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责任的思辨

阿玲

<p class="ql-block">上周末带父母去山里王村看梯田油菜花,春阳灼人,山道陡峭。安顿二老在路边休息,儿子反复叮嘱:“别往路中间走,注意来往车辆。”又找寻更好的避荫处担心外公外婆中暑。看着他的忙碌,突然意识孩子长大了。儿子讲了个真实案例,去年刚入职的新人,周末独自攀登附近野山,失足跌落,两天后发现,失温而死,亮说:“日常的危险容易被低估”。</p> <p class="ql-block">我突然带入了父母视角,培养了十几年,刚开启大好前程,因为一场意外,把家庭推入了深渊,锥心之痛。另有一群年轻人《比山更高》中清华学霸严冬冬28岁生命永远沉睡在却勒博斯群山,《荒野生存》中哈佛学生麦坎德利斯23岁的生命献祭给阿拉斯加荒原,他们却是主动选择了高风险的自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宋明蔚用十年心血填补的不仅是中国民间阿式攀登的空白,更用镜头捕捉到那些在极限中叩问生命意义的灵魂,未登山峰的探索者曾经的心路历程,用生命抒写悲情与荣耀。我的目光却狭隘的停留在“他们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停留在婆缪峰下李红学父母三年苦苦找寻的路上,停留在暴风雪夜严冬冬卡在冰裂缝中“你要救我出去!”的呼唤声中。罗兰巴特说“作者已死”每个读者都在重构文本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作为母亲,我始终在两种声音间摇摆:是该放大《先知》中“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还是强化“生命不仅属于自己”的责任意识?记得儿子高中时,面对学校跳楼事件,他曾轻松的说“老妈放心,我知道要对你们负责。”那时的我,是否在无意识中给了他一副爱的枷锁,这场思辨中我没有绝对的立场。</p> <p class="ql-block">在《荒野生存》最后镜头中,麦坎德利斯面容苍老骨瘦如柴的身体蜷缩在废弃的巴士中,在幻觉中与家人和解。如果他选择世俗意义的成功,不过是芸芸众生多 了个精英符号,但他用生命完成的自我救赎,却让整个世界开始思考:当物质与安稳无法带来幸福,什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他们用生命作答,等你来解读。</p> <p class="ql-block">此刻站在山巅,山风裹挟着油菜花的芬芳扑面而来,远处梯田在阳光下泛起金色波浪,花间孩童嬉笑,彩蝶飞舞。突然明白,生命教育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像春天的花朵,既需要大地滋养,也渴望风的自由。真正的生命成长,或许是灵魂在责任与自由的张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