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工友的家

不回头

<p class="ql-block">注:此文章摘自朋友曙明先生所写的:游笔老城北</p><p class="ql-block">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p><p class="ql-block">老城的北面,不是人们游履的热门地段。但是,它曾是极度辉煌的工业重地…</p><p class="ql-block"> 走在沧口的永平路上,想起了一些熟识的老工友,想起了他们住过的老房子。进入42号联排的宿舍楼,眼前的景象恍若隔世。空寂萧然的目下,三棵比楼高的瘦槐随着轻风微微摇曳,像是在夜梦初醒时的喃喃絮语。我靠近石头家的矮窗前向里探望,粉色的窗帘仍在曾经的婚房里飘逸灵动着。</p><p class="ql-block"> 离开永平路向永安路拐去,巷子里的巷子里有一位穿红装的大妈正在遛狗。我与红装大妈攀谈起来,大妈说:“这里就是“炮楼人家”。不知何故,这里有点成了网红打卡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住在巷子里的李叔说:“所谓炮楼人家,就是指这幢三层的炮楼里居住的五户人家。这五户人家都是有房产证的,现因列入历史保存建筑,五户人家在得到补偿款后均已搬离了这个地方。”然后,李叔又指着一楼的小窗户说:“由于墙壁有70公分那么厚,这家人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才凿开这个窗洞。”李叔还说:“其实,这个炮楼挺高的,据登上炮楼楼顶的人说能看见大海。”怪不得,沧口的原名叫“海沧口”呢。</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下班的员工、下课的学生都自发的涌到了“沧口大庙”的门前。这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市集。吃穿行用,价格亲民,颇受拥趸。</p><p class="ql-block"> 庙门前的僧人说:“沧口大庙是俗称,规范的名称叫:“明真观”。是道教、释教合一的寺院,释教是佛教传入咱们这里后的叫法。”原来,“佛”即“释”。听罢,我似乎又领悟到了一个知识点…</p><p class="ql-block"> 一一“游笔老城北”《寻访工友的家》</p><p class="ql-block"> 曙明.文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