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巴彦浩特(二)

方建民

<p class="ql-block"> 巴彦浩特</p><p class="ql-block"> “巴彦浩特”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富饶的城”。1730年建定远营,1952年更名巴彦浩特,1955年建镇。翌年建市,1958年盟行署迁址后撤市复建镇。</p><p class="ql-block"> 巴彦浩特原名“定远营”,亦称定远城。清康熙七年(1668)划设阿拉善额鲁特旗时建,乾隆二十五年(1760)仿照北京故宫格式重修王爷府,故有“小北京”之誉。发源于贺兰山的3条溪流穿镇而过,溪水清澈,晶莹如带。相传巴彦浩特镇有3景:一为“贺兰积玉”,指海拔高达3656米的贺兰山主峰,终年积雪;二为“金盆卧龙”,指坐落于这一富庶之地的金碧辉煌的王爷府;三为“葡萄倒流”,指承压水的山泉喷出地面犹如葡萄串。</p><p class="ql-block"> 巴彦浩特镇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阿拉善左旗政府驻地。</p><p class="ql-block"> 出生在70年代以前的人们可能对巴彦浩特的旧貌记忆犹新,而对80、90后后的人们可能有点朦胧了甚至就没有见到了。我们这一辈人看见这些照片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年代,那个小时候的童年和自然的巴彦浩特一起成长见证历史的车轮走向前方……。</p><p class="ql-block"> 方建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