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卿狂008《怀念我的大伯大妈》

我为卿狂008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清明前夕,我随父母回高陵参加了大伯大妈的灵墓安葬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族中长辈,我最感念的是大伯,因我与他从未谋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生于1929年5月(可怜得连生日都没留下来),故于1970年2月11日,一生坎坷,奔波劳顿,为朱家出尽了力。他曾三次被保长抓壮丁捉走,又三次逃脱,最后一次逃到了富平,在当地学了三年打铁的手艺,直到解放后才返回乡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父亲讲,大伯作为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把一身的气力都献给了我们这个贫苦的农家。解放初期还没有汽车,大伯就一人推着独轮车去虢镇进铁料,往返都是多天。一次在凤翔的山沟,大伯遭遇到一对大狼和几只狼崽,目露凶光地与他对峙。他惊恐万分,却只能保持镇定,不停地上下摇摆着推车,制造出铁器碰击的声音,直到狼群悻悻离去,他更惊出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积劳成疾,去世时年仅41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妈生于1936年12月28日,丈夫故去时她才33岁,从此一生未再嫁,含辛茹苦将五个子女抚养成人,直至2012年6月21日去世,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童年的记忆,是从大妈家门前的一块大石头开始的。石头被凿成长方体的石凳,面上有轻微的凹凸,却十分光滑锃亮,不知何时坐落在那里,更不知曾经有多少人在此落座。小时候,爷爷总会抱着、背着或拉着我们在村里玩耍,腿脚累了就坐在石凳上歇一歇。天黑了,我们会和堂姐堂哥坐卧在炕上,依偎在大妈身旁,听她讲过去的故事。略大些,我总爱跑进大妈家的灶房,拉着风箱给她烧锅。“好了,不烧了,对了,我娃对了。”饭菜做熟时,大妈总会这样提醒我。成年之后回老家,我仍会钻进灶房去拉风箱,直到某一天,大妈笑呵呵地对我说,“我娃的锅烧不成了,现在没有风箱了,都换成‘风呼噜’(鼓风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妈走的那天,其实很平静。她前晚拾掇完屋子,就早早睡下了。次日天麻麻亮时,家人先起,见大妈还睡着,就没有叫她。天再亮些,大妈还未起,家人只道是她身子乏了,也未唤醒她。天大亮时,大妈仍未起,家人想她几十年来每日都早起,这才有点慌神,连忙上前察看,彼时,大妈已在睡梦中驾鹤西游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在唏嘘中与妻谈起此事,妻说:“大妈一生功德无量,所以上天才会选择让她没有痛苦的幸福地离去。”是啊,上天慈悲,一定是心疼大妈这一生太苦了,不忍再让她经受磨难,所以便让她在甜美的梦中与大伯千古相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哦,对了,大伯叫永正,大妈叫君兰。他们在苦难岁月里的深情故事,已随时光远去,后辈们也鲜有深刻的记忆了。但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那些故事,还会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温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唢呐声又起,我们伫立在大伯大妈墓前,哭腔长长短短,低沉哀婉。不远处,先人们世世代代劳作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麦子正绿油油地生长,带来无限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