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林彪行宫——704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今天(周日)气温虽然有些低,出行还是不受影响的。周末知名景点人多拥挤,这是毋庸置疑的,找个小众景点溜啦溜达也不错。我便和大姐说“去林彪行宫怎么样”?俩人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 乘地铁车倒公交,40分钟就到目的地了。</p> <p class="ql-block"> 按照箭头的指示,在一个不起眼的水泥墙上方“704工程”这五个描金大字跃然眼前。 门票半价8元。大姐年过70免票。</p> <p class="ql-block"> 刚一进洞口就看见在我的左手边,挂了三幅林彪年轻时的照片。从青年时期的林彪,到抗战将领,最后开国元勋。</p> <p class="ql-block">704【简介】(有些长,望认真看完)</p><p class="ql-block">“704工程”坐落于西湖之西的南北高峰之间,因建于1970年4月,而得名“704工程”。工程整体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占地面积307亩,当时耗资约三千万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其中,地面建筑主要由4幢别墅组成,一号楼是当年林彪一家人居住生活的场所;二号楼为室内标准游泳池,主要供林彪夫人叶群使用;三号楼又称将军楼,供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刚”居住,即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大干将;四号楼(现已拆除)为林彪在浙江的代理人陈励耘居住。</p><p class="ql-block"> 工程的地下部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研究所担任设计,设计级别被定为绝密。该部分是一个面积达四千多平方米的坑道建筑,拥有至少四个出入口,布局极其复杂,可以有效抵挡常规武器、生物化学武器及核武器的攻击。“704工程”内设有通讯室、作战室、储藏室、弹药库、水泵房、配电房等,并有电梯直接通向地面主楼,具有迅速掩蔽人员和物资、保障防空指挥、医疗救护及保护重要人员紧急撤离、保存战争实力等重要功能,是一个功能相当完备的地下要塞。</p><p class="ql-block"> “704工程”因其复杂精密的设计、美丽幽静的环境以及扑朔迷离的建设原因和用途,有“西湖第一行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台紧急备用车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造好的704,完整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自建造以来,“704工程”一直处于最高保密状态,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开放。内部原始墙面为水泥砂浆材质,数次修复后,遍布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从这大铁门进入,开始正式参观。</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个小铁门是紧急通道,设置于地下室主要通道,靠近出口的墙壁上,当大门关闭时,可以通过紧急庇护通道出人地下室.</p> <p class="ql-block"> 锈迹斑斑的小铁门,紧急通道口。</p> <p class="ql-block"> 此处为地下室卫生间,供作战期封闭时临时使用。当时坐便是非常奢侈的。</p> <p class="ql-block"> 通风机房:通风设备可以输送新鲜空气进入地下室,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p> <p class="ql-block"> 防火门可以防水、防火、防毒等。</p><p class="ql-block"> 防爆门重约500公斤,可以防原子弹、防辐射等。</p> <p class="ql-block"> 配电房:地下工程带有独立的发电设备,即使切断外界电源,照明及各项电器设备仍不受影响。</p> <p class="ql-block"> 警卫室:警卫人员在此值班,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p> <p class="ql-block"> 物资仓库:一旦战事爆发,依靠内部战备物资及自备的发电系统、供水系统、空气调节系统、作战指挥系统,在没有任何外界补给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704工程”地下生存并坚持指挥一个月以上。</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板路直走,继续参观。</p><p class="ql-block"> 回音通道:回音通道为地下室后半部分,直接通往地面林彪住宅,在这条通道的两头装有两个回音装置,只要有人进人这里,脚步声就可以在中央的监听室监听到,非常安全。通道里端为林彪专用电梯间,直接通往林彪卧室,一有情况,林彪马上就可以从他的卧室转入地下室。</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地下指挥中心。两名士兵手握钢枪,严阵以待。</p> <p class="ql-block"> 是谁为林彪操盘了“704”?</p> <p class="ql-block"> 是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曾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建造规模庞大的地下工事。这些工程对外都严格密,“704”则是以杭州空军疗养院改扩建工程的名义进行建造。在“704”地面工程中,原建有四座将军楼,正是为他们所准备。而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则利用空军作战部副部长等职权,通过掌握的空军、海军等重要资源,进行了诸多秘密谋划。</p> <p class="ql-block"> 绝密工程由谁建造</p><p class="ql-block"> 来自浙江安吉、浦江、衢州等地的民兵,则参与了保密性更高的工程地下部分的建设。专业性更强的核心部分建设工作则由工程兵部队承担。而这些还仅仅是704建设者中的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估算,704工程的建设动用了79个单位的7000多名民工和大量的工程兵部队。