。</p><p class="ql-block"> 战胜千百个台阶,我们终于来到三叠泉下。</p><p class="ql-block"> 三叠泉,太美啦,真的名不虚传。在三月份枯水季,依然气势如虹,飞流直下,在夕阳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在蒙蒙胧胧水雾中,被叠成三段的瀑布波浪起伏,势如破竹,泉水轰鸣聚水潭, 声如宏钟震山涧,其水流量非秀峰瀑布可比,可与白水仙的珍珠瀑布大有一拼,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我们读书协会的张德先老师的《游庐山三叠泉》诗句:</p><p class="ql-block"> 汉河银水降庐山,龙口喷泻三叠泉。</p><p class="ql-block"> 飘雪拖练挂丝带,碎玉摧冰卷珠帘。</p><p class="ql-block"> 巨龙走潭响惊雷,猛虎长啸动山峦。</p><p class="ql-block"> 上下五千二百级,身经晴雨冷热天。</p><p class="ql-block"> 品诗,观景,身临其景,宛如在童话故事里。 三叠泉,庐山第一奇观,绝非浪得虚名,值得打卡。</p><p class="ql-block"> 皆云:美丽的风景在途中,最美的风光在险处。见了三叠泉的气势磅礴,我们相信下一个八百台阶将会风景无限好。</p><p class="ql-block"> 在相互鼓励下,我们一鼓作气爬上了紫烟阁,这是从牯岭街来观三叠泉另一入口,要想看下一个景点,必须去五老峰,用时三小时,坐小火车也可到达,但小火车刚开走。</p><p class="ql-block"> 失望之极往回返,远不如在三叠泉处就折返了(此处设个提示牌最好),来回1600个台阶,我们是实实在在的揽在怀中,无景可观太费腿。</p><p class="ql-block"> 听人劝吃饱饭。我在下山途中,对一路如我的庐客,友情提醒:登顶无景,速返回,(白)别登。结果很令我失望,竞无一人能劝回头。他们都如我们一样,来了,就要上去看看,不撞南墙怎回头。</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张爱玲的文章《非走不可的弯路》结尾处这样写道:“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与母亲、朋友的对话,表达了人生中有些弯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年轻时的挫折和挑战,这些经历是成长和成熟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 旅游攀顶,何尝不是一样!</p><p class="ql-block"> 上山挥汗如雨,下山身轻似燕,竹子拐棍却是一个小小负担。在遇到年龄和我相仿的一对夫妻时,见他们踯躅前行,我便将竹杖送与他们,并详细认真地告诉他们:到了三叠泉,看过就折回,余下八百阶,千万不要爬,上面没有景,天色已太晚,安全是第一,主要是他们已不年轻。</p><p class="ql-block"> 将爱传递,让善义扩大。</p><p class="ql-block"> 庐山三日游,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都没带走。</p><p class="ql-block"> 如果妻子到东林寺做义工,我就来庐山养老,庐山将把我们留下!</p><p class="ql-block"> 广东写于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