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功法:八段锦

常保生

<p class="ql-block">八段锦12分钟口令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 段 锦 简 介</b></p><p class="ql-block">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魏晋时期儒道学者葛洪所著《‌神仙传》,自宋代后八段锦养生功法逐渐形成,并经过‌道士的传播得到流传和发展。按习练体势八段锦可以分为立式和‌坐式,立式八段锦重在“摇筋骨、动肢节”,而坐式八段锦则更注重静养心神。八段锦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p><p class="ql-block">八段锦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动作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场地要求低的特点,通过伸展肢体与呼吸吐纳相结合,调心、调息、调身达到养生保健、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之效果…。</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 段 锦 口 诀</b></p><p class="ql-block">1.两手托天理三焦 </p><p class="ql-block">2.左右开弓似射雕‌</p><p class="ql-block">3.调理脾胃须单举‌ </p><p class="ql-block">4.五劳七伤往后瞧‌</p><p class="ql-block">5.摇头摆尾去心火 </p><p class="ql-block">6.两手攀足固肾腰‌</p><p class="ql-block">7.攒拳怒目增气力‌ </p><p class="ql-block">8.背后七颠百病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 段 锦 功 效 </b></p><p class="ql-block">一、增强体质:通过系列流畅而有节奏的动作,能够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提升身体的柔韧性与协调性,从而增强整体健康水平。</p><p class="ql-block">二、调节呼吸:在练习过程中,八段锦强调深长且平稳的呼吸方式,有助于扩展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从而对心血管系统也有积极的保健作用。</p><p class="ql-block">三、调和身心:八段锦的动作既温和又充满力量,与呼吸的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情绪,帮助身心达到平衡进而提升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四、提高免疫力:持续练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活力,提升身体自然防御能力,减少疾病发生。</p><p class="ql-block">五、促进血液循环:八段锦的动作能够刺激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氧气供应,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相关问题。</p><p class="ql-block">六、延缓衰老:通过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保持身体活力,使人保持年轻状态。</p><p class="ql-block">七、舒缓压力:八段锦的练习有助于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稳定性,改善睡眠质量。</p><p class="ql-block">八、促进消化:八段锦的动作能够激活胃肠蠕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b></p><p class="ql-block">功效与作用:通过两手掌交叉上举于头顶,配合双膝微微弯曲下蹲,促使经气运行,向上牵拉可以伸展脊柱与督脉,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有利于预防颈椎病,主要达到血液在全身散布的健身作用。</p><p class="ql-block">1. 两手托天动作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和治疗中的整体观念。三焦系统是上焦、中焦、下焦,上焦:胸腔,主呼吸;中焦:腹腔,主司消化;下焦:盆腔,主排泄。元气通过三焦运行至脏腑,贯通全身,三焦顺畅时,正气得以升发。该动作通过深吸气时上举,呼气时下落,增深呼吸,增强膈肌运动从而疏通三焦,按摩内脏,提升脏腑功能。</p><p class="ql-block">2. 通过四肢和躯干的伸展与拉伸并配合呼吸调节,有效促进元气与水液在全身的分布和气机的升降。此动作有助于调理三焦,畅通任督二脉,以及手足三阴三阳经络和脊柱的相关部位。同时胸部扩展使腹腔和盆腔器官受到适度牵引与按摩,增强脏腑功能。</p><p class="ql-block">3. 该动作对于肩部问题的预防与治疗,及缓解颈椎病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式 左右弯弓似射雕 </b></p><p class="ql-block">功效与作用:通过双腿弯曲形成马步,左右胳膊依次伸直,手掌成龙爪的姿态,主要达到扩大胸腔调节肌肉,对肺部和心脏的健身作用。刺激督脉和背俞穴,刺激手三阴三阳经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肩颈症。</p><p class="ql-block">1. 通过左右开弓这种动作,可以有效提升肺活量,预防并改善由于病毒引发的呼吸系统问题。