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9日,行走中国公益俱乐部举行苏州莫厘山户外行走活动。我们先去了雕花楼(下集介绍),然后从东山开始上山。 莫厘山即东洞庭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相传隋莫厘将军居此,故旧称莫厘山。 莫厘山地处苏州吴中区东山镇,三面环水,与洞庭西山、光福邓尉等72峰交汇而成绮丽宽广的太湖风景区。 莫厘山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山上有法海寺、慈云庵、雨花禅寺等众多寺庙庵堂,这是慈云庵的石牌坊。 慈云庵大殿。 莫厘山上的宗教场所建筑风格独特,内部供奉着各种佛像和神像,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山脉呈鱼龙脊背状,绵延起伏,气势雄伟,主峰莫厘峰是太湖72峰中第二高峰,海拔么,呵呵,——293.5米,实在不值一提。 “莫厘远眺”为东山古八景之一,站在莫厘峰上,可将浩渺的太湖风光尽收眼底,果林成片,翠竹葱茏,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莫厘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吴国名相伍子胥曾在此迎母,故莫厘峰又名胥母峰。 “雨花胜境”是东山历史最悠久、风光最秀丽、面积最大的游览胜地,占地500亩,游径7500米,可直达莫厘峰顶。 景区内有一百多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名贵古木,故又称东山森林公园,并保存二十多处唐宋元明清的名胜古迹。 莫里峰上。 我们选择的是莫厘山东山→雨花胜境→莫厘峰→白沙村→陆巷古村,从东山到陆巷古村这是一条比较有乐趣的徒步路线, 白沙村的茶园。东山镇白沙村,紧邻陆巷古村,是源远流长的历史古村落,依山傍水,山景秀丽,民风朴素,其地下的矿泉水也是苏州知名品牌,此山中的碧螺春茶,配上原始的矿泉水,甘甜、回味无穷。 走进白沙村。 正是柑橘成熟之际,满树圆圆的金黄柑橘引人垂涎欲滴。 我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擅自采摘一饱口福是不可能的。不过嗅一嗅清新的橘香味还是可以滴。 村里可以买到刚采摘的柑橘。“小小白,给伯伯一个橘子吧?”“不给,那是我的!”——伯伯太失败了,没能忽悠来。 砖铺的古村道。 来到了终点陆巷古镇。陆巷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莫厘峰环山路陆巷村,是一座明清厅堂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 陆巷古村源于南宋,距今逾千年,传说南渡之时,王、叶、姜、金等将领将家眷安置于此,逐渐繁衍生息形成村落。 古村背山面湖,东边是莫厘峰,西边是太湖,建筑顺应地形,随高就低,交错穿插,保留着“一街六巷三河浜”的明代村落格局,村中有六条直达太湖的巷弄。 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因王鏊母亲姓陆,故其村得名陆巷。 踏入古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显眼的“寒谷渡”,小小渡口有着一个非常讲究的屋顶。 古村寒谷渡。当年,一个个布衣书生,载着全家人的憧憬、全族人的希冀乃至全村人的荣耀,从这里登船,驶入太湖,走进京城。 陆巷的民宅外观简洁而造型精巧,厅堂色调雅素明净,门楼砖雕精美,窗户梁架等彩画秀美,雕刻细腻,具有鲜明的明清建筑风格。 住宅一般以纵轴线为准绳,自外而内次第安排照墙、门厅、轿厅、大厅、楼厅、界墙,正落与边落间用备弄连接,形成典型的苏派建筑风格。 紫石街是陆巷的主干道,也是美食街,街道两旁有各种店铺和民居,古色古香,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特色美食,购买纪念品。 陆巷最著名的古迹还数位于紫石街上的“三元牌楼”。 从陆巷走出去,走进京城的明朝宰相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因此,陆巷有着三座明清古牌坊,分别刻有“解元”“会元”“一品探花”。 王老先生寒窗十年,连夺三元,位极人臣,伺候过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天子,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不过,真正让王老爷名扬四海的并非他的官职政绩,而是他门下几位大名鼎鼎的学生——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 不过,真正让王老先生名扬四海的并非他的官职政绩,而是他门下几位大名鼎鼎的学生——跻身江南四大才子之中的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 三座牌坊都是为了纪念王鏊连中三元而建,石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晚上,回到苏州城里,欢庆行走活动——其实是城郊散步活动——的成功。 举杯同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