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谷文昌一生的光辉生涯中,曾经有和他一起南下福建,共同战斗、工作的长江支队战友。建国后东山县首任县委书记郭丹,就是当年和谷文昌一起建设东山的亲密战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抗日烽火现丹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1915年7月出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38年3月,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年代,郭丹毅然投身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沙河是革命老区,沙河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近代以来,曾经多次高举义旗,反抗封建反动势力的压迫和剥削。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及政党的领导,斗争都遭到了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沙河产生了重大影响。1924年,沙河籍宗贞甫加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郭带轩、赵清正等沙河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夏,周庠受中共顺直省委指示,回沙河组建了中共善下村支部。同年7月,侯振亚受直南特委派遣,创建了中共沙河县委。中共沙河地方组织的创建和发展,给沙河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使得沙河县反帝反封建的学潮、农民运动和工人罢工的斗争此起彼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中共沙河县委重建后,沙河人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的新的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带领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开进沙河,开展英勇的抗日斗争,沙河县抗日政府在冀西特委的领导下建立起来。这个时期,是中共沙河地方组织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1月开始,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十三团和先锋支队先后开赴沙河县,开展抗日活动,同时先后在各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郭丹、王敏、翼风桐、纪占群等19名青年教师和学生,就在此时投身革命,参加八路军地方工作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家乡沙河,开始属冀西特委领导,后来先后属中共冀豫边地委、三地委和太行六地委领导。沙河党组织领导全县人民浴血奋战,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蚕食”和封锁,保卫了家乡,战胜了灾荒,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和许多先进知识青年,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经受了严峻的人生考验,迅速成长,分别走上了光辉的革命人生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青时期的郭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在抗日战争年代,就是河北太行地区的地下工作者。他的老家沙河县赞善村,有一名支持抗日的开明人士“伪保长”,是郭丹的老师,也有亲戚关系。郭丹从事了教师工作后,利用这个关系,他们多次开展抗日联络工作和护送我党地下工作人员的交通来往。这个工作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伪保长”为我党工作的身份一直没有暴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河北解放时,郭丹根据组织上的安排,离开当地调往石家庄工作。随着土改工作的深人开展,赞善村的土改也开始了。因为这个“伪保长”名义上是国民党的干部,为了避免误会,他也去了石家庄。当时石家庄还没解放,我党缺少药品,郭丹奉组织指示,派他去敌占区购买药品。但他被国民党查获逮捕后,以“通共”的罪名被敌人活埋了。由于当时形势复杂,战争还在进行,这位郭丹老师的“伪保长”的真实革命身份没来得及查证,一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合理的结论,一直背着“反革命分子”的罪名。直到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郭丹等人的奔走努力,出面证明,沙河县委终于给予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战争时期,在这场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决战中,县委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开展自卫战争,参军参战支前,打退了国民党的进攻,顺利进行了清算减租、反奸除恶、大生产、土地改革和整党整风运动,为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沙河先后有4000多名青壮年应征入伍,有数万人参加了支前工作,有上百名干部南下北上,支援新解放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涌现出许多功臣和英雄模范人物,先后有1943名沙河优秀儿女壮烈牺牲,有近千名战士光荣负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南下福建为人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于1938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河北省沙河县工委主席,1942年在敌占区搞地下工作。1945年任高邑县委宣传部部长,1948年调任河南林县,任中共林县县委宣传部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2月,他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任长江支队第五大队三中队中队长。1949年8月入闽,同年9月进入福建漳州后,先后任龙溪地委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共东山县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5月12日,解放东山的硝烟还没散尽,中共东山县委书记郭丹、县长张书田、公安局局长申保成等,就带领包括谷文昌等人的东山县工委100多个南下干部,迅速奔赴各个工作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任一区(城关)区委书记谷文昌、区长张金川带领干部进人东山县城;王虎、张国忠带领西埔区干部进驻西埔;罗全贵、王永邦带领前何区干部进驻前何。全县在三天内,各乡村都分别召开了群众庆祝大会,广泛向人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向投降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宣布了“约法八章”,要求他们弃暗投明,立功赎罪,服从人民政府法令,收缴武器,保存好各种文书档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上级和中共东山县委的坚强有力领导下,郭丹、张书田和谷文昌扎根基层,工作得力,得到群众和上级的一致好评。经过上级和东山县委慎重、长期的观察考核,谷文昌先后担任了东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和东山县副县长、县长。谷文昌和长江支队的其他战友,在全新的工作环境中一起迅速成长起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郭丹(前)与谷文昌(右)在东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山县流传着这样一个佳话:共产党干部“三个匠”,彻底改变了东山县贫穷落后的面貌。