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古镇酒花香

黑龙江竹柳林

<div>  <b>茅台古镇</b>位于赤水河畔,是贵州省<b>仁怀市下辖镇</b>,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div><div> <b> 茅台古镇</b>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遵义,南临川南。</div><div> <b> 茅台古镇</b>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b>“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b>的写照。<br></div> <b> 茅台古镇</b>最早的名字叫<b>马桑湾</b>,因为赤水河东岸长满马桑树得名。之后还被称为四方井,是因为世居仁怀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濮人在位于赤水河东岸的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div> 到了宋代赤水河畔的<b>濮人</b>(<i style=""></i>商周时期被称为“百濮”、广泛分布于汉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河边,修筑了一个很宽大的高台,作为祭祀祖先神灵的圣地,时间久了,祭台长满茅草,当地人称之为茅草台,后来简称为<b>茅台。</b></div><div><br></div> <b>茅台酒厂的大门牌坊</b> <h1><b>  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农历九月二十一</b></h1><p class="ql-block"> 今天本想早点起床要去茅台镇。 </p><p class="ql-block"> 茅台古镇是我和老伴自离开重庆进入贵州后来到的第三个城镇。 </p><p class="ql-block"> 可是在六点钟刚要起床时,突然停电了,没办法只好继续睡。别说还真是睡着了,来个回笼觉。等醒来时已是上午九点钟了。</p><p class="ql-block"> 随便吃了点早点就上街去找开往茅台镇的班车。结果没想到去茅台镇的班车还真多,在路边招手就停。</p><p class="ql-block"> 从仁怀县城到茅台镇的距离不到20公里,我们在9·40分就到了茅台酒厂的大门前了。当车刚驶进茅台镇时,就能看到茅台酒厂那高大的厂门,厂门上面国酒茅台四个大字非常醒目。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进厂门一看,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干净、非常漂亮。而且厂区非常大,在厂区内开的交通车就有三路。我俩在厂区门口观赏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就做上厂内的2路交通车去了茅台镇。 </p><p class="ql-block"> 茅台镇和土城镇一样,都是坐落在赤水河畔。这可能是因为在古时交通途径主要是依靠赤水河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赤水河的大桥上就能看见在河对岸的一处山上,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经询问原来那就是红军四渡赤水的纪念碑,而且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的渡口就在那山下,被称为茅台镇渡口。 </p> <b>  茅台古镇</b>是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中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的渡口。<div> 1935年3月16日晨,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的教导营占领了茅台镇。 </div><div> 红一军团主力于当日15时进至茅台镇,并于上、中、下渡口各架浮桥一座,教导营及一个团当即渡过赤水河控制西岸渡口。</div><div> 红军各部遵照中革军委主席朱德3月16日18时命令,开始依次渡过赤水河(三渡赤水),至17日中午全军渡河完毕。</div><div> 蒋介石妄图将红军围歼于鲁班场地域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div><div><div> 红一方面军从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后,即兵分两路,再次进人树林茂密的川南古蔺县东部及东南部地域之石宝寨、两河口(丹桂)、皇华、铁厂、丫叉、镇龙山、鱼岔、石夹口、走马坝、高笠笆、鱼洞沟、大村、正峰寺、千户安、核桃坝等地域。一面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镇压反革命,扩大红军,佯作再北渡长江之势,迷惑敌人,诱敌来攻。<br> 中央红军在茅台镇三渡赤水,是中央红军一次全军性的大佯动。目的是调动滇军迷惑蒋介石把重兵向川南周围调动。为红军四渡赤水的成功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div></div> <br>  红军攻克茅台镇后,总政治部主任<b>王稼祥</b>、副主任<b>李富春</b>发出通知:<div>“……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br> 红军在茅台镇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红军将士用茅台酒解乏、治伤,许多老红军在回忆录中对茅台酒都记忆犹新。</div><div> <b> 聂荣臻元帅回忆:</b></div><div> “在茅台休息的时候,为了欣赏一下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我和<b>罗瑞卿</b>同志叫警卫员去买些来尝尝。酒刚买来,敌机就来轰炸。于是,我们又赶紧转移。”