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季节

<p class="ql-block">念念青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友友看黄永玉老先生的画展时,她提及张艾嘉采访老先生的细节,于是把《念念青春》整个八集都看了。张艾嘉分别采访了周深、周华健、五条人、刘若英、李雪琴、黄永玉、丁真以及谭维维等。与他们畅聊青春的美好,以及青春的困惑和隐痛。选择他们个人青年时期的私密文字进行念诵,以此怀念青春。</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只是体验不同而已。从时间的角度讲,青春无限。周深的青春,因为声带没有改变而备受歧视和困扰,但这些困扰却最终成全了他。看她采访刘若英特别感慨,她们虽是两代人,却也是知心朋友。她们的青春虽不在一个时间点,但却有相同的轨迹,都曾年少无知,为爱痴狂。而当千帆尽过,流年逝水,才真正读懂生活,看清自己。青春的特质就是懵懂莽撞,青春也是试错的过程。98岁的黄永玉老先生讲述了许多他青春的往事,比如他和梅溪的爱情故事,仿佛让我们再次遇见青春。在老人心里,青春永在,他说“长天之下不要空耗双手“,所以90几岁的他仍然开着跑车乱飞。老先生喜欢青春,喜欢自己,所以也喜欢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一些人正在经历青春,而另一些人的青春已经消逝。青春也许灿烂,也许残忍,但不管怎样,都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当青春不再,回首往事,你会感谢曾经青春状态下的自己,成就了如今的你。而青春,可以一辈子闪光,一辈子怀念!</p> <p class="ql-block">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友友要外出,于是今年上山看桃花的日子提前。桃花才刚打开,更多的正含苞待放。年年来,却发现年年都不太一样,曾经拍过的一些经典机位不复存在,看来桃树和人一样,来去也有始终。</p><p class="ql-block"> 农家院对门,在山边有一个相对宽阔的平坝,他们在那里育了许多新品种桃苗,但他们却准备把那块地出租。一听价格,每亩每年租金仅2000元,这青山绿水也太廉价,但农家说这里就是这个价。外来人想签订20年合同,友友建议最多签5年,不至于太亏,起码5年后拥有一丝主动权。农家之所以答应,主要是看重一万元的青苗赔偿费。于他们而言这笔钱已经很珍贵。外来人会把这一片地打造成一个拍摄基地,到时门票一人几十,租金会很快收回,堪比白菜价。</p><p class="ql-block"> 农人的生存依然不易。时常在菜市场门口看到临时摆摊卖菜的农人,无一例外都是老人,他们收现钱,或者让我们扫临近摊位的二维码,然后摊主再把现金转给他们。选择买他们的菜,并不是因为像以前一样觉得他们的菜更安全,而仅仅是觉得他们比那些固定摊主更不易。</p><p class="ql-block"> 今年315告诉我们,如今已经找不到绝对安全的食物。朋友请我们去他的房车基地吃饭、喝茶、晒太阳。聊到此事,我说不知有没有人愿意种些不打农药的菜,即便卖的贵些也好。朋友说绝无可能,因为土地已不干净,即便有,菜也不会好好生长。他房子旁就有一块菜地,他说几年了,莲花白从来就没有收成。我们去看了他的菜地,还挖了青笋、菠菜,令人惊喜的是有几棵莲花白,也砍了两棵,他说这是种莲花白几年以来的第一次,成本太高。我们的现实是,只能与无数的毒素共存。</p> <p class="ql-block">三月书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国作家肯福莱特先生的《世纪三部曲》,上月完成《巨人的陨落》,三月完成《世界的凛冬》。与一战相比,二战更加惨烈。英、美、德、俄四个国家五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依然还在延续。</p><p class="ql-block"> 《世界的凛冬》以德国纳粹党夺权开始,希特勒的专制残暴让人窒息、不寒而栗。自由与尊严甚至生命都可以随意被剥夺,这有违天理,所以纳粹最终落败。只是有太多人在这场战胜中被夺去生命,除了犹太人,还有许多德国本土的残障人士,都被希特勒无情剿灭。</p><p class="ql-block"> 生而为人,是每个人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同理,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不管是犹太人还是黑人。但文明的进程总是很漫长,美国黑人花了很长时间的奋斗,才为自己争得一个平等的地位。稍觉安慰的是,一些事物的发展虽然时间漫长,过程曲折,但总归结局是好的。因为客观的原因,不能一刀切,文明程度自然会有落差。比如英国在八十年代就通过了同性恋法案,而在更多的地方,至今这些人群都依然生活在阴影里,不能见光。</p><p class="ql-block"> 书里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都有自己不同的遭遇以及悲喜。有些人挂了,另一些人有幸存活下来。德国一家的女子,在苏联军人战胜纳粹,就要胜利之时,从老到小无一例外被苏联军人强暴。她们依然坚强的活下去,女儿还勇敢地生下了不知是谁的孩子。生命值得尊重,爱恨也可以分明。她们用博大的胸怀坦然接受了战败给德国造成的灾难,大气得令人敬仰。</p><p class="ql-block"> 历史已是历史,历史的车轮还在继续向前。惟愿历史不要开倒车。</p> <p class="ql-block">作别三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三月,都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月份。忙着在寒冷的天气里去寻找春景,忙着把眼里的春景记录下来,留待在以后的岁月纪念和回望。</p><p class="ql-block"> 月中,和友友剪纸。她问我可有画画?我答很少,偶尔画些小画。那些小画都送给朋友些当书签,一张没留。本计划三月完成一组扇面,但却一张都没有着落。当着她,我立下一个flag,三月一定画一组扇面。一周后我们又见面,问及此事,我说只抽空画了一幅。不过,好在我是一个从来不会食言的人,终于在最后的两三天,赶出五六幅来。这多像小时候放暑假,整日忙着和小伙伴厮混、玩耍,临了开学才开始赶作业。小时候是贪玩,大些其实就不这样,改成先就把作业赶完,然后敞开耍。眼下是太忙,忙着赶画,这几日字又落下了,总之时间不够用。</p><p class="ql-block"> 眨眼三月就结束,真有点不舍,说到底成都的春天还没来呢,一直冬天,只有一日突然31度,闪现了一个夏日。希望接下来的人间四月天是暖暖的,春风和煦,缓缓拂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