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月末的山海关,尽管风沙偶尔来袭,但依然充满希望,街边的树木开始抽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复苏的力量。经朋友推荐,我们相约到王家大院采风摄影、拍片游玩。</p> <p class="ql-block"> 青砖灰瓦,石狮镇门,这便是山海关王家大院的初貌。两尊石狮踞于朱漆大门两侧,一左一右,威风凛凛,仿佛仍在守护着这座经历沧桑的豪门宅第。导游说,这狮子并非寻常之物,左为雄狮,足踏绣球,象征权力;右为雌狮,爪抚幼崽,寓意子嗣昌盛。单是这门口的气势,便已让人心生敬畏,难怪当年王家能占据山海关〞南半城〝富甲一方。</p> <p class="ql-block"> 跨过高高的门槛,迎面是一座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石像。导游介绍,这便是王家大院的主人--王三佛。石像面容慈祥中透着精明,既有儒者的风雅,又不失商贾的干练。关于这位主人,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某夜风雨交加,三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叩门求宿,王三佛不仅收留了他们,还热情款待。次日清晨,三人不见踪影,却在床上留下了三尊金佛。从此,王家便有了〞三佛〝之名,世代供奉佛祖。</p> <p class="ql-block"> 绕过石像,一面巨大的影壁墙横亘眼前,正中一个硕大的〞福〝字,笔力雄浑。影壁墙两侧各有一道月亮门,我们选择了左侧那道,踏入了第一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 这院落布局严谨,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格局。正中的老爷房陈设考究,紫檀木的八仙桌、太师椅、墙上挂着字画,案几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处处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与品味。</p> <p class="ql-block"> 东厢是少爷房,相比老爷房的庄重,这里多了几分书卷气,琴棋书画一应俱全,可见王家虽以商起家,却十分重视子弟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厢的闺房。推开雕花木门,一股淡淡的幽香,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绣架、妆台、铜镜,还有那一排排三寸金莲的绣花鞋,无声地诉说着旧时女子的生活。导游指着一双不足巴掌大的鞋子说:〞这便是‘步步生莲’的见证,也是旧时代对女性束缚的象征。〝看看这些精巧却残忍的物件,不禁让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 穿过第二道月亮门,眼前的景象骤然一变。大红喜字高挂,龙凤烛台并列,这里便是婚俗馆。一张雕花大床占据了房间中央,床上铺着大红棉被,四周挂着绣满吉祥图案的帐幔。</p> <p class="ql-block"> 婚房对面,一间雅致的厢房格外引人注目。门额上书〞绝代名媛〝,两侧对联正是那句流传千古的〞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便是传说中陈圆圆曾居住过的地方。室内陈设简单却精致,一张梳妆台,一面铜镜,一架古琴,仿佛还能看到那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对镜理妆的身影。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曾携陈圆圆在此小住,这传说无疑为这座大院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院落是皮影戏展示厅。昏暗的灯光下,各式皮影人物栩栩如生。导游说,这些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传承民间故事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第四道月亮门后是私塾馆。方桌条凳,戒尺砚台,墙上挂着孔圣人像,一切都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导游介绍,王家虽富甲一方,却深知〞诗书传家〝的道理,特地设立私塾教育子弟。看看那些泛黄的课本和稚嫩的习字,仿佛能听到朗朗读书声穿越时空传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进院落是食俗馆和农具陈列区。各式炊具,食器琳琅满目,旁边的展柜里陈列着山海关特色美食模型--桲椤叶饼、荤锅等,令人垂涎。农具区则展示了从耕到收的全套工具,有些造型奇特,若非导游讲解,真不知其用途。</p> <p class="ql-block"> 穿过粮仓区,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精致的花园呈现眼前。假山鱼池,亭台回廊,虽不及江南园林的婉约,却自有一番北方的豪迈气度。导游说,这里曾是王家女眷们唯一的休闲之处,她们在此赏花、刺绣、吟诗,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们沿着来路返回。回望这座占地十余亩的宅院,青砖灰瓦在落日余晖中泛着金光,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走出大门,再次与那对石狮对视,忽然明白:所谓〞万里长城第一家〝,不仅是指其地理位置,更因其见证的长城脚下多少英雄美人的故事,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重量。这座大院,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细细品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