运动中的转头和手臂伸展有助于改善胸腔和头、颈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提升心肺功能,纠正驼背及含胸的姿势,同时增强股四头肌力量,提高下肢稳定性,预防摔倒。</p><p class="ql-block">2. 在进行左右开弓的动作时,有助于扩展胸腔,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回流,同时打开上焦区域。通过“八字掌”坐腕翘指和龙爪手的动作,可以有效刺激肺经和大肠经,促进血微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并提高指关节的抓握力及灵活性。</p><p class="ql-block">3. 扩胸、展肩、转头等动作,有助于颈椎和胸椎的活动,调整小关节的异常位置,改善颈、肩、胸、背部的肌肉平衡,进而有助于纠正不良体态,如驼背,同时预防颈椎病和肩周炎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b></p><p class="ql-block">功效与作用:通过单臂上举下落的过程,调理脾胃功能。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调理脾胃(肝胆)和脏腑经络。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调理肩、颈症状。</p><p class="ql-block">1. 如存在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较弱的情况,单举这个动作能够有效缓解和预防相关症状。由于肝、胆、脾、胃位于中焦部位,通过双手上举和下压动作,可以对中焦脏腑的经络进行牵引和按摩,从而有助于健脾、舒缓肝气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p><p class="ql-block">2. 在上举下压的同时,对下肢用力压迫大脚趾,可以刺激足部的太阴脾经,特别是隐白等穴位。通过拉伸、挤压两侧肋部与中脘部位,还能刺激脾经的大包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位,从而进一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脾胃功能。</p><p class="ql-block">3. 在两手交替托举和按压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脾脏的升清功能和胃部的降浊功能,从而有效提升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p><p class="ql-block">4. 通过两掌的对拉动作,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向相反方向发力,椎体两侧形成上下运动,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颈肩等相关疾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b></p><p class="ql-block">功效与作用: 通过向后转头望,拉伸背部肌肉,缓解疲劳。刺激颈部大椎穴、调理五劳七伤。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进和改善其功能。</p><p class="ql-block">1. 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一动作有助于调节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流通。 </p><p class="ql-block">2. 通过两臂外旋和肩膀扩展的动作,有助于疏通手三阴经和任脉,同时对手三阳经和督脉起到挤压作用;而在两臂内旋时,肩胛微微外展并使命门向后凸出,可以进一步刺激手三阳经和督脉,同时对手三阴经和任脉进行压迫,带动背部的腧穴和夹脊等部位。这种阴阳经络的交替开启与闭合,有助于激活全身经络气血,促进阴阳的平衡,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p><p class="ql-block">3. 在转头回望的过程中,能够刺激颈部的大椎穴,并牵动两侧颈动脉,改善脑供血液同时增强颈、肩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缓解眼部疲劳,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颈椎病等相关疾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b></p><p class="ql-block">功效与作用: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去心火,摇摇头刺激。摇头刺激膀胱经与大椎穴、疏经泄热,有助于祛除心火。增加颈、腰、髋宽的关节灵活性、肌力,调解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1. 由于工作压力或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人出现了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从中医角度看,这些症状多源于脏腑失衡,心肾不交。摇头摆尾方法能够有效补肾养心,滋阴降火,从而帮助缓解这些困扰。</p><p class="ql-block">2. 摇头摆尾的动作能够提升体内阳气,促进经络通畅,平衡阴阳,疏通任督二脉,调理脏腑并增强肾脏功能。此举有助于肾水的上升与心肾的相交。同时,它还能激活脊髓及马尾神经,改善内脏神经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卵巢、子宫、前列腺、膀胱等重要器官的健康。</p><p class="ql-block">3. 脊柱的旋转动作,加上头部和尾部的牵拉,以及提肛收腹和膈肌下降的配合,能够有效保健脊柱。此外,腹腔内的脏器得到适度按摩与挤压,有助于提高中焦和下焦的消化、排泄及运化功能。