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中国菜,悠悠名芳情—记黄慧珠老师二年级《中国美食》公开课

冬日曉痕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雨丝斜斜地织成薄纱,红色校门在雨幕中格外显眼。檐角铜铃被春风拂过,清越的声响在潮湿的空气里流淌。二年级教室里,孩子们的笑声穿透雨帘,与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交织成独特的春日乐章。黄慧珠老师手执教鞭,正引领学生们认读"煎、煮、拌、炖"等生字,黑板上“中国美食”的粉笔字在雨光中闪烁,恰似她23年如一日扎根老区教育的文化守望——以汉字为食材,用故事作调料,在孩子们心田烹制精神盛宴。</p> <p class="ql-block">一、深耕讲台二十三载,用热爱点亮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黄慧珠老师扎根革命老区教育一线已有23年。她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在本次《中国美食》公开课中,她巧妙将识字教学与饮食文化结合,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在趣味中触摸汉字的温度,感受家乡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二、课堂内外皆学问,沉浸式体验美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黄老师以“端午节快到了,我们可以用什么美食招待客人老师?”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翻开课本中的“美食菜单”。通过“开火车读菜名”“挑选蔬菜卡片”等活动,孩子们认读了“菠、煎、腐”等生字,初步感知了汉字与食材的关联。 </p><p class="ql-block"> 在“做菜”环节,黄老师化身为“美食讲解员”,通过现场演示“凉拌青瓜”,引导孩子们观察“拌”字的“扌”旁,理解“用手搅拌”的含义。她还借助动画展示“烤”“煮”等烹饪方法,让孩子们发现“火”“灬”偏旁与烹饪动作的联系。“原来汉字里藏着这么多秘密!”孩子们惊叹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美食牵起家乡情