工程开工前,紧邻704工程工地的双峰大队,有百余名社员经过严格审查,被征召进人土建营,主要开展工程的外围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 704工程从立项、选址、设计到施工一直处于异常严格的保密状态,即使是在建设最高潮的时候,工地外的人都不知道这里正在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实施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并采取了众多措施,以保证整个工程不被泄密。</p><p class="ql-block"> (1)出认证制度:工地的进出口设了岗哨,配有步枪的民兵和正规兵在出人口放哨,进出工地的工作人员都要出示特制的出人证。出认证分红黄蓝三种颜色,代表不同的身份,证上有编号,还必须有“704工程指挥部”的红色印章,经哨兵确认之后,才会放行。 </p><p class="ql-block"> (2)军事化管理:704工程的建设由空军航空兵第25师全程监管,工地区域内实施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非内部工作人员,任何单位、个人都不能随意进出工地,就连消防车、救护车等专业车辆也必须经过允许才能进入。</p><p class="ql-block"> (3)分段运送:从工地进出的建材、垃圾甚至是工作人员的运送方式都很特别。一位司机开一段路后,交接给下一站司机,所以没有一位司机能说得清到底这些车辆是来自哪里,去到何处的。民兵营中的很多工作人员来自于安吉、浦江或衢州等杭州以外的地方,车队在路上特意绕了很多路,整整开了20多个小时才达到工地,民兵们被绕的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到了什么地方。</p><p class="ql-block"> (4)分区作业:施工人员被分配到不同的作业区域,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不同区域、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允许聊天,更不允许串岗。所以,虽在同一工地干活,但不同区域的人根本不知道其他人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5)流动哨自查,工地上时不时的会有身着黄绿色军服的军事代表巡查工作,监督工程进展情况。但大多数时候,施工现场采用的是流动哨的方式,让施工人员进行自管自查。即从每个工作组里挑出一人担任流动哨,自己监督自己,遵守劳动纪律。</p><p class="ql-block"> (6)加急赶工:工期越短泄密的可能性就越小,为了早日完工,工地上经常加班到深夜,遇到加班时,工地上会分发面条、年糕、馒头等加班点心给加班人员,还会分发给每人一笔加班费。</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林彪的书房。</p><p class="ql-block"> 评说林彪:林彪的一生大起大伏,大是大非,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是无可争议的。北伐战争时初露锋芒,平型关之战一战成名,解放战争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南到海南,一路告捷,他的军事成就受到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的认同和赞赏。</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伟人对林彪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对林彪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这个娃娃堪当大任。”</p><p class="ql-block"> —一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称赞林彪。</p><p class="ql-block"> “他会打仗。过去,蒋介石也怕他三分;斯大林对他很欣赏。”</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对高岗说的话,据李立群回忆。</p><p class="ql-block"> “受任乱军之际,奉命于艰难之间,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p><p class="ql-block"> ——《林彪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就是其它野战军都打光了,凭着四野(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照样可以和蒋介石一争天下。”</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与林彪》</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九一三”事件后指出。</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是这样评论林彪的:</p><p class="ql-block"> “我要特别提醒在座的诸位,要重视那个林彪,不要以为他在黄埔不显山,不露水的,此人胸有丘壑,是当代韩信,这几年交战,更让我有这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在第四次反“围剿”之前的说话。</p><p class="ql-block"> “林匪狡诈无比,爱迂回,善穿插,不作正面硬拼,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诸位与其作</p><p class="ql-block">争时切记要多动脑筋。”</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在第五次反“围剿”前的庐山军官训练中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人来到,花名册里是没有这个人的,但这些年来却又分明同大家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p><p class="ql-block"> —一辽沈决战前,蒋介石在沈阳召开师长、厅长以上军政会议时这样感慨。</p><p class="ql-block"> 林彪是战争魔鬼。</p><p class="ql-block"> ——国军第四次“围剿”惨败后,蒋介石评价林彪。</p><p class="ql-block">斯大林说:“林彪是无敌元帅。</p><p class="ql-block"> ——平型关战役胜利之后。</p> <p class="ql-block">罗斯福对林彪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林彪是‘雪地之狐’。</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两个半真正的军事家,一个是共产党的林彪,一个是国民党的白崇禧,而半个是共产党的第四号之帅刘伯承”。