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幽兰馨香美篇91集 </p><p class="ql-block"> 怀念我的严母 </p><p class="ql-block"> 母爱的无私、母亲的慈爱和不辞劳苦为家付出、是多年来写了无数遍的话题,而我总觉得我的母亲还不止这些,她的“严厉”更令人敬佩! </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们六年多了,2216个日日夜夜,叫“娘”无应答的时间里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饱受思念的痛苦中——母亲的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我总想写出对母亲的记忆,又怕无论怎样都不够深刻、全面、透彻的写出我生命中最敬爱的人——母亲确实值得我们做儿女的歌颂,因为她为我们的家、为教育我们成人付出的太多!母爱无私,付出不要回报,我的母亲也一样。 </p><p class="ql-block"> 母亲仁慈且聪慧! 母亲于30年代初出生“剥削阶级家庭”,常常不经意的念叨外祖母对“扛活”的人们的慈善、对及其家人的施舍等等;母亲继承了外祖母的一切:和蔼的微笑、带一丝尊贵气质的端坐、幽默风趣的谈笑风生;在村子里谁家婆媳不和、夫妻吵架母亲会废寝忘食的劝导和好,且“乐善好施”出了名,我和弟弟们给她买吃的、穿的、她经常分给邻居,宁可自己不要。</p><p class="ql-block"> 记得70年代末,我师范毕业中学任教30多元的工资(每月寄给在读师专的大弟弟10元)月光时很多,回家有时买的礼物少了,母亲再买上一些罐头、点心、水果等添上、叫我给邻居们送去。 </p><p class="ql-block"> 母亲领悟力强,能和多种脾气的人说话投缘。人缘好有威信,也热心肠。50年代初,有一次为了给我的博叔“说媳妇”(介绍对象)去我外祖家,看到另一个婚龄女孩顺便给另一个叔叔也介绍成了,这回娘家一趟,说成了一个捎了一个,一次介绍成功两个对象的事曾在老家传为佳话。 </p><p class="ql-block"> 母亲坚强勤劳且生活条理! 父亲在一所中学担任业务负责人工作认真,常年在学校住得多,母亲操持全家的家务,还要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 没有人看到母亲为我们日夜操劳,东奔西跑忙碌的形象,平静悠闲、穿戴整洁是母亲的常态;只因为母亲是举重若轻的人,做吃、做穿、都是又快又好,和来串门的邻居们说着话一双鞋子就做好了,奶奶常说:“你娘真中用啊,住娘家十天,做好了十四件衣服分给你姑姑叔叔们”。 </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上小学的时候,一次我称赞娘存放在板柜里的杏黄缎料旗袍好看,煤油灯下娘忙了一晚上,改做好了新棉袄和棉马甲,第二天早晨我就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 </p><p class="ql-block"> 父亲过世后应母亲所愿我们为之请了保姆。母亲从十几岁就爱打麻将,走到哪里都有麻将之友,为此母亲愿意独居,说要个丫头作伴就行,我去中介约来了22岁的女孩,叫李燕,性格随和,她们相处的和睦如祖孙。母亲很会做饭,熬鱼之类的饭总是母亲做给李燕吃。李燕叫母亲奶奶,很亲。她的男友是母亲给介绍的。</p><p class="ql-block"> 晚年有哮喘病的母亲依旧爱干净,不辞劳苦的自己做事。一次、我去看母亲,大门紧闭,叫了好几声才开门,原来母亲在院子里用搓板洗被里子,嫌我弟媳用洗衣机洗的不够白,又怕叫外人看见,怕给儿女们落下不孝之名,因而内锁门洗,母亲也嫌我和保姆不会用搓板,继续自己洗,直到布的边角全搓白了,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母亲的皮鞋、靴都是名牌的,多是两个弟媳买的,擦鞋油从来都是母亲自己做。母亲居家不穿拖鞋,晚年整天坐沙发也是穿一尘不染的36码的皮鞋。换季节时,母亲为一双双鞋、靴擦油,晾干,装盒。弟媳总夸母亲比年轻人条理。 </p><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父亲被派回了本村小学任教,由于受到母亲“家庭”的牵连,父亲被本村的吕姓造反派威逼写“划清界限书”,那个深秋的夜晚,天漆黑一片,风冷飕飕,一直不见父亲回来,母亲再也坐不住了,嘴里念叨着“一人做事一人当,我的家庭就是富点又没做坏事”径直向学校走去,硬把父亲叫了回来。只见母亲脸色泛青,嘴唇颤动(我不知道母亲和造反派头头吵了啥话),我端了一杯热水给母亲,母亲没有喝水,也没说话。脸上的刚毅,行动的果敢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严厉的! 那是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我去河里摸鱼上学迟到,被老师训了一通尔后罚站,我觉得憋气“训了我又没犟嘴,为啥还罚站”,便趁老师不注意搬起杌子回家了,我向母亲哭诉求援,而母亲又骂又打逼我回了学校(换成现在的家长,肯定是去学校找老师了)。 </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时我去公社驻地上学,离家4里多路,一次,雨下的很大,早晨推开门汪洋一片、雨丝涟涟,我正犹豫,母亲找来一块头巾大的塑料布叫我顶在头上去上学,我不敢违背母命,一路上在心里抱怨母亲“狠”。 </p><p class="ql-block"> 读高中时的冬天真冷,教室、宿舍里都没有火炉,住大通铺,一床被子,冻脸、冻手、冻脚,我村里的另外两名女生怕冷退学了,在家里织网挣钱,我的大娘、婶婶都建议说:“让闺女退学挣钱吧”。我也有退学的打算(那时班里只有三、五个女生),不只是怕冷,更是想为家里挣钱,父亲一个人的工资,供应三个学生,确实钱紧,母亲坚决不允许,“我的闺女可以不做家务不能不读书”。且常夸赞我和两个弟弟学习成绩好,以此为骄傲。 </p><p class="ql-block"> 小弟弟上学成绩也很优秀,只是有时早上爱睡懒觉不起床,爸爸说服教育、我也跟着讲道理、弟弟依旧蒙头大睡不起,母亲脾气急,撩起被子一连串的巴掌打着弟弟屁股“我养的儿子要争气,不能懒”,弟弟告饶着麻利的起床了……那天晚上母亲再次讲了杨天官、岳飞、郑成功等人物故事。我终于明白母亲是要求我们自强自立,不怕吃苦,做顶天立地的人。我的小弟从此不再懒惰,和我们一样能吃苦耐劳。父母晚年时小弟弟也一样抢着尽孝道。 </p><p class="ql-block"> 我的记忆里没有过母亲把我们送到学校、放学去接我们的时候。读初高中时学校离家15里路也都是我们自己背着玉米面、窝窝头、走路去上学(那时家里买不起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害怕母亲,也恨过母亲,总觉得母亲不如奶奶、婶婶、慈祥,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的不溺爱之教育是伟大的。她使我们姐弟三个拥有了坚强、毅力、吃苦耐劳的性格,学习与做事都扎实肯干、尽职尽责、无怨无悔! </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生在教育世家,继承祖、父辈的事业是自然的,我们姐弟三人一一从事教育事业。我工作了十多年后才有了晋升职称之事,到晋升高级职称时已近五十岁了。记得当时学历年限资格、论文获奖条件都具备,却没有岗位;我和母亲说不晋了,拿上400多元钱评审费,晋升了没岗位不与工资挂钩也没用。母亲把正吸着的那根香烟掐碎,脸一下子涨红了、高声说:“资格够了就晋升啊,不与工资挂钩名儿也好听,我给你交400元评审费”。我听从了母亲的话,交资料,填表等,顺利晋升拿证后也便有了岗位,我高兴的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依然盘腿端坐、微笑着说:“我不是看中的和工资挂钩,我是觉得我的女儿和儿子一样有高级教授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99年父亲病逝母亲提出要求骨灰盒放在陵园,要我们买墓地,等她百年以后一起入葬,我们满足了母亲的意愿,听从了母亲的安排。 </p><p class="ql-block"> 2008年2月16日母亲永远和我们分别了!望着安详静默的母亲,我感到从未有的孤独和无助,悲痛欲绝!距今六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母亲。每逢遇到和母亲身形相似的人,我都会痴痴地望着那背影,心想那是母亲多好:每当逛街途经中老年服装店时,我都会情不自禁驻足凝望,心想母亲该喜欢哪款:每当路过超市门口的冰糖葫芦摊位,我都会认真的挑选一番,心想:葡萄干的、草莓味的、那是母亲最爱吃的。思念越多越想哭!“子欲孝而亲不待”这种悲伤的情绪一直困扰着......</p><p class="ql-block"> 越来越觉得母亲要墓地的安排也是最疼爱我们的(公公过世后冬雪天回老家出丧守灵三天,受罪、破费)。每逢清明节我们一起开车买鲜花去墓地祭奠,觉得我的父母是最值得敬仰的! </p><p class="ql-block"> 乐善好施的母亲没有遗产留给我们,她说她的财富就是她的孩子们!但她的精神她的品格一直深深激励着我们,我为有如此聪慧、大度的母亲而骄傲! </p><p class="ql-block"> 有一片大海,那是母亲的胸怀;有一片净土,那是母亲的心灵,脑海里浮现那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常常会看到母亲的微笑。 记不清有多少次提起笔来,直至今天母亲节终于写下了母亲的二、三事,以此缅怀!</p><p class="ql-block"> 此刻深情的歌声飘过来:“天堂一定很美,妈妈去了才不回……妈妈是闪亮的星星眨着眼睛,在我迷失的黑夜里指引我前行……”</p><p class="ql-block"> 山东无棣一初退休教师,初稿于2014母亲节再稿于2025清明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