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篇记录了由兰州经甘谷、宝鸡、咸阳自驾游的经历,今绕过西安,径直来到临潼。</p><p class="ql-block"> 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历史遗产众多,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烽火戏诸侯发生地骊山,鸿门宴发生地新丰镇鸿门堡,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寝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杨贵妃休憩之地华清池,西安事变发生地兵谏亭。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时间”的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就位于临潼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成立于1975年11月,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建于临潼县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遗址上,西距西安37.5公里;和丽山园合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我本人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庆阳工作学习,第一次来到这里就是1980年初开馆不久,当时绿色帆布搭棚保护,后来数次参观,最近一次是22年。园区越来越大,设施日益完备。来这里人潮涌动大厅里无法通过,只好草草观望了之。</p> <p class="ql-block"> 目前秦俑博物馆面积已扩大到46.1公顷,拥有藏品5万余(套)件。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二号兵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300余件,二号俑坑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齐全;三号俑坑的规模较小,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陈列厅内有一、二号铜车马。</p> <p class="ql-block"> 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已出土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p> <p class="ql-block"> 三号俑坑的规模较小,平面呈“凹”字形。东边有斜坡门道,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距现地表深5.2~5.4米,面积520平方米。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p> <p class="ql-block"> 二号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据现地表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试掘的情况推断,二号兵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300余件。二号俑坑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齐全。</p> <p class="ql-block"> 出土文物陈列厅(铜车马展厅),陈列厅内有一、二号铜车马。这两乘车均为单辕、双轮、四马系驾。一号车车前驾四匹铜马,车舆平面呈横长方形,前边两角呈弧形,舆宽74厘米,进深48.5厘米。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秦陵二号铜马。</p> <p class="ql-block">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骊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之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p> <p class="ql-block"> 此乃蒋介石沐浴池,绝非杨贵妃所用。但记得1982年旅行结婚时,来过此地,当时称系杨贵妃池,还排队另购6元参观票才能一睹真容。</p> <p class="ql-block"> 此乃五间厅,西安事变枪战就发生在这里,如今墙壁还留有弹孔。</p><p class="ql-block"> 每晚还要举行大型情景剧“长恨歌”演出,描述唐玄宗与杨玉环动人的爱情经历和悲剧,票价最次280元,22年已观赏过,位置太偏意思不大,上千元的位置尚可。</p> <p class="ql-block"> 此为蒋介石手令。</p> <p class="ql-block"> 次日,离开临潼前往三门峡(河南),途径华山景区大门,三人都不愿费劲攀爬,在景区外留影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别称陕州、天鹅之城、上阳城,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p><p class="ql-block"> 相传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洪水泛滥,人民叫苦连天。大禹负责治水,他一改其父鲧“以堵为主”治水理念,变为“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治理方略,因势利导,在黄河中游凿龙门,开砥柱,用神斧将挡水大山劈成三道峡谷,还分别取了人门、神门、鬼门的名字,于是后人便将这里称为三门峡。</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其实,这种院落在甘肃陇东和陕北也有存在,只是没有此地的规模罢了。</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历史悠久,《礼记·礼运》载:“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桧巢”。“营窟”就是一种地穴式的房屋,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就是穴居式,也是窑洞最初始的形式,陕州地坑院见证了穴居式民居的发展演变的过程。窑洞是黄土高原主要的居住形式,主要是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地坑院民居与土地连成一体,透过建筑与自然两者的有机结合,表达了人们对黄土地的深情,彰显着人类的聪明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考证,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陕塬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诗经》称为“陶复陶穴”。据专家考证,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县地坑院村落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 此时想起我一学生在三门峡领导机构任职,先前已多次邀约我来三门峡拍天鹅。已到此地,不打招呼怕不好。得知这两日他正好外出,谢绝托人招待,继续行程。</p> <p class="ql-block"> 驱车径直抵达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其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东北部。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距市区30km的三门峡大坝,诞生于1957年,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装机容量40万kw,全长875.2m,最大坝高106m,巍然屹立于黄河三门峡谷之间。这里峡谷险峻,景色秀美,大坝巍峨,水域辽阔,古迹众多。</p> <p class="ql-block"> 一步跨两省。</p> <p class="ql-block"> 23日我们来到三门峡市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其包括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陕州古城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是一处融生态、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天鹅湖景区的规划建设目的是使三门峡市拥有了一个常年5000亩、蓄水期3万亩水面和5万亩林地的城市生态园。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园区吸引数万只白天鹅来这里栖息越冬,三门峡市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下旬多数天鹅已携后代北还,庆幸的是湖中尚有二十余只,在游弋、觅食。</p> <p class="ql-block"> 在河南段,各加油站均有优惠,并送抽纸了。印象深刻的是一中石化加油站微信支付每升还便宜一元,100元的油交87元即可。</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三门峡,径直进入被誉为“中国死海”的运城盐湖景区。西晋时,属司州河东郡。十六国时,境内为各少数民族争夺之地。清代,境内分为1府2州,属山西河东道。民国时期,划归山西省政府,成立运城专区。2000年,设立地级运城市。</p> <p class="ql-block"> 运城盐湖是个古老而又典型的内陆咸水湖,地质研究表明,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其盐是水卤经日光暴晒而成,色白味正,杂质少,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以致“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盐湖设有养生黑泥、养生温泉、养生璐盐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当日大风四起,天气预报将有冷空气来临,我们中已有2人呈感冒症状,不免为后续日程担心。</p> <p class="ql-block"> 由于此时下午2点多,时间尚早,我们决定继续向北目标是闫景李家大院。沿途来到关羽家庙。</p><p class="ql-block"> 常平关羽家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是纪念三国名将关羽的祠堂。家庙始建于隋朝,占地面积13937平方米,采用“前朝后寝”的建筑布局,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包括山门、仪门、献殿、崇宁殿、娘娘殿和圣祖殿,两侧配以钟楼、鼓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家庙不仅是关羽的出生地,也是纪念关羽最早的祠堂,被誉为“天下第一座关帝庙”。家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物,历经多次重修,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家庙内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关王故里”石坊、祖宅塔、娘娘殿和圣祖殿等,其中祖宅塔和圣祖殿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 常平关帝家庙不仅是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随着民间关公信仰的增强,家庙逐渐成为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场所。家庙内的彩塑、碑刻等文物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相距十来公里,我们来到解州关帝庙,其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始建于隋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关帝庙被大火焚毁后,历时十一年,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的,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截至2023年,是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祖庙始建于陈末(南北朝)隋初,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物,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南部为结义园。</p> <p class="ql-block">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关公纳入被官方祭祀的对象。《宋史·志五十八·礼八》载:宣和五年(1123年)关羽被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后,“从祀于‘武成王庙”。解州关帝庙的狮子昂首挺胸,威武雄健;铁人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饲养狮子的域外人,乃明代铸造精品。</p> <p class="ql-block"> 1957年,解州关帝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8年,解州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解州关帝庙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青龙偃月刀</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开始满天黄沙,我们直接前往闫景李家大院附近下榻一民宿,要知后续详情,请阅之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