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孙悟空和菩提老祖的师生情再一次的被大家提起,感动了很多人。其实菩提老祖在西游记小说里面的占比,它篇幅非常非常小,但是为什么说他才是孙悟空真正的恩师呢?就是因为在这么小的篇幅里面,他做到了师者的三重境界,传道、授业、解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对悟空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深深的保护和爱惜,也都有深意。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对感人的师生情。首先,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里待的好好的,他为什么要出发呢?就是因为他发现他们再快乐都逃不开生死。所以他出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求得长生之术。你会发现,整个西游记的主题其实浓缩起来就两个字,长生。悟空去找菩提老祖是为了长生,他吃天宫蟠桃也是为了长生,他闯地府勾掉生死簿依然是为了长生,他吃人参果还是为了长生?在小说中,唐僧奉唐太宗之命出发取经,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长生,就连妖怪要吃唐僧肉的设定还是为了长生。而长生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突破生死的束缚,是获得天地间无限的自由。为此,孙悟空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打遍三界,扫荡群魔,在一次次的孤立无援和九死一生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救世的英雄。那么,他最后真正实现愿望,获得长生了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的起点要从英雄的出发开始说起。英雄出发的时候还不叫孙悟空,他只是一只石猴。在西游记的神话设定中,整个世界被分成了四大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石猴的花果山水帘洞在东胜神洲,他先跨海去了南赡部洲,那是人类的世界,大唐帝国就在那里。他经过了那里,又跨过了一个大海,前后走了十几年,才到了西牛贺洲。樵夫告诉他,这里有座山叫灵台,方寸山,山里有个洞叫斜月三星洞,里面住着一个神仙,这就是须菩提祖师,也称菩提老祖。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其实历来有很多的推测,你会发现他有着佛家的名字,道家的装扮,儒家的行为思想。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个谜,我们后面再说。且说这石猴啊,沿途打听,终于走到了须菩提祖师的修行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童子走出门来说,师傅说了,今天有个访道学仙的弟子前来,就是你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猴说:是我,是我,你快领我去见祖师。于是童子就带着他走过一层一层的深阁琼楼,一进一进的静室幽居,一直走到瑶台之下,看见了菩提祖师。祖师问他:你从哪里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候说:我从东胜神州花果山水帘洞而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说:赶出去,东胜神州离我这里隔着两重大海和一个大洲,你怎么可能走到这里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侯说:是真的,我漂洋过海走了十几年才走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看他心诚,就说那既然你是一步一脚印而来,那也罢,那你叫什么名字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侯说:我没有名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又问:那你父母是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侯说:我也没有父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说:那我赐你一个名字吧,因此,孙悟空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这里有很多什么关于论资排辈的解释啊,但是这个名字的背后其实是有深意的。后人有一个解读,说孙代表的是猴子的出生,戊代表的是他的修行方式,而空是他最终要到达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菩提祖师用这样的一个名字帮助石猴完成了他一生使命的解惑,这是他成为自己的一个起点。他走了十几年,终于走到了他师傅的身边。师傅给了孙悟空一个名字,如父母一般的赐名。你就姓孙。名悟空好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傅,师傅收我了,我有名字了,师傅收我啦。孙悟空拜完师、赐完名之后,不是马上就开始学艺的。他先被师兄弟们领着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还要学习礼节,习字焚香,听师兄弟们讲经论道,就这样过了7年。可以说,这是整部小说里孙悟空最有耐心、最乖的7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要有这7年呢?其实就是因为师傅要让他在习得长生之术之前,先得磨练他的心性。一直到7年后的某天,菩提老祖登坛高坐,开讲大道,说一会儿道,讲一会儿禅。他看见孙悟空听得心有感应,喜上眉梢,忍不住手舞足蹈的时候,祖师知道时候到了,于是他问悟空,你来我这儿7年了,想学什么道?悟空说,但凭师父教诲,你有什么我学什么。这就很像是我们问别人说你想吃什么,对方说随便一样,就但凡他说随便,大部分时间是不会随便的,就像菩提老祖跟悟空说说,既然如此,那我教你“术”字门道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啥叫术字门道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菩提老祖说,请先扶鸾,问卜吉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那可得长生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祖说,不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那不选不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又说,那不然我教你“流”字门道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什么叫流字门道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说:诸子百家,朝真祥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可得长生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师说,不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那不学不学。</p><p class="ql-block">祖师又问,那我教你“静”字门道好不好?