</p><p class="ql-block">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p><p class="ql-block"> “由于林彪作为战术家出众才能,奉派前来同他交战的政府军,无不遭到他的灭”。“而他自己从来没有打败过……有时南京部队一经发现与红军一军团对垒就闻风而逃”。</p><p class="ql-block">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林彪这个二十八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林彪的办公室,墙上挂有他的一段经典“语录”:“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林彪说过的话:</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越南颌导人向林彪请教如何赢得越南战争的胜利,林彪从嘴里只吐出了一个字:“熬”。</p><p class="ql-block"> ——谈越南战争</p><p class="ql-block"> “只要有信心,就会胜利。你必须尽可能少依赖别人。不管别人是多有经验,力量有多大。这就是要领。”</p><p class="ql-block"> ——谈战争和指挥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些林彪说过的话:</p><p class="ql-block"> “傅将军,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哪个人,重要的是人心向背。华北这场战争,即使不由我林彪指挥,国民党军队也是要失败的。</p><p class="ql-block"> ——与傅作义谈北平解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前面几位元帅的判断都很高明。但是,我劝同志们不要过于看重马其诺防线。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时候,它胜过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沒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p><p class="ql-block"> ——与斯大林谈马其诺防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向副统帅汇报工作:</p><p class="ql-block"> 林彪受伤后在生活和工作的一个特殊习惯,即在对秘书工作时或秘书讲文件时,必须相距几米远,因为怕翻动文件的风吹到林彪。</p> <p class="ql-block">没有自己办公桌的副统帅</p><p class="ql-block"> 林彪的办公室就是与卧室相连的会客室他对自己会客室的要求有两个:一是大,二是空,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林彪喜欢“置步“的爱好。这是从东北战场上养成的习惯,不论春夏秋冬,不论枪炮轰鸣,林彪都在不紧不慢地踱步,匀速运动,同步拖拉,一边走一边思考。</p> <p class="ql-block"> 连年战争林彪病重:</p><p class="ql-block"> 从投身黄埔,到北伐,到井冈山,再到长征,直至抗战和解放,林彪连年征战,也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更糟糕的是,1938年3月1日凌晨,奉命率115师直属队昼夜西进的林彪,被国民党阎锡山的士兵误击一枪,子弹从前胸进去,后背出来,伤了神经,落下后遗症,以致后来被折磨得生不如死。1950年9月,林彪去苏联治病和疗养,1951年10月回国。1953年春天,林彪病情出现反复,这一年是林彪1938年3月负伤以后,病得最厉害的时候,主要是怕冷、怕热、头痛、腰痛、失眠。一天到晚静不下来,需要不断地活动,一到晚上更厉害。他不睡觉,内勤都不可以睡觉,每天照顾他最少要20个小时,几拨服务员都给弄垮了。他烦躁、折腾。服务人员也受不住了,主要是身体挺不住。因为怕光,他的房间里挂了三层窗帘,人一进,好像进了山洞,眼睛好一阵都适应不了。白天进去我都要打手电筒,他见了还嫌手电筒光太强,我还要把手电筒用布蒙上。老不见阳光不通风,睡的被褥又换得不勤床铺就潮,我就弄了两套被褥,每天给他晒一套,后来又增加到三套,轮着晒,每天换。如果遇上阴天,就放在炉子上烤。那时林彪吃饭、拉屎都在床上,怕的东西就更多了。不仅怕光,还怕水、怕风。为了这个“风”,我挨过他两次批。一次,他对我说,以后你离我远一点。我问,我怎么了?他说,你走得太快,你有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彪有一个战胜不了的“敌人”——访林彪司机、内勤楚成端节选</p><p class="ql-block"> 杭州的大铁床:林彪那时还有一个毛病总也治不好,就是总要让人抖他的手、胳膊。于是,我们就想出了“颠车”的办法,在车上放一把藤椅,让警卫员也弄个凳子上去坐,扶着林彪。安顿好了,就开车从厢红旗一气跑到了香山。路上都是石子路,路面坑坑洼洼,车在上面跑,就跟摇煤球似的。回来一问,林彪感觉不错。第二天又颠,每天颠一趟。一直颠了不少日子,他的精神真的好了不少,后来竟能够自己在院子里面慢慢转圈了。</p><p class="ql-block"> 在杭州的时间较长,林彪身体逐渐好转,只是还想他的“颠车”。但是杭州可不比北京,上哪儿去找中卡,就是有个卡车,也找不到北方的石子路让他颠哪。听到这个情况,杭州的接待人员很认真,他们提出要为林总设计一个电动颠床,还为此请来了一个工程师。当把要求向工程师提出来后,工程师怎么也听不明白。最后我告诉他,弄个床,一开电门,人在上面就像骑马一样地颠,他才明白点儿,不过他说,他从来没有设计过这种东西,还要请别人研究一下。然后他又是设计,又是画图,搞得很认真,最后,还真给造出来了。够现代化的,又是电动机,又是齿轮,又是皮带,半圆形,整整装了一屋子,足有几吨重,一开马达,那玩艺就轰隆隆地响彻云霄起来,上面装的铁床就开始震动。这个“大铁床”装好后,就让林彪来震,结果,他只震了一次,还不到3分钟,就再也不来了。这种震法,跟军用卡车在路上猛颠的感觉是两码事,就像电影里打仗,怎么也跟实际打仗不一个味儿。林彪要的是真家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特殊的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床头柜上的手电筒:林彪因打仗时用尽心思筹谋,所以很早就有严重的失眠症,晚上经常睡不着,或者半夜醒来,枕头底下放的那块解放初期买的旧表就是晚上看时间用的。林彪夜里醒来时,一定要用手电筒来照手表,才能看清时间。</p><p class="ql-block"> 四条毛巾被:</p><p class="ql-block"> 床上铺四条毛巾被,为了保证林彪睡眠温度为28℃。</p><p class="ql-block"> 竹垫:</p><p class="ql-block"> 沙发上会摆放竹垫,用来防止林彪坐沙发时出汗。