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研究证明,股骨颈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可经皮操作、具有抗旋转稳定性、对股骨头血供损伤小、微创、术后疼痛轻等优点。</p><p class="ql-block">● 此外,按照“平行加压理论”置入的平行空心螺钉可形成滑轨,通过肌群的收缩对断端进行加压,使股骨头获得更多血供。</p><p class="ql-block">● 动物实验证实,股骨颈骨折后通过坚强的内固定,可使股骨头的血供部分恢复,如果在骨折断端再适当加压,股骨头的血供也会随之增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缺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钉和脱出。既往的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应用3根空心螺钉进行股骨颈固定容易导致螺钉后退和脱出。</p><p class="ql-block">● 再手术率高。据报道,老年患者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非移位性骨折后,再手术率高达13.3%,且 80%的再手术发生在术后的12个月内。</p><p class="ql-block">● 继发转子下骨折。自从1964 年空心螺钉第一次用于股骨颈囊内骨折内固定治疗起,就不断有作者报道其存在术后继发转子下骨折的风险,且发生率高达5.7%。</p><p class="ql-block">● 术后并发症多。空心螺钉内固定应用于小于60 岁的 GardenⅢ 型及Ⅳ型移位性骨折治疗时,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早期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总的发生率至少为5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折不愈合。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的时间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的时间是可控的因素,尽早手术复位骨折内固定、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3个月后开始部分负重等均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Riaz等通过研究发现术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预测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失败可能,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当考虑患者的营养状况。</p><p class="ql-block">● Weil等分析了149例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现年龄>75岁的患者固定失败的概率高达44%,认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并尽量取得解剖复位。</p><p class="ql-block">● Zielinski等比较了骨折愈合后取出和不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发现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更好,因此建议如骨折愈合或固定不满意可积极取出内固定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在患者负重活动时可以对骨折端产生动力加压的作用,因此可能出现股骨颈的短缩,有文献报道1/3的股骨颈骨折年轻患者会出现>10mm的股骨颈短缩。严重的股骨颈短缩会影响髋关节的功能,但股骨颈的短缩对髋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力量、股骨对髋臼撞击的影响仍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能表明理疗和功能锻炼能克服股骨颈骨折对髋关节的影响。股骨颈短缩主要影响因素是骨密度,其次是骨折的类型和复位的质量,最后是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上述因素,虽然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十分有效,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