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作安五画母亲 天堂仙境 感恩图报母亲和大哥

作安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天堂仙境图 殷作安作品</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仙逝二十六年,大哥仙逝近三年,再也回不来了。新作一幅《天堂仙境图》大哥背母亲在天堂漫游,纪念我的母亲和我的大哥。</p> <p class="ql-block">2002年大哥曾写《我的母亲》,2015年六哥写了《大哥--仁者爱人》,两篇文章叙述了母爱-爱母和兄弟真情,一并阅读。感恩图报,让优良品德发扬光大,愿“家风" 世代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殷作仁(大哥)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话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在我的心目中,我的母亲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p><p class="ql-block">我母亲出生于旧社会一个关税官员的家庭,经亲戚说合,情愿远离繁华的扬州,嫁给店员出身、家境清贫的我的父亲,并用陪嫁的银钱,帮助父亲在镇上开了一片小杂货店(西街元大号),从此,母亲克尽家庭主妇之道,操持家务,呵护丈夫,生儿育女。父亲由于家庭负担沉重,不幸因病早逝,除了我和三弟、四弟先后参加工作和参军外,余下三个弟弟,其中最小的才七岁,在那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不得不由母亲独自担负起抚养的责任,直到他们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由于旧社会的偏见,我母亲未能读书,她虽不识字,但她头脑聪颖,记忆力强,知识渊博,爱憎分明。她常引经据典,以讲故事、说笑话的形式, 教育儿孙们如何做人, 我们自幼就深爱她的熏陶和影响。</p><p class="ql-block">《包龙图》、《朱买臣休妻》等故事说来娓娓动听,发人深省: “门前挂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前摆下打狗棍,骨肉至亲不上门”,生动地刻画和抨击了人们的势力观; 她常说: “穿不穷,吃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教导我们要克勤克俭,奋发图强。 她常常告诫我们: “争名夺利都是假,无常一到万事休”,体现了她淡泊名利,不羡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德。她的这些金玉良言,至今仍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母亲,真是 “一部读不完的人生辞典”。</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一部读不完的词典 作安作</i></p> <p class="ql-block">母亲生性仁厚慈祥, 不愧为贤妻良母。她和父亲的感情非常融洽,她们在婚后二十六年中,从未发生过争吵,即使出现一些矛盾,母亲总是持忍让宽容的态度,从不在子女中流露。她常以父亲之忧而忧,以父亲之乐而乐,当父亲处于困时,她不仅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且在生活上更加关心体贴,悉心照料,真可谓同甘共苦,夫唱妇随。</p><p class="ql-block">她对我们每一个子女都倾注了最大的爱心,她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十个指头个个疼”。她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而是含辛茹苦,言传身教地抚养了我们,尤其在父亲早逝,几个弟弟年幼的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既经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又背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她常常一个人跑到镇上的 “汪田边” 去哭泣,眼泪哭干了再哭不知哭了多少回、多少年,她后来眼睛的失明,就是那时留下的病根。为了抚养弟弟们,她自己受苦受累,省吃俭用,甚至变卖家当,从不伸手向我们几个在外工作的兄弟多要补贴。她思想开朗,顺应潮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妇识字班,支持我们参干、参军,上学读书,上山下乡,记得我当时参加革命临行时,她老人家硬塞给我两块银元,含泪送别,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和蔼可亲,从不嫌贫爱富,与亲朋邻里、大人小孩都能和睦相处,一视同仁,乡亲们都亲热地叫她 “殷三奶奶” (我父亲排行第三)。父亲在世时,乡下的二伯父常来我家“借钱” 滋事,我母亲总是热情接待,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即使后来在我们家困难期,母亲也宁愿自己熬苦,不时对他作些接济。有位亲戚,当听到我父亲的噩耗后,慌忙来讨取藏在我家的贵重“金器”,我母亲毫不犹豫地完璧归赵,使这位亲戚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母亲肖像 作安作</i></p> <p class="ql-block">母亲对一些穷苦人十分同情,经常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即使自己常吃 “青龙白虎汤” (青菜豆腐汤) 也在所不惜。