</p> <p class="ql-block"> 通讯室:收取信息,发布指示,和外界保持联系,在此工作必须遵守严格的保密制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精谋善战林彪——战神之路</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冈伏战:</span> </p><p class="ql-block"> 1930年11月5日—1931年1月3日</p><p class="ql-block"> 历时60天</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永丰县、宁都县</p><p class="ql-block"> 林彪23岁,</p><p class="ql-block"> 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4军军长</p><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成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由林彪所带领的红4军担任主攻,红军建击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p> <p class="ql-block">黄陂草台岗伏击战</p><p class="ql-block"> 1933年2月9日—3月21日,历时41天</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宣黄</p><p class="ql-block"> 林彪26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p><p class="ql-block"> 首创了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林彪为战场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跨越天险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0月19日</p><p class="ql-block"> 林彪27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p><p class="ql-block"> 历时371天</p><p class="ql-block"> 转战间、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这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诸多战役中最为经典的战斗之一。飞夺泸定桥一战,红四团昼夜行军240里,仅以22人便夺得了泸定桥越过天险大渡河,堪称奇迹。激战腊子口一战,红四团强攻“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上的通途。一样的天险惊心动魄,打开了红军陕支队北上的通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型关伏击战:</span> </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5日,历时1天</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灵丘县</p><p class="ql-block"> 林彪30岁,</p><p class="ql-block"> 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这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器张气焰,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保临江之战:</span> </p><p class="ql-block"> 1946年12月17日—1947年4月3日</p><p class="ql-block"> 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区</p><p class="ql-block"> 历时108天</p><p class="ql-block"> 林彪39岁,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p><p class="ql-block"> 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民主联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东北局势发生重大安化四保临江之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12日一11月2日,历时52天</p><p class="ql-block"> 吉林、辽宁</p><p class="ql-block"> 林彪41岁,</p><p class="ql-block"> 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p><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东北野战军获得了第一个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宝贵经验,率先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个战略性决战的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衡宝围歼战:</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13日—10月16日,历史33天</p><p class="ql-block"> 湘南衡宝地区</p><p class="ql-block"> 林彪42岁,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两翼大迂回,正面大突破,出奇制胜,歼灭了白崇禧赖以起家的的四个精锐师,并消灭了湘系惟一配备美械的第62师,歼灭性打击了湘系战力最强的第十师,取得了我军渡江以来华中最大的一次战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广西全境,广西追歼战:</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6日—12月14日</p><p class="ql-block"> 广西、广东</p><p class="ql-block"> 林彪42岁,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历时39天</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战役中,第四野战军成为我军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这一战,我军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和广西全境及广东西南沿海的城镇和全部海港,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36</p> <p