“三个匠”,指的就是出身于教书匠的东山县委书记郭丹,参加革命前是铁匠的东山县县长张书田,参加革命前是石匠的谷文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经是教师、经历过长期革命实践的郭丹,在新中国诞生的蓬勃初期,在东山县百废待兴、改天换地的工作期间,以一个能力强、有文化的县委书记形象,给东山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深人基层带领干群开始建设新东山,还经常将党中央和上级的各种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进行宣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人们回忆,郭丹在传达党和政府精神的大会上,经常不用讲稿,结合东山实际,把上级文件精神和东山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宣讲。他讲得深人浅出,鼓舞人心,让人们由衷佩服这个南下干部真有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爱人赵锋,也是长江支队五大队三中队队员,他们一起进驻东山县。1950年12月,东山县召开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东山县民主妇女联合会,赵锋当选为东山县第一届妇联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12月,郭丹调任龙溪地委任统战部副部长,后任地委统战部部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9月5日,东山县部分长江支队南下干部工作之余在海边。图中:1是郭丹;4是谷文昌;5是张书田;6是赵锋(郭丹妻子,时为东山县妇联主席);7是史英萍(谷文昌妻子,时在东山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南来北往无怨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开展,国家决定从福建抽调一批得力的南下干部支援各地工业建设。1954年7月,郭丹调任辽宁省沈阳玻璃厂任副厂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6年,郭丹又二度南下,调任湖南省株洲玻璃厂副厂长。郭丹在湖南株洲玻璃厂工作了十七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郭丹妻妹回忆:她招工进入株洲玻璃厂后,分配在钢化玻璃车间,上班需要“三班倒”,女孩子难以适应这种日夜颠倒的工作节奏,便向姐夫提出换个岗位。身为生产厂长的郭丹不但没给她安排轻松的工作岗位,还要求她要服从分配,积极工作,要遵守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绝不能搞特殊。后来钢化玻璃车间解散,她被分配到纤维车间,仍然是“三班倒”。郭丹和她时任厂劳资科科长的姐姐一起做她的工作:“你是团员,要吃苦在前,干一行爱一行。”在姐夫、姐姐的关心和教育引导下,她逐步成长为团支部书记、市先进工作者,后来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作为厂领导,从不摆架子,经常下车间,和工人谈心,了解情况,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他多年来从不休假,一年到头都在工厂工作,星期天也要去车间基层转转。女儿郭海燕回忆:父亲对厂里的职工十分关心爱护,有时连家里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都让父亲给了急需的职工。只要职工有困难,他都会用自己的工资去资助他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海燕:“父亲去世多年后,我回株洲玻璃厂,见到了当年的一些老领导和同事,他们对父亲都很怀念,对他的评价都很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革”期间,郭丹被错误地作为“走资派”被揪斗。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从事过地下斗争的经历,还被莫须有地扣上了“反革命分子”、“特务”的帽子,隔离审查,扣发工资,游街示众,拳打脚踢……一个投身革命几十年的老革命,竟然遭遇到非人折磨。郭丹妻子也无端受到牵连,解除工作,下放到车间里接受“劳动改造”。尽管如此,郭丹夫妇对党的信念绝不动摇,坚信党组织会给予自己清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组织上给郭丹补发了一笔那些年扣发的工资,但他一点儿都没有留,全部作为党费上交。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3年8月,刚从“文革”中“解放”的郭丹夫妇,调往山西一个大型企业——太原平板玻璃厂。郭丹担任厂长,妻子赵锋担任劳资科长。这一对伉俪情深的革命夫妻,与子女从此在太原扎根,一直工作至离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大女儿郭海燕回忆:“父亲在世时,事事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作表率,同时对我们子女严格要求,言传身教。父亲心里从来都是装着别人,装着工作。”郭海燕原先在株洲玻璃厂纤维车间干统计工作并兼卫生员。她调到太原平板玻璃厂后,却被安排在煤气车间,而且从事的是“三班倒”的工种。“三班倒”不要说女同志吃不消,就是男工人都不愿干而盼着换工作。郭海燕委屈得想不通,郭丹安慰女儿要起带头作用,坚持让她“三班倒”。直到郭海燕结婚怀孕了,才按照正常程序,调换到其他岗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唯一的儿子郭海洲,“文革”中下乡回到老家河北沙河老家插队,后来在当地选调安排工作。郭丹离休后,组织上为了方便照顾郭丹,主动提出将郭海洲调到父母亲身边。时任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是郭丹老乡,又是一起参加革命的亲密战友,两人的夫人也相识。只要郭丹开口,儿子调到太原好的机关单位,那是一件小事。但是,郭丹没有这个念头,而是直接将儿子调回太原平板玻璃厂,在企业中安排了一个普通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小女儿郭海鸥回忆:“父亲他不仅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一贯对子女们的教育和要求很严格。太原平板玻璃厂在太原这个大工业城市,也是个国企大厂。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是书记兼厂长,母亲又是劳资科长,我很想让他们给我安排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心想这是很容易的事。但父母亲说不能搞特殊化,硬是把我放到全厂生产最前线、条件最艰苦的原料车间,让我女孩子干破碎工。原料车间这工作,是玻璃厂的第一个工序,每天的工作就是粉碎石头,粉尘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海鸥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在全厂工作条件最差、环境最恶劣的原料车间当粉碎工,终日粉尘弥漫。后来她向父亲提出换到干净整洁的化验室去。父亲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教育她说一把手的子女要有带头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搞特殊化,坚持不给她调换工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赵锋夫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纵横南北为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赤胆忠心干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度南下又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片丹心照汗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丹从1938年参加革命,至1991年在太原逝世,从河北到福建,从东北到湖南;又到山西,服从组织,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奉献终生。郭丹的一生,真正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责任,真实体现了一个纯粹革命者的高尚品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章摘自《谷文昌和长江支队战友》一书第二卷本人作品,今略作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END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