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秋惬意滇西行之三<div><br></div><div> 11月7日,依然阴雨绵绵,不宜远游,于是准备做一次文化探访之旅,以感受腾冲的沛然文脉、文气。</div><div> 上午,拜谒“艾思奇故居”。</div><div> 艾思奇故居在和顺镇水碓村,距离和顺古镇大约一公里左右,有景区的电瓶车往返。我本无事,理当散步。从古镇大门出发,沿着野鸭湖右岸,有一条文化长廊。</div> 野鸭湖风光。 烟雨迷蒙。 景色清丽。 水碓村前的广场,也是一个游客集散地。 巨大的水车诉说着农耕文明的沧桑。 艾思奇故居大门。<div> 艾思奇纪念馆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建于1918年,由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修建。建筑融合了中式传统与西式元素,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绕,古朴秀雅。</div><div>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是云南腾冲人,蒙古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研究,著有《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著作。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新中国第一本哲学教科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以上资料来自网络。)</div> 艾思奇是我青年时期非常崇敬的人物,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对我青年时期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 故居庭院中,艾思奇的塑像。 故居院门。 故居院落格局。 整个故居现在都作为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多个展厅,包括“艾思奇生平”“《大众哲学》的创作背景及历史贡献”。馆内陈列了大量介绍艾思奇生平事迹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包括他使用过的物品、著作等。 中午,逛了逛和顺的街市。“百年小菜街”是和顺古镇最热闹、商业气息最浓的街道。 这里是和顺的菜市场,小街两旁是满满的人间烟火味。 蔬菜水果、小吃烧烤比比皆是。由于是本地消费,因此价格亲民。 下午,到腾冲市内转转。先到市中心的“腾越文化广场”。<div> 腾越文化广场腾冲市的标志性综合广场,也是腾冲市举行大型活动的地方。广场上的高黎贡山母亲雕像是腾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雕像高12.9米,底座周长58.45米,象征腾冲国土面积。雕像展现了高黎贡山母亲哺育腾冲人民的形象,周围分布着反映腾冲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浮雕。</div> “腾越文化广场”另一个有名的景点就是腾越三桥。三座造型别致的火山石拱桥,分别是“天和桥”“停云桥”和“永顺桥”,将广场东西两部分连成一体。<div> 我从这个角度拍照,基本可以看到三座桥。</div> 腾冲文气沛然,文庙当然应当参拜。 腾冲文庙实际很小,也很冷清。当天我去时,就我一个人在参观。 腾冲市内还有一处文化名胜--文星楼。<div> 从文庙到文星楼,要经过一条步行街。这条步行街北起腾冲古北城楼,南至文星楼,是腾冲古城特色建筑风貌的集中体现。</div><div> 下图就是腾冲古北城楼。</div> 步行街上有三座牌坊,分别刻有“文思光被”、“灵秀天钟”、“形胜西陲”等匾额。 这条步行街据说是非常热闹的。可能我去的当天下雨,因此也很冷清。 两旁的建筑都是近年新修建的。 这就是文星楼。<div> 腾冲文星楼,又名魁星楼,是腾冲市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文星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当时的腾越厅同知黄炳堃倡修,驻腾镇守五品武官、文武进士尹同庵(字玉书)设计。</div> 文星楼因古时主要供奉魁星而得名,魁星在儒家文化中是主文运兴衰的星宿,文星楼也被赋予了城市文脉的象征意义。<br> 1944年,文星楼在抗日战争中被毁。2004年,腾冲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按原建筑样式重建了文星楼。 登上文星楼,观腾冲市貌,感悠悠文脉。 文星楼前,有茶马古道上马帮运转的大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