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石煌远先生是湖南省政协委员,著名本土词作家,素有“文坛怪才”之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我从县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有幸结识了石先生。在我的眼里,石煌远先生是一首诗,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激情和真情;他又好比是一坛酒,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浓烈的芬香;他还是一出精彩的戏,场场幕幕都演绎着他非凡的人生。与他几次交往,给人留下了一种真诚直率、粗犷豪爽、才气横溢的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石煌远先生重真情。他是湖南沅陵人,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与农民兄弟朝夕相处,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了然于胸,与他们建立了深情厚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爱乡亲,爱家乡,也爱常德,爱澧县。他的交游甚广,足迹遍布湖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把爱祖国、爱人民的一腔热血化作了一种炽热朴实的乡土情结。记得1998年澧县官垸乡溃垸需移民建镇,石先生随湖南卫视春节晚会编导组来澧县采访,与垸区灾民同吃同住、促膝交谈,嘘寒问暖,了解灾情,即兴写出了一首《故土难离》:“难忘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忘那河洲喂饱的老牛,难忘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忘那黑土种下的乡愁。楚天悠悠,洞庭悠悠,眼望高处几回首,挥泪踏上风雨路。啊!长江东流,长江东流,忍痛别故土,脚步再回头。难别那堤堰垂首的水柳,难别那水柳紧抱的小楼,难别那小楼收藏的故事,难别那故事编制的春秋。小车悠悠,小船悠悠,长歌一曲立风口,分什么他乡与故土。啊!长江东流,长江东流,留得青山在,重新写春秋。”这首歌文笔细腻,情真意切,表达了石先生对灾民一往情深的乡土情结,是广大灾民舍弃小家奔向新生活的真实写照,著名歌唱家张也在2000年湖南卫视春节晚会上倾情演唱。</p> <p class="ql-block"> 石煌远先生喜饮酒。在宴席上只要三杯酒下肚,他就天南地北,侃侃而谈,谈到兴奋处,还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每妙趣横生,语惊四座。如果他的搭档杨歌阳在场,那就更精彩了,一个吟诗,一个演唱,热闹非凡,趣味无穷,简直成了餐厅文艺沙龙!石先生有许多诗词佳句就是在餐桌上即席作成的。“李白斗酒诗三百”,石先生美酒出佳作。2004年9月,石先生主动请缨,要为“中华第一古城”城头山谱写歌曲。前三天过去了,他好像还没有什么动静,只是找几个人聊了聊,到城头山转了转。到了第四天中午,酒过三巡,他诗兴大作,一首《先祖的故园》就在餐桌上问世了:“有一个地方离我们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当我们踏上这古老的土地,就好像梦游先祖的故园。浅浅的城池,窄窄的河湾,矮矮的土屋,小小的庭院。那是八千年前的一次聚合,那是七千年前的一次情缘,那是六千年前的一次相恋,那是远古时期的一次承传。城头山,城头山,人类文明的起源。轻轻地搅动历史的沉淀,轻轻地撩开岁月的云烟,当我们踏上这神奇的土地,就好像走近我们的祖先。他在播种,他在纺线,他在收割,他在祭天。那是华夏最早的一座城池,那是世界最早的一片稻田,那是人类最初的一粒种子,那是哺育众生的澧阳平原。城头山,城头山,东方文化的摇篮。”这首歌似梦非梦,亦真亦幻,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后来经杨歌阳谱曲,制成MTV,于2005年4月由全国知名青年歌唱家徐洋在中央电视台三频道音乐电视栏目首唱,随后全国各地有40多家电视台相继播放,并在日本东京、法国巴黎进行了演唱,使城头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 石煌远先生善策划。他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许多活动方案,经他一指点,其效果就大不一样,真是有点石成金之妙。2005年,国家邮政总局决定,在澧县举办中华历史文明全国集邮展览暨《城头山遗址》特种邮票首发式。为把这次全国性大型活动举办好,我们特意请石先生前来澧县进行策划。由于他的精心策划,澧县于2005年11月6日成功地承办了这次全国邮展和邮票首发式,尤其是经他精心策划的长达两小时的“先祖的故园”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把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在这次全国性大型活动中,我目睹了石先生的整个策划过程,真让人拍案叫绝。“中国有一座最长的城,她的名字叫长城,中国有一座最古老的城,她的名字叫城头山城………当我们重新踏上这神奇的土地,就好像穿越6000年历史的时空隧道,先祖的城门已经打开,祭坛的烽火已经点燃。那陶舞、猎狩,那男耕女织、欢歌笑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古老而灿烂的先祖故园图,同时也听到了开天辟地的呐喊和震撼人心的筑城夯歌,那深深陷在大地上的层层夯印,就是人民改写历史的印章,也是人民锁定乾坤的玉玺。“先祖的故园”宣传短片中这段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串台词就是石先生在餐桌上脱口而出的,当时在场众人无不为他的才气所折服。经他策划的这场文艺演出,突出了宣传主题,弘扬了地方文化,给人们勾勒出一幅幅先祖故园图、澧阳春秋图、洞庭畅想图。大型歌舞《先祖夯城》形象地再现了远古先民生活劳作的历史画卷,《澧水船工号子》、《常德絲弦》等节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澧县和大洞庭的湖湘文化特色。由石煌远作词、赵大地演唱的《唱尽渔歌八百里》也是他在这次活动中推出的杰作。“三角叉叉天又叉地,烂船篙晾裤又晾衣,小顶锅煮干又煮稀,小渔船摇儿又摇妻,站在船头撒一网,洞庭只剩四百里,眯起眼睛哼一曲,洞庭全在酒杯里。乌莲船避风又避雨,燕飞桨划东又划西,荷塘伞撑天又撑地,金钩月钓虾又钓鲤,站在船头撒一网,满湖珍珠满湖鱼,唱尽渔歌八百里,千杆彩帆万国旗。”这首歌曲既大气磅礴,又富有生活情趣,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