她常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左邻右舍的老人们经常喜欢找我母亲谈心、拉家常,周围的孩子们也爱听她老人家讲故事、说笑话,她总是有求必应。</p><p class="ql-block">母亲胸襟开阔,性格开朗、乐观。她虽然常说: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可是她偏偏违背了这句名言,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把毕生的心血浇灌在儿孙身上。在历尽千辛万苦抚养了我们这一代人后,又帮助带领了一个又一个的孙儿、孙女,继续倾注她最大的爱心,灌输她的人生哲理。她的最大心愿就是要看到子孙滿堂,人丁兴旺,阖家团结和睦,人人奋发有为。她老人家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晚年已双目失明,百病缠身。但她仍思想敏锐,精神焕发,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坚持清洁卫生,与疾病作斗争,同时,时刻不忘关爱和叨念每一个儿孙,正是由于她具有宽阔、乐观的胸怀和一心为儿孙的精神支柱,因而她获得九十岁的高龄。母亲的晚年轮流在几个弟兄家居住,在我家中曾短暂地居住过几次,最后一次在我家住了两年多,不幸因骨折治疗无效,卧床不起,想不到就此为她老人家送终。母亲在世时,曾经向我透露过一个愿望: 想乘飞机到北京去看看。但由于她的身体原因,很难实现她的这一愿望,不能不是一个难以磨灭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总之,母亲的一生是劳碌的一生,俭朴的一生,无私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她赋予我们的一切,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她的思想光辉永远照耀在我们心中。现在可以告慰她老人家的是我们几个弟兄大多数都已离退休,在颐养天年; 孙儿女辈大都事业有成,有的已考取大学读书,全家三代人均能团结、互助,健康、愉快。</p><p class="ql-block">殷作仁</p><p class="ql-block">写于 2002 年重阳节</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以我对两代人的了解和切身体验, 思来想去, 我们的 "家风" 内容是否体现在这十六个字上:① 仁爱、慈善; ② 正义、耿正; ③ 砧研、敬业; ④ 吃苦、耐劳。 我们的父母完全具备这些品德, 并且身体、力行。 </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兄 作仁 草</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16年3月9日</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慈母 作安作</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大哥--仁者爱人(节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殷作禄(六哥)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年 (1931年), 岁次年未, 是年可谓多事之秋。</p><p class="ql-block">其一, 农历六月起, 全国多地发生水患, 七月终于祸延至地处里下河的高邮县。 这日中间连降大雨, 高邮湖湖水和运河水位暴涨, 在七月半前一天晚上西风大作, 高邮湖水突然暴怒了起来, 一个个大浪头掀翻了护口东堤的一条条大青石, 刹那间湖水湧入运河, 运河水漫了堤东, 倒了六处口子, 高邮全城成了泽国, 既而洪水向四乡漫延, 本就三面临水的临泽镇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事后调查据闻这场大水全县死了几万人之多。</p><p class="ql-block">其二, 公历9月1日号 (农历八日初七), 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9.18事变, 强占了东三省并虎视眈眈地妄图进而吞拼全中国。水灾已经弄得民不聊生, 苦不堪言, 再加上即将面临的兵祸,更是闹得人心慌慌, 惶惶不可终日。</p> <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 年轻的母亲正在挺着八个多月的大肚子, 全家人都在期盼着她和父亲第一个孩子的降临, 以生子的喜悦冲淡水灾兵祸的阴霾。</p><p class="ql-block">当时, 父母亲住在前河边鹊字桥畔, 同住的有双目失明的祖母和十一岁的小姑母。那阵子大水尚未全退, 前河的水已快与岸平, 坐在河边可以洗脚踢水。为防洪水再度来袭, 父亲特意找人赶制了一只大木盆, 以备不时之需。至于兵祸, 但看时局发展, 暂时也无暇多虑。</p><p class="ql-block">农历八月廿六日(公历10月7号), 二十一岁的父亲第一次当上了爹。大哥在众人的期盼中出世了。按照族谱, 这一辈排行 "作", 父亲给他取名 "作仁" 。 