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上安庆这片土地时,春雨初歇,空气里满是潮湿的温柔。这座小城就像一本尘封的旧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等待着我去翻阅。</p> <p class="ql-block">顺着郁达夫《迷羊》的笔触,我在安庆的街巷中穿梭,试图找寻小说里二层楼的窗和窗外的梧桐,那些藏在文字间的情愫,在现实的青砖红拱中渐渐具象。安庆的巷子幽深曲折,如同这座城市的历史,蜿蜒而悠长。</p> <p class="ql-block">照片:登云坡</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是安庆的烟火腹地,“胡玉美”酱园的招牌在岁月里依旧醒目。清道光十年创立的它,承载着几代安庆人的味觉记忆。我曾在1969年到安庆押送犯人时听闻其美名,如今我站在这古旧的店门前,像是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闭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酱香,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照片:等待拆迁的旧店</p> <p class="ql-block">来到墨子巷,民国安徽邮政管理局旧址静静伫立。这座建于1926年的建筑,和同时期上海邮政大厦出自同一家设计施工公司,外墙的线条、窗棂的样式,都有着那个时代独特的韵味。站在楼前,我仿佛能看到百年前邮差们忙碌的身影,信件往来间,传递着时代的信息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是安庆的地标,也是长江边上的守望者。它在全国砖石结构古塔中高度位列第二,仅次于河北定县开元寺塔。我沿着塔内狭窄的石阶盘旋而上,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尘埃里。塔顶的风很大,吹过脸颊,带着江水的气息。极目远眺,长江如一条巨龙蜿蜒东去,江面上船只往来,安庆城的全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美食是安庆的另一张名片。大严全牛馆的煎饺让我惊艳不已,漂亮的冰花底,咬下去,馅嫩多汁,老板亲手包制,拒绝预制菜的纯粹,是对传统美食的坚守。老奶奶私房菜、城西酒家,每一家小馆都藏着独特的风味,那些家常的菜肴,是安庆人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六中老头包子、大南门牛肉包子店,热气腾腾的包子,一口咬下去,满满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照片:六中老头包子</p> <p class="ql-block">照片:每一家小馆都藏着独特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旅程的最后,儿子在卡旺卡奶茶店,点了一杯当地网红饮品黑全套。轻抿一口,香甜的奶茶在舌尖散开,给这趟安庆之行画上了一个甜蜜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在安庆的短短两天,我像一个充满未知的旅人,寻寻觅觅。这座城市有过辉煌的历史,是皖省之源、前任省会,却意外停留在80年代的旧时光里。它有一点家底,透着往昔的骄傲;有一点不甘,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前行;有一点无奈,面对岁月的变迁;也有一点淡然,守着自己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照片:安庆谯楼门前的一对石狮</p> <p class="ql-block">照片:与上海九江路圣三一堂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照片:安徽省立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照片:郁达夫笔下的二层小楼同仁医院</p> <p class="ql-block">照片:倒扒狮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在归途的列车上,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我回味着在安庆的点点滴滴,欢乐的时光总是如此匆匆,这座褪尽铅华的宝藏小城,却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再见,安庆,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p><p class="ql-block">2025.3.31散文记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照片:重新建造的大南门</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源自松松和团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