<br> <b> 耿飚将军回忆:</b></div><div> “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br> <b> 邓颖超曾回忆:</b></div><div> “路经茅台,周总理告诉大家,我们不是来喝茅台酒,而是利用茅台酒疗伤(那时茅台酒最高度数有72度)。于是所有茅台酒都用来代替红药水紫药水给士兵擦伤口……红军能顺利到达延安,茅台酒立了很大的功劳。”<br> <b> 肖劲光将军回忆:</b></div><div> “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脾……有的同志打趣说,要不是长征来到这里,这辈子哪能喝上茅台酒呢!如果单凭这点,还得好好‘谢谢’蒋介石呢!”<br> 时任总部工兵连连长的<b>王耀南在《坎坷的路》中回忆</b>:</div><div> 当时他们用竹筒灌满酒扛回来,以备擦擦腿脚、驱赶疲劳。毛泽东得知后说:“茅台是出名酒的地方,不过都擦脚太可惜了”。<br><br></div> 从渡口回到茅台镇的街上该吃午饭了,找了几家饭店,里面都没有多少人吃饭,看来不怎么样。<div>  走着走着发现一家饭店里坐满了人,有吃火锅的、有吃炒菜的,品种还真不少。</div><div> 从家出来十多天了也没吃顿像样的炒菜,老伴有点吃腻了。正好这家有炒菜,老伴点了四个菜,看她吃的挺来劲,我看在眼里心理感到很高兴。</div><div> 这十几天的旅行,对老伴来讲一定是很疲劳的,也该吃点顺口的了。这样的长距离的旅行对她来讲也真正是个考验。<br> 吃完午饭我们去参观了茅台酒厂建的<b>《中国酒文化城》。</b>这座酒文化城在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展示酒文化的展馆,展馆的建筑风格完全是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共有六个展厅 ,展品非常丰富,历史非常悠久。通过参观使是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酒的“魅力”。</div> <p class="ql-block"><b>  </b>今日的天气非常好,在我们进入贵州以来可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啊。当我俩沿着石阶登上山顶时,茅台镇、赤水河的美丽风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赤水河在茅台镇的中间穿过,河两岸的楼房此起彼伏的建设在山坡上,《中国酒文化城》房顶的琉璃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景色真是太美了。<b> </b></p><p class="ql-block"><b> </b>我和老伴在中国酒文化城里、通过观看汉、唐、宋、元、明、清、和现代的等7个不同时期的雕塑、匾屏、书画、图片及实物对茅台酒的发展历史、工艺流程、酒礼酒俗等酒文化内容有了些粗浅的了解。 </p><p class="ql-block"><b> 国酒茅台</b>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 <b>国酒茅台</b>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在东汉时期(约公元135年),茅台镇附近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酿酒技术。当地人利用高粱、小麦和赤水河的水酿造出独特的酒。而到了唐代,这里更是出现了白酒蒸馏技术,为茅台酒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明清两代、是茅台酒酿造工艺逐步完善和成型的关键时期。</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茅台酒的生产工艺逐步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多轮次掺沙发酵蒸烤”工艺。</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茅台酒的酿造更加繁荣,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品质。</p><p class="ql-block"> 在康熙年间,贵州茅台酒因其优异的品质逐渐成为朝廷贡品,受到皇帝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在乾隆时期,茅台酒的名声进一步传播,乾隆皇帝更是对茅台酒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b> 国酒茅台</b>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p><p class="ql-block"> <b>茅台酒与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b>齐名,<b>成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b></p><p class="ql-block"> <b> 国酒茅台</b>的酿造采用了独特的是<b>“12987”</b>酿造工艺,即: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p><p class="ql-block"> 这种工艺使得茅台酒具有酒体醇厚、口感绵柔、香气浓郁的特点。每一瓶茅台酒都经过了复杂而精细的工序,保证了其卓越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b> 国酒茅台</b>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在中国酒文化城的资料、文物及照片中我和老伴还发现了鲜为人知的毛主席和周总理酷爱茅台酒的故事。<div>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并不喜欢饮酒,但不善饮酒的毛泽东对茅台酒却十分关心。<br>  茅台酒在国内外享有巨大声誉。有些人为了进行仿造,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十几种最先进的现代化科研手段,对茅台酒乃至茅台酒生产地的水文、地理、植物、气象一一进行了全面的反复的研究,企图破译茅台酒的酿酒秘方,但却一无所获。