在严父慈母的精心养育和祖母及大、小姑母 等人的呵护下, 大哥健康并快乐地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按当地习俗, 大哥五岁开蒙 (读私塾),八岁进国立临泽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在韦子廉先生处学习了一段时间,受益匪浅。其时正是抗战末期, 国共内战又开打之际。父亲留他在身边, 学学打算盘, 记账、管账; 练练书法, 写写大字,偶尔也习作一些国画, 如花鳥虫鱼等 (我在高邮读中学时, 就曾在堂三姑母詹家见过一幅大哥的画作)。这两年的历练, 无疑对他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小的裨益。</p><p class="ql-block">民国卅六年 (1947年) 春, 大哥与戴有文、赵燮杨 (后改名赵杨)、张艺辉等几位老同学考进了界首乡村师范学校 (简称界首乡师或界师)。该校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 "平民教育" 倡议而创办的。在界师, 大哥潜心苦读, 加之天资颖慧, 每学期主要课目都名列前矛, 在民国卅八年 (1949年) 春, 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p> <p class="ql-block">当时, 解放战争已近尾声, 苏北业己解放 ,大哥随学校部分师生转移至江苏省的松江赵家角。在那里他亲历了松江及周边地区的解放。不久上海也随之解放。</p><p class="ql-block">这时,部队急需一批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参军、参干。1949年5月大哥在学校进步教师带领下,随同一部分同学从松江回到扬州苏北行署文教处报到,其中有一些同学报名参了军。他和戴有文考取了军区文工团,但当他们写信回家时,都遭到各自家长的反对与劝阻(受旧思想“当兵”的影响)。戴友文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后当上了县教育局局长。大哥到南汇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工作,主要从事海塘防讯电信工作,享受供给制待遇。不久调至南汇县税务局六灶税务所工作,担任代理所长。1951年11月,六灶税务所与祝桥税务所合并,大哥被任命为祝桥税务所所长。此后历任大团、新场等税务所所长。由于大哥工作勤奋,成绩突出,1954年大团税务所被评为县税务系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集体和个人先进。1955年大哥代表江苏省参加中华全国合作总社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在北京召开的十九省市初级市场经济变化和税负情况专题汇报会,在会上作了发言。会议时间一个月。为接下来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做准备。</p><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28号 (农历腊月十六日), 父亲突患脑溢血病逝。当时有四个兄弟在家:放寒假的三哥作礼、帮父亲站柜台的五哥作信、两个还在读小学的七弟作实和九弟作安。当晚我与大姑父、母乘轮船到界首, 然后雇船沿子婴河而下于29号早晨赶回临泽。四哥在山东服兵役,因牵涉到一椿莫须有的冤案无法赶回奔丧。大哥接到电报后火急火燎赶了两夜一天, 于29号晚才赶到家中。本来, 大家都冀望等到大哥回来, 才替亡父 “刹钉” (即封棺), 但由于二伯父的坚持与纠缠, 傍晚前就盖上棺木, 刹了钉。以致大哥未能见着父亲的最后一面。可怜他风尘扑扑、泪流满面, 在父亲灵柩前长跪不起, 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弥久难忘。</p><p class="ql-block">自此, 大哥和三哥、四哥共同肩负起瞻老扶幼的家庭重任。幸得1956年夏全国实行工资改革, 大哥由供给制改为薪给制, 定为行政廾一级。以后几年, 大哥基本上将近三分之一的工资寄到家里, 自己却几乎未留下多少积蓄。</p> <p class="ql-block">1981年,大哥调至县审计局任科长, 由于他业务水平较高, 先后取得了国家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的执业资格, 参与和组织领导了多起重大审计事项。他在平时工作中以身作则,注意教育培养年轻的审计干部。从事审计科研,先后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有关会计、审计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有的被评为优秀论文,在业界有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大哥在1992年离休。他在43年的革命生涯中, 总共只晋升了两级, 真让人感慨莫名!好在大哥对此并不觉得有什么委屈和愤懣, 反而对能享受到离休待遇感到十分的满足。</p><p class="ql-block">大哥从事了多年的财会工作,他勤奋踏实严谨细级、无论在什么岗位, 都能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职责。他的工作作风和能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和赞许。</p><p class="ql-block">他克己奉公、严于律己, 从不与贪腐结缘。在他负责财政支出工作、多次组织和主持的审计活动中, 从未接受过任何不义之财物。</p><p class="ql-block">有道是,"仁者爱人"。几十年来,大哥可说是无愧于 "仁" 者之名。</p><p class="ql-block">他敬爱长辈。