</p><p class="ql-block">4. 下蹲马步与重心的左右移动能够活动髋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股骨头坏死等相关疾病。此举还能够增强下肢力量,提高整体身体的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b></p><p class="ql-block">功理与效果: 通过双手攀爬至脚踝,拉伸腰部肌肉,固肾强腰。刺激脊柱督脉,膀胱经、背、腰、膝及命门、阳关等穴,调理生殖泌尿系统慢性疾病,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达到固肾壮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两手攀足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固本培元的理念,强调肾脏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的汇聚之地,腰部则是肾脏的藏身之处。若腰部失去灵活性或无法转动,肾气就会受损。本法的核心作用在于强健腰部,固护肾脏。 </p><p class="ql-block">2. 脊柱的弯曲与伸展运动有助于增强与脊柱相关的肌肉群力量,提升脊柱的稳定性、柔韧性与延展性,能有效预防和缓解颈椎与腰椎的各种问题。 </p><p class="ql-block">3. 双手的摩动与身体前俯并触足动作,有助于按压和牵引膀胱经,刺激督脉、命门、肾俞等关键穴位,调节肾经与膀胱经的气血流动。同时,起身时还能对足少阴肾经进行拉伸,达到滋养经气、固肾壮腰的良好效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b></p><p class="ql-block">功效与作用:通过握拳怒目,增加气力,疏肝益肝,益睛明目。使全身肌肉结实有力,气力大增提升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1. 该方法有助于疏肝明目,缓解因疫情引发的易怒、焦躁情绪,并有效缓解肋部胀痛、面红目赤等症状。 </p><p class="ql-block">2. 通过采取怒目圆睁、揉动两侧肋部、紧握双拳、脚趾抓地以及马步下蹲等动作,可以拉伸全身肌肉和筋脉,激活手三阴、三阳经的原穴及足三阴、三阳经的井穴,从而增强肝脏的藏血与疏泄功能,起到强健筋骨、增强体力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3. 在进行冲拳时,通过保持胯部和头部稳定,增加脊柱的左右旋转幅度,有助于提升脊柱的灵活性,并促进脊柱小关节的调节与恢复,从而对脊柱健康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b></p><p class="ql-block">功效与作用:通过双脚跟提起再落下,震动全身,气息归元,整理肢体,放松肌肉,愉悦心情消除百病。</p><p class="ql-block">1. 背颠古代称之为“震髓法”,其原理是通过激发体内气血流动,将体内的“浊气”从头部引导至脚底涌泉部位并排出体外。这里的“浊气”指的是体内的紧张和病态气息。</p><p class="ql-block">2. 通过脊柱拉伸和反复震动,可以有效地对椎间盘进行挤压,刺激脊髓,同时调整脊柱小关节的排列。此外,结合收腹提肛与膈肌的升降运动,这种震动还对内脏器官产生挤压效果,有助于内脏复位,缓解关节和肌肉的紧张状态。</p><p class="ql-block">3. 这种有节奏的弹性运动,配合脚趾抓地与踵部提升的动作,可以刺激足部的三阴三阳经脉,增强小腿后侧肌肉力量,并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平衡能力。</p> <p class="ql-block">八段锦:功法手型</p> <p class="ql-block">演练人:刘素花,武林百杰,马•中武术文化交流使者。1954年生,中国武术六段,少林武术九段,一级武术段位考评员,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常氏太清拳第八代传承人。现任:世界体育总会亚太武博联盟副秘书长、中华传统武术联盟总顾问、亚太武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武协少林专委会委员、河南嵩山少林永化堂武术传承中心专家、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武术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武术专家库专家,廊坊市柔道摔跤协会副主席,高阳武术研究会会长。</p><p class="ql-block">多年带领众学生、弟子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传武授艺,以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为己任。多次带队参加国内国际武术赛事,个人曾获:河北省第十五、十六届运动会武术赛冠、亚军,第八、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金奖,马来西亚·基隆坡国际武术赛金奖,中国·邯郸、焦作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金奖并多次荣获:优秀教练、优秀运动员称号!</p><p class="ql-block">多次参加中国传统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交流,被世界体育总会亚太总部,香港卫视旅游台,马来西亚武术文化交流会,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台湾国际太极养生联盟,世界陈泮岭武术联盟(日本)总部等组织授予:"马·中武术文化友好使者"、"武术名家"、"当代武学名家"、“中华武术优秀传播者"、"武林百杰"、"武学传承风云人物"等称号并多次受邀担任各武术赛事组委会的"荣誉主席"、"顾问"、"专家评委"等荣誉职务。受到央视、香港卫视、河南卫视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