打坐参禅,清静无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问:可得长生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傅说,不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那不学不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傅又说,那我教你“动”字门道好不好?强身健体,服药壮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问:可得长生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傅说,不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悟空说,那不学,不学,就所有不能长生的老子都不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祖师生气了,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他拿着戒尺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然后倒背着手走入里间,把中门关了,只留了一个后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悟空聪明啊,他心想,打我三下,又留了一个门,分明是叫我三更时分从后门进去,要秘传于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猜对了,那个晚上,菩提祖师教给了孙悟空一段长生口诀,三年时光,他白天夜晚调整呼吸,自行修炼,直至顿悟法性,领悟根基,注入身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面7年,这里又3年,10年的时间过去了,就这10年的时间里,师傅只教给了悟空两件事,就是磨他心性,然后受他心法。但心法练成,才是真正受业的时候。我们知道孙悟空有很多技能,其中最拿手的72变,就是菩提老祖教的。为什么要教他这个呢?我们还记得孙悟空最想要的就是长生吗?72变,就是要帮助他去突破天地间生死就肉身对生死的束缚。老祖跟他讲说,你即便学会了长生口诀,在接下来的1500年里面,你还要分别历经雷火风三灾劫难,而学会变身,就是让你利用不同的形体,在这三灾劫难当中能够幸存下来,从而获得长生。他还教会了孙悟空,筋斗云一个跟头翻108000里,可以说,菩提老祖教会了孙悟空他最重要的两个技能。而我们注意到,这两个技能都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保命长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有一天,师兄弟们问悟空,师父老是给你开小灶,都教你什么呀?变来给我们看看。孙悟空说,好啊,变就变,要变什么呢?人说,那你就变成那棵松树吧。孙悟空掐着口诀,念着咒语,真的变成了一棵松树。大家都鼓掌叫好。这声音惊动了菩提老祖,祖师一看,呵斥道,我教你这些,是让你过来卖弄的吗?别人看你有这样的技能,必然有求于你,那你传还是不传?你如果传了,就破了我的规矩,但如果你不传,他心下恨你,必然加害于你,你难保性命。悟空知道师傅这是疼爱她,于是跪下叩头说,我知错了,指望师傅恕罪。祖师说,你走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游记原著里在这里的描写我觉得非常精彩。我们第一次看见了悟空强烈的情绪,他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一样满眼堕泪。师父,你要我往哪儿去?祖师说,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悟空说,但师父您的恩情我还没有报答,怎么能离开?祖师说哪有什么恩情,以后你无论惹出什么祸端,都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要是说出半个字,我就知道,到时候我就把你剥皮锉骨,把你神魂贬到九幽之处,让你永世不得翻身。我们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菩提老祖怎么这么狠心绝情,但小说里有两句很重要的话: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祖师赶悟空下山,这是西游记原著的第二回,紧接着第三回他就闯地府勾生死簿了。就是如果假设没有他下山做的这件事情,即便他的肉身能够逃脱三灾之难,也逃脱不了命运给他安排的阳寿之劫。这是因为菩提老祖有了预知,为了救他性命,所以才赶他下山吗?不知道,但是在小说里诀别之时,祖师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你这一走,定惹祸端。也许是因为了解悟空的心性,又或者是因为他了解悟空的宿命,他知道当悟空学成之后,就需要自己独自去经历这一系列的考验和磨难。无论是他日后的大闹天宫,还是跟着唐僧去经历这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他在完成使命和成为自己的道路上必经的历程。而赶他下山,断他念想,就是师父教给悟空最后的一刻,也是最重要的传道一刻,要想获得长生,光有口诀不行,光有技法也不行。这个中体验是否无法直。言相告,只有靠自己走过,经历过,才能悟到。从此后,菩提祖师在西游记小说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我们在八六版央视西游记里面看到一个非常非常深情的片段。当人参果树被推倒,唐僧被镇元子大仙扣押,孙悟空找了各路神仙求助都无能的时候,他在绝望之时想起了他的师傅菩提老祖。他重回斜月三星洞,看见的却是一片蛛网不解的断壁残垣,师父不在了。上次来这里的时候,还是一只没有名字的小石猴,如今他已经踏上取经路,带上紧箍咒,一切物是人非,师傅果然不再见他,我们看见悟空又哭了。它在画面里蜷缩成小小的一团。就在这最无助的时候,虚空中传来了师傅的声音,悟空……茫茫人海,必有一束闲房,去吧,祖师再一次救了他。在他没有名字的时候赐他性命,在他求道的时候受他心绝,在他什么也不是的时候教他技能,在他学成之后为他指点迷津,救他性命。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是保护唐僧的英雄,可是只有在菩提老祖这里,才是一个一直都被关爱着的孩子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说到这里好像要结束了,但我觉得菩提老祖还给悟空留了一个谜语。他不是想要长生吗?取经路上14年,他们终于走到了灵山胜境。我们注意到,灵山也在西牛贺洲,也就是说,他们所取经的终点和菩提老祖的修行之地,其实在一个区域。“灵台方寸山”这个名字是否有深意?“斜月三星洞”是否组成的是一个心字,而这一的降妖除魔,是否除的其实是自己的心魔?英雄当年的出发,是因为一个贪念而起,为了实现永生自由的欲望。而当他再一次来到西牛贺州这一刻,他已经从美猴王变成了斗战胜佛。他内心的那一个愿望,那一个能够实现天地间无拘无束自由的愿望,它真的实现了吗?这一切的答案,其实就藏在西游记原著开篇第一章。盖闻天地之数有129600岁,这是一元从子走到亥,一元结束,天地归于混沌。就算我们突破重重阻碍,能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若天地灭了,一切依然要重新再来。天地间哪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随顺一切生灭,求得心中的一尘不染罢了。我想,如果菩提老祖真的是世外高人,也许这就是他要让悟空最后悟到的那个空吧。原来别人口中的泼猴曾经也被宠上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