对母亲恪守孝道。自父亲离世后,大哥一直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支柱。对赡养老母和培养几个年幼的兄弟付出了多年的辛劳。他多次将母亲接往上海, 为她寻医问药,帮她治疗眼疾。1995年大嫂去世后, 又将老母接到身边,精心照料, 直至养老送终。</p><p class="ql-block">对他的岳父母, 大哥也始终如一地敬重与关爱, 多次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直至二老去世, 尽到了一个子婿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大哥关爱众兄弟, 尤是其我们几个小的兄弟, 多年来一在关心我们点滴的成长。</p><p class="ql-block">1957年五哥作信罹患恶疾,病重在家, 大哥从上海回乡与三哥作礼专程将他送至镇江医治, 经诊断五哥乃是肺结核与结核性肠梗阻,抢救无效, 不治身亡。大哥和三哥买了棺木雇船由水路运至陆庄, 将五哥安葬在父亲墓旁。</p><p class="ql-block">我从中学、大学和工作一直与大哥保持着通信联系。其中有两件小事印象最深,一是中学时, 大哥在一封信中说我字跡潦草, 我心甚愧, 后来我认真练字, 方得大哥首肯。再就是1965年我第一次去上海出差, 因时间紧迫, 无暇去南汇探望大哥,而他却抽空到上海大陆饭店我的住处来看我, 此种情谊久久难忘。</p><p class="ql-block">1967年夏, 我 去上海治病, 在新场大哥家里住了两个多月。大哥大嫂对我关怀备至, 大嫂还特意用当时比较紧俏的 “工业卷" 买了毛线, 替我编织了一件背心。他俩还热心地张罗, 帮我介绍对象, 虽然事后未能成功, 但长兄长嫂的真心可鉴, 仅用 “感激 " 等字并不足以表达。</p><p class="ql-block">在我心中, 一直深感愧疚的是未能参加大嫂的葬礼。只因其时正是小女殷莺中专毕业, 我四处奔波去拉关系找门路企望让她分到一个理想单位,关键时刻欲行不得, 以致终未见着大嫂最后一面, 实属一大憾事!</p><p class="ql-block">大哥年届三十方才结婚, 是家中第三个成婚的兄长。大嫂张薇洁, 比他小七岁, 是黄路机械厂会计。1960年春节, 我有幸在黄海与东海汇集之处的南汇海滨老港镇, 见证了那场颇具江南风情的婚礼。大哥是比大嫂稍年长一些, 但由于他一直注意保养, 俩人郎才女貌显得比较班配。</p><p class="ql-block">婚后, 大嫂育有两子一女, 她与大哥不辞辛劳, 精心抚育子女们成长。长子殷勇不幸因病英年早逝。 次女殷瑛、三子殷军均事业有成。他们几个子女也先后都上了大学乃至读完了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在所有儿孙们的成长过程中, 自然也少不了大哥对他们一如既往的关爱和支持。而每个儿孙的成就, 也是大哥几十年来为他们付出的辛劳。</p><p class="ql-block">1999年清明节, 大哥从上海带回母亲的骨灰盒, 率领众弟兄去陆庄, 清出父亲的骨殖, 将二老合葬于东墩的高邮公墓。此后几年的清明,六个弟兄均相约在高邮一同扫墓, 并聚会一番。自大哥到了耄耋之年后, 他的子女担心他年事之高,旅途多有不便, 这种团聚才不得不中断。</p> <p class="ql-block">大哥擅长书法, 年少年曾临过多种书法帖, 如欧 (阳询) 体 “九成宫"、颜 (真卿)体 "多宝塔"、柳 (公权) 体 "立秘塔" 等大家的字帖。 十四、五岁时大哥就曾帮人家多次写大字春联主轴, 颇受好评。 大哥的字饱满圆润、端庄稳健、 笔墨饱和、 血肉丰满。 离休后练得更是行笔挺劲舒长。</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元稹诗句 作仁书</i></p> <p class="ql-block">大哥长得象母亲: 磕头脑、下巴两腮、嘴巴都象。性格也象: 善良、敦厚、睿智、坚韧等无一不传承了母亲的美德, 以致我每次见到大哥就立刻浮现出挚爱母亲的形象, 这恐怕也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母亲在上海南汇大哥家</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有好几年清明,六弟兄匀相约在高邮一同扫墓,并聚会一番,大哥作情感交流。</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05.4.六弟兄临泽安乐寺留影</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母亲刘应珍(1910-199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大哥殷作仁 (1931-2022)离休干部 国家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母爱 爱母 六弟兄题字 作安画</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草图 母亲和长兄 作安作</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创作构思《天堂仙境图》,画面是大哥背着母亲在天堂漫游,背景选取任伯年群仙祝寿图中的神仙,用白描表现,再设色制作。</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天堂仙境图 殷作安制</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母爱如水 长兄如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