class="ql-block">成功的渡海作战:</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5日—5月1日,历时58天,</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p><p class="ql-block"> 林彪43岁,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在海战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解放军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军军舰、空军飞机海岸炮兵的立体封锁,取得最终胜利。</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p><p class="ql-block">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p><p class="ql-block"> 历时64天</p><p class="ql-block"> 林彪41岁,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东野与华北军区联合完成我军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基本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的林彪,军事生涯确实可用辉煌二字形容,作为军事家,善谋略,决胜千里;作为战将,会用兵,能征惯战。</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大家看了都不陌生吧。这是林彪的出场标志。一本不离手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 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湖北黄冈回龙山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家大湾</span></p><p class="ql-block">距县城团风17公里,古城黄州18公里,现为“林彪故居”。故居背靠郁郁葱葱的关山,地势高阔,视野极佳,林彪出生在老屋内,为一进三幢砖木结构,共有房间、堂屋、茶厅20余间,占地3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江西南昌“六五六”工程</p><p class="ql-block"> 1965年6月为了林彪、叶群南下度假而建。别墅建设初期,曾利用军用飞机选址,由十多位地理学家堪察地势,该址“冬不冷、夏不热、秋不燥、春不潮”,而且四周都是高山,只有一条路入内,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州南园宾馆别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是</span>典型的三层三开间青砖欧式别墅。林彪在1965年、1969年到1970年、1971年初三次入住,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从1969年10月一直住到1970年4月。每次林彪到来,工作人员都不能回家,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而且在南园内也不可以随意走动,只能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停留。</p> <p class="ql-block">北戴河联峰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莲花石别墅:</span></p><p class="ql-block"> 别墅位于北戴河东联峰山莲花石旁,故名莲花石别墅,又因在北戴河中直管理处别墅楼中排序96号,亦名96号楼,但当地老百姓俗称“林彪楼”。据说是1971年林彪一家正是从这里前往山海关机场,登上三叉戟飞机,最终在蒙古温都尔汗折戟沉沙。</p> <p class="ql-block"> 林彪是一个一生两极十分鲜明的人,特长与贡献异乎寻常,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反面作用与负面影响也是能量巨大,非他人所能比。</p> <p class="ql-block"> 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篡党夺权阴谋败露后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林彪虽然叛逃,但正如毛泽东所说:“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一下林彪之子林立果吧。小名“老虎”。曾就读于北京市第四中学,后升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文化大革命时辍学。1967年3月参加空军,任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秘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0月,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吴法宪按林彪的授意,任命林立果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1970年10月,林立果利用职权之便协助林彪建立秘密组织“联合舰队”。年9月13日凌晨,林立果同父亲林彪、母亲叶群在山海关机场强行驾机外逃,最终在蒙古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处机毁人亡。</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又走进叁号将军楼,原是供林彪的四大干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居住的。现已更名为浙江宾馆,并成为浙江省外事接待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从宾馆出来,没多远就是龙井路。</p> <p class="ql-block"> 龙井路旁我又一次领略到了西湖边的"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的朦胧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