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碧色寨游记</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蒙自,略带一丝清凉。</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小马哥从湘潭来,而我则从酷热的广东造访蒙自,摄氏24°的早晨真是无比的惬意,当然,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二位李先生而言,完全体会不到那一份惬意,反倒是我们除了感受了蒙自战友情深,还有了另一种幸福。</p><p class="ql-block"> 自北平村一路向北,去向深藏山中的百年车站。</p><p class="ql-block"> 邂逅碧色寨,触摸百年前的那段历史,品味时光流逝书写的斑驳沧桑,去鉴读曾经是滇越铁路明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第一大站,沉沦暗淡却又始终演绎光影轮回的历史书卷。</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于我,其实并不陌生,40年前,记得是上世纪1978年底的深冬,从军入滇的最后一程是从牛街庄站乘火车到狗街子站,全程70公里左右,是货车箱运载的军列,只觉得比以前坐的火车小了许多,也慢了许多,足足花了4、5个小时,又何曾想,我所乘坐的火车行驶的是承载无数荣耀和灾难的滇越铁路。</p><p class="ql-block"> 两年前曾经到过碧色寨,却因身体原因滞留车中,没有与之亲密接触,也是因为对那一段历史疏有了解,入宝山空手而归,也就是那一年的晚些时候,一部冯导的军旅题材的作品《芳华》选择了碧色寨作为拍摄地,使得原本寂静得几乎快被历史遗忘的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老式车站变得炙手可热,游人如织,听同行的友人介绍,除却已经建成的宽敞的公路外,蒙自市政府与铁路部分达成共识,共同开发碧色寨旅游景区,还原和升华百年风华。</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03年,于1910年建成的滇越铁路,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之一,也是中国最长的一条轨距为1米的米轨铁路,碧色寨也在1910年落成,那个时代尚属于宣统元年。</p><p class="ql-block"> 游碧色寨可划分为三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一是车站,由两栋精致的法式小楼组成,位于车站北端,铁轨东侧,法国式砖木结构建筑,红瓦黄墙,一楼一底,南面的墙上“碧色寨”的站名十分醒目,月台异常的小,那一架罗马数字壁钟虽然不再嘀嗒着历史的步伐,却似乎不停地向我们叙说着往事,西侧是一层平房,是简单的陈列室,更多的是因《芳华》拍摄留下的各种剧照以及与之相关的商业符号。很多游人租一套65式军装拍照留念,可对于我却不能认同,除了军装的粗制滥造外,非常的不严肃,从心里觉得那是对我们那段经历的亵渎。</p><p class="ql-block"> 二是参观机车和列车。静卧在铁轨上的仅仅是模型,比较粗糙,甚至觉得与记忆中的列车在大小上都有较大差异,想来不是一比一同比制作的吧,距离车站200米左右,南行开往草坝站。再往南,有一个描述滇越铁路全程的组雕,简略陈述了铁路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或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原与车站配套的办公区、生活区和商业区,隐匿在高大的榕树及其他繁茂的乔木中。车站往南20于米,或者从机车模型处沿水泥砖铺就的不足两米款的小路上行,十数栋法式建筑若隐若现,由于失修多年,几近弃置,除《员工食堂》和《百年红土网球场》外,均挂有“文物修缮,请勿入内”的警示牌。哥胪士酒店在小路的中段,宽约两米的小巷左右两侧应该都是酒店的原有建筑,右边三层楼房,左边则是一层平房,中间有廊桥相同,想必鼎盛时期,是很有情调的,现在早已面目全非,不禁嘘嘘。相传是一位希腊商人哥胪士出资修建经营,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汇集于此,繁华一时,酒店在1945年关闭,应该是战争的原因吧,为了防止日本从越南入侵,拆除碧色寨至河口177公里铁路,这应该是导致哥胪士酒店关闭的间接原因,有两排平房建筑,如不及时维修,也将废弃了,曾经是警察局、邮政局、银行等,房子特别的小,而且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距离也非常狭窄,那个时期的产物,以现在眼光,有些费解。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棵鸡蛋花树,枝繁叶茂,宽大的树冠遮天蔽日,树干错落盘缠,可能是碧色寨建站时种的吧,见证了百年的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尊崇历史,以史为鉴。</p><p class="ql-block"> 我们期待碧色寨焕发往时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往南两站是芷村站,距离碧色寨20多公里,是电影《芳华》结局篇男女主人翁历尽磨难再度相逢时车站实景地,不同的是,这里门可罗雀,人迹罕至,只有铁路信号灯依旧亮着,是这条动脉仍在跳动的为数不多的路段之一。</p> <p class="ql-block">此次云南自驾游途经蒙自,让我知道了蒙自不只是有过桥米线,还有古老的小山村,有至今仍在运营的滇越铁路,也有漫山遍野的梨花美景,而在市区还保留着赶街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自然村,因是冯小刚导演的“芳华"电影的拍摄地而重新走进人的视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是古时候从蒙自到草坝、大庄、开远驿道上的必经之地。原来俗称“壁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1909年4月15日,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把火车站建在这里。驻足远眺,蒙自坝、草海坝和长桥海的四季景色、秀美风光尽收眼底,才有了“碧色寨”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从此,火车站与这个小山村同名,在当时的国内、外地图上赫然显现,声名远播,名扬海内外。</p><p class="ql-block">碧色寨,记载着中国革命、民族崛起和工业文明的历史,铁路文化、护国运动、抗战文化、马帮文化、商贾文化和西南联大在这里交融,奏出一曲悲壮、动人的乐章。碧色寨,见证了百年沧桑巨变,说起它的历史,漫长而又曲折,就象这两条古老、铮亮的铁轨,在蓝天下悠然神往地走进大山深处。</p> <p class="ql-block">赶街又叫赶集,对蒙自人来说每周去赶集已经是一种习惯。赶集不是为了买便宜菜、而是因为去体验赶集的氛围。集市里可以看到各种蔬菜、水果、肉类,还有各种小摊小贩在吆喝。那些自然生长的蔬菜、食物,摸起来有质感,闻起来有香味。现在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可以做菜吃的鲜花让人眼花缭乱,感受到了蒙自人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云南的春天无处不飞花,兴致匆匆的驱车来到加级寨梨花谷,准备感受漫天飞舞的“梨花,可没想到还是晚了,梨花己经谢幕,只剩下为数不多稀稀拉拉的花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