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故居

难得糊涂

<p class="ql-block">说起黄梅戏,便自然想起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严凤英。前段时间,趁回老家安庆小住之际,前往严凤英的故乡罗岭镇,拜访严凤英故居。</p><p class="ql-block">严凤英故居,位于安庆市罗岭镇境内黄梅村的严陈庄。故居东连烟波浩渺的莱子湖,南依风景秀丽的小龙山,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距安庆市区二十五公里。</p><p class="ql-block">严凤英故居始建于1919年,由在安庆经商的祖父举家迁入到了罗岭镇严陈庄,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栋独门独户的两进青砖瓦房,严凤英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故居正厅前广场有一座汉白玉严凤英塑像,大门上方悬挂着“严凤英故居”匾额,乃为艺术大师刘海粟所题。故居旁的墙上书有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严凤英的赞语:“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人人皆知的故事”,门前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了解大师不平凡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故居分前、后两进一院落民居,砖木结构建筑,具有传统的地方建筑特色,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了严凤英生前大量的实物、照片和影像报刊资料,全面展现严凤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辉煌成就和悲惨命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大门,迎面看到严凤英大幅照片,浏览前言,就知道她是安徽黄梅戏艺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人物。第一进正厅展示严凤英生前的戏照,国家领导人接见她的照片,按照时间的顺序,用图片、资料、剧照等形式展示了严凤英拜师学艺、磨砺、绽放、辉煌等坎坷伟大的艺术之路,将严凤英辉煌的演艺生涯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玻璃柜中,还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珍贵应该是她在那么特殊年代惨遭迫害时亲笔写下的自陈身世,字字句句,让人心酸悲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凤英(1930-1968),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原名严鸿六,出身于安庆市罗岭一个贫苦家庭,12岁时,拜桐城人严云高为师学唱黄梅戏,不久便在业余班社登台唱戏。当时,由于家庭、家族人反对,严凤英离家出走,参加正式戏班,并改艺名为凤英。随后,又向老艺人请教,精进勤奋,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领悟能力,融会贯通、刻苦钻研探索戏曲表演艺术,创造出全新的严派艺术风格。她主演的戏曲影片《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亮相银幕后,让黄梅戏由地方小戏成为全国四大剧种之一,由民间小调登上大雅之堂,名扬四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得到毛主席的赞扬:“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全国人人皆知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凤英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她为黄梅戏的创新、发展和传播作出巨大的贡献。可是,正当她的表演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名声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的时候,花正红时寒风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却给她带来了灾难,她被诬陷,屡遭批斗,她受到折磨,1968年4月8日严凤英不堪遭受迫害而以死明志,在家中吞下大最安眠药含冤而去,在屈辱中结束了生命,年仅38岁,一颗巨星从此陨落,直至1978年5月才得到平反昭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厅通往后进居室的回廊上安装有电视,放着录像,循环播放严凤英的经典唱段,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聆听严凤英细腻传神甜美的歌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进的堂层上摆放着严凤英生前全家福照片,向游客展示一代宗师、“黄梅皇后”背后为人妻母的真实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严凤英的卧室,摆放了她的许多遗物,有雕花木床、梳妆台、衣柜、摇篮、纺车、炭炉、服装……展现严凤英家庭和婚姻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进起居室左边为影视室,墙上展示了诸多严凤英塑造的经典角色剧照,在此还可以通过大屏幕坐看黄梅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浏览,目及皆是悲伤,心情是压抑的,感慨万千,感叹着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一代大师38岁就香消玉殒,以悲剧收场,怎不叫人一声长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后门走出故居,外面有小戏台一座,经常有黄梅戏表演,黄梅乡音永流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居前的小池塘,据一位老乡介绍,小池塘畔,是严凤英小时候戏水、放牛、练唱黄梅调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凤英是著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她为黄梅戏创新、发展和传播作出巨大的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严凤英故居尽管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偏僻小山村,但前来参观凭吊的游客络绎不绝,因为严凤英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她的甜美的唱腔和塑造的许多艺术家形象,得到民众的喜欢,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时间:2025年3月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地点:安庆罗岭严凤英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严凤英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凤英陵墓位于安庆市菱湖公园黄梅阁。1986年建,1987年将严凤英骨灰安放在基座内。墓由黑色大理石和汉白玉石雕严凤英立体雕像两部分组成。雕像以严凤英装饰演的七仙女村姑形象为蓝本雕塑而成。正面刻“天上人间”4字,由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通高3.3米。立像高2.3米,现在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旁边是严凤英纪念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时间:2025年3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地点:安庆市菱湖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严凤英南京旧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想到,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竞然在南京有旧居,就在甘熙宅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甘熙宅第,也称为甘家大院,是南京城南一处著名的古建筑,也是金陵望族甘氏家族的居所。甘家大院坐落在南捕厅街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是南京民俗博物馆。在甘家大院的西偏屋,严凤英的旧居就坐落在那里,已经过了七十多年了,屋里的陈设依旧没有改变,斑驳的床榻、梳妆台摆放在那里,好像诉说着当年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凤英与甘家的缘分始于1950年,当初她流落南京靠卖艺为生,后结识了南京名门望族戏剧世家的甘贡三,向他学习京刷、昆曲,并与其子甘律之相识相爱结为夫妻,留下了一段梨园佳话。后因多种原因而分开,我们熟知的王冠亚是她后来的丈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凤英在甘家学到了不少京昆戏,这丰富了她的表演艺术。她在甘家的生活不长,但她与甘家人的感情深厚,在她短暂而又辉煌的艺术生涯中,南京和甘家大院是她重要的舞台和归宿。严凤英大师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多年,她在甘家大院受到京剧和昆曲严格系统训练,打下成为一代黄梅戏宗师的基础,她与南京和甘家缘分可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卧室不大,仅一床一梳妆台一圆桌两椅,一架钢琴,墙上挂着她的照片,一对楹联“凤律新声扬赤县,英姿仪态誉黄梅”,这是对她演艺生涯的高度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时间:2025年3月30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地点:南京甘熙宅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感谢您的浏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