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塘昌村及周边周姓族群,为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玄孙周时泰的后裔。元至正年间,时泰公裔孙周万公携子孙从临武迁居郴县骡山铺一带定居,已有六百七十多年。周万公后裔在郴县境内繁衍至今约有万余人口,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为地方旺族之一。</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周万公子孙在今华塘镇塘昌村始建周万公宗祠,后几经重修。1928年湘南起义期间,塘昌建立了乡苏维埃政权,并组建了农军队伍,曾在周万公宗祠办公并召开会议。朱德、陈毅率部队和农军战略转移上井冈山后,国民党地方武装焚毁周万公宗祠,在宗祠前残酷杀害苏维埃政权工作人员,塘昌周氏族群有十余人在湘南起义期间英勇牺牲,塘昌又为红色村落。</p><p class="ql-block"> 周敦颐曾在郴州为官三任近十余年,先后任郴县县令、桂阳(今汝城)县县令、郴州知军。因此,郴县周姓族群的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更强固,周姓族人在白色恐怖中筹资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周万公宗祠。解放后一度被国家征用(粮库),上世纪八十年代归还恢复周万公祠。郴县塘昌周姓族群每年清明节期间在周万公祠祭祀先祖习俗延续至今有三百九十余年(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一度中断)。周姓族人称清明打会祭祖。</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0日,笔者与北湖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非遗工作的雷小暾,以及郴州市周礼文化研究会的周平、周议等应邀前往北湖区华塘镇塘昌村周万公祠观摩了周姓族人的清明节打会祭祖习俗。据周万公祠管委会负责人周清介绍,周万公祠已经被郴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打会祭祖,意为族人(贤达)众筹资金清明聚会祭祖祈福、议处族群事务,如续修祠堂、祖坟、族谱和修路架桥、助学扶困等公共公益事务。解放前还有调处族群内或与族群外纷争等。每年清明节期间(原择日子,后固定公历3月30日)在周万公祠举行打会祭祖民俗活动,规模不一、内容不一,视当年事务情况而定。一般每年清明打会祭祖的主要内容、程序有:上午,上坟扫墓祭祖,祠堂祭祀祭祖,现增加了祭奠革命英烈内容。中午,族人聚餐。下午,族人(祠堂管委会成员与各村族事务负责人等贤达)开会商议定族群相关事务,组织族群民间文艺活动(艺人表演舞龙狮、演戏调等)。现民间艺人越来越少,文艺活动难组织开展了。通过一年一度的清明打会祭祖民俗活动,寻根问祖、缅怀先祖(英烈)、敦宗睦族,增强了族群认同与和谐,传承忠、孝、节、义等周礼、儒家和理学等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现场观摩塘昌周姓族人清明打会祭祖习俗后,雷小暾认为,塘昌村周万公祠周姓族群清明打会祭祖习俗,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家族价值,维系着宗(家)族的感情,传承着优秀的族训家风,并呈现地方清明节民风民俗特色。可动员更多本族群的民众贤达和民间艺人参与到保护传承清明打会祭祖民俗活动中来。笔者建议,几百年来,塘昌周万公祠每年以族群的力量组织族人清明打会祭祖民俗活动,在郴州市辖区内可能是唯一一例。因此,要倍加珍惜这份宝贵的祖先崇拜文化遗产。塘昌村及华塘镇和北湖区文化等部门近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建设好周万公祠的硬件基础设施,确保文物安全;开展好清明打会祭祖民俗活动,彰显地方特色;讲述好族群历史文化(周礼、周敦颐和红色等)故事,赓续优良家风;融合好族群各类文化遗产(文物、红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文化遗产等),推进乡村振兴;动员好族群各方力量参与族群民俗活动,注入动力活力;申报好清明打会祭祖习俗非遗项目,依法有序保护;完善好祠堂及相关民俗活动民间传承机制,提升保护水平。相信塘昌周万公祠清明打会祭祖习俗仍将潜移默化地延续传承周姓族群缅怀先贤、凝聚族人、教化后裔的良好家风。</p><p class="ql-block"> 周作明于郴州</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