<div>  在上世纪50年代,在一次会议的间隙,毛泽东主席把当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b>周林</b>(1912— 1997、贵州怀仁县中枢镇人)请到了自己的身边,亲切地拉着他的手,用一口地道的湖南腔问道:</div><div> “老周,你不是贵州仁怀人吗?你给我说说,你们的茅台酒究竟是用什么神水搞的?那么香,那么美,让那么多人神魂颠倒地在研究它?”<br> 老家距茅台镇仅有10多公里的周书记回答说:</div><div> “主席,哪有什么神水,就是用您长征四渡赤水的那个水搞的。”<br> 毛主席听后爽朗一笑说:“对我是不是也保密啊?”</div><div> 周林听罢急忙说“对主席哪有什么密可保。”<br> 听到这里,毛主席高兴地说:</div><div> “果真如此那就太好了!既然有这么多的神水,茅台酒,为何不搞它个一万吨呢?……。”<br> </div></div> 在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中,与茅台酒有说不完的故事:<br>  1954年4月,为了解决停战后的朝鲜统一问题,为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瑞士日内瓦出席国际会议。<br>  相继到达日内瓦的有:<div>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div><div>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div><div>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div><div> 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br>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参加国际会议,<br> 在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周总理便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举行了招待会,招待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 宾主十分高兴,在品评着茅台酒中频频举杯沟通感情,茅台酒在与会国家的代表中出尽了风头。</div><div> 1972年2月底,尼克松与周恩来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后返回华盛顿。访华的成功使他兴奋不已,周恩来燃酒的即兴表演亦萦于脑际。<br> 当尼克松向他女儿特里西娅讲述访华的趣味时,也想让她亲眼看看茅台酒的“厉害”,于是把一瓶茅台酒倒进杯子里点着了火。</div><div> 岂知蓝色的火焰越烧越旺,竟不熄灭,不一会便将盛酒的杯子烧炸开了。</div><div> 冒着火焰的茅台酒霎时流满了桌面,使这个“美国第一家庭”的全体成员大为惊骇,手忙脚乱的奋力扑救,才把这场“火灾”扑灭。<br> 事后,基辛格曾幽默地说:“扑灭这场火是防止了一场国家悲剧。否则的话,尼克松政府会提前收场。”</div><div> 就在1974年和邓小平会谈时,基辛格还提到这件事,并意味深长的对邓小平说:<br> “你知道吗?……所以说你们差点烧掉了白宫。”<br> 尼克松想效仿周恩来作燃酒的表演,却忽视了量的多少这个实质问题。周恩来点的是一小杯,尼克松燃的却是一大碗,难怪“茅台”能让尼克松一家大为愕然的充当消防队员了。 <br> 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日时半,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发表声明,正式举行签字仪式,这是关系香港前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应邀前来参加这次签名仪式的有一百零一位香港各界人士,他们亲眼目睹这一庄严的仪式。世界人民以及十亿中国人民,包括香港五百五十万市民,都从荧屏上观看到中英关系史上闪光的一页。<br>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丈夫在她即将访问中国临行之前,再三关心的嘱咐她:到中国后,千万要注意,不要被中国的茅台酒醉倒。<br> 签字仪式结束,这位年过花甲,但却依然风姿焯约的撒切尔夫人,步伐轻盈,十分潇洒地进入宴会厅,宴会用的是茅台酒。<br> 撒切尔夫人一来心里高兴,二来自持海量,早把临别时丈夫的忠告忘的一干二净。</div><div> 在宾主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她竟接连喝了三杯。这三杯茅台酒下肚,撒切尔夫人竟飘飘然起来,可她还言不由衷的说道:“好酒,好酒我没醉。”意思是还想再喝,香港总督尤德爵士担心首相喝多、便和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搀扶着她回钓鱼台国宾馆休息。<br> 当撒切尔夫人步出宴会厅,抬脚走下汉白玉石的台阶时,突然推开了搀扶她的尤德爵士和伊文思,要回头看一下中国人民大会堂的风采。当她抬头看着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茅台酒的功力发作,她踉跄了一下,差点摔了一跤。说时迟那时快,撒切尔夫人很快被伊文思和尤德扶了起来,</div><div> 撒切尔夫人回到英国,看到“美联社”专门报道了她因喝茅台,醉倒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国徽下时,夫妻俩不禁欢快的笑了起来。 <br></div> <div>  参观完中国酒文化城,离开茅台古镇时夜幕已经降临了,在耀眼的灯光映照下的赤水河及两岸的建筑就是一副美丽的图画、显得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邻人留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今日支出:公交车24元、午餐85元、晚餐16元、饮料20元、住宿80元, 共计225元。<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