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张摄于一九八零年的老照片,是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唯一的一张合影照片。有四人分别在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六年上山下乡,一九七九年全部回到了城里。有三人另一半也是知青组成了知青家庭。</p> <p class="ql-block">大姐和同学</p> <p class="ql-block">大姐、大姐夫</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的大姐,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乡前和同学照的合照,很符合当时的形势,她们是老三届学生下乡来到了,六安地区舒城县,她们思想特别的优秀,来到农村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积极向上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每个人都表现的特别优秀,很受当地贫下中农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流逝,陆陆续续的被招工回到了城里,大姐也在一九七零年十一月份,招工回城到淮南纺织厂工作,后来和退伍老兵大姐夫组成了家庭,生活的很幸福。</p> <p class="ql-block">二姐一家</p> <p class="ql-block">二姐</p> <p class="ql-block">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二姐家,她是文革中第一批高中毕业,下乡到淮南郊区的知青。一九六八年九月复课闹革命,应该一九六六年就上初中的她们,由于文革直到这时才进入初中学习,初中当时改成二年制,她们初中毕业时,分配是四个面向工厂、农村、建设兵团、升入高中,她当时学习成绩好选择了进入高中学习,认为可以考大学,等待高中毕业还是下乡当知青,但是运气还是不错的,在一九七五年九月被推荐上大学,成为安师大工农兵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淮南二中当了语文老师,后来和也是知青毕业于合工大的二姐夫,组成了知青家庭生活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我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的一家和母亲的合照,一九七四年三月高中毕业的我,来到了阜阳地区临泉县插队落户,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知青岁月,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积极向上努力工作参加农村各项工作,特别是在特大洪水淹没村庄时候,积极参加抗洪抢险,为生产队的救灾工作做出了贡献,成为了阜阳地区抗洪抢险模范,并成为阜阳地区知青上山下乡先进。一九七六年十二月,离开了农村进入了部队,成了一位解放军战士,四年后退伍成了一位铁路工人,后来和也是知青的爱人组成了小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大弟和女儿</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大弟和女儿的合照,一九七六年高中毕业的他,也和我们一样上山下乡来到了,六安地区霍邱县插队落户,也是家中第四个知青同样奋战在农村第一线,没过多久文革结束了,他和大家一起参加了第一次高考,因为差了几分没考上,后来父亲生了重病父亲退休了,他顶职进入铁路工作,顺便照顾重病的父亲。他的家庭弟媳也是知青,组成了第三个知青家庭。所以我们有很深的知青情感,对曾经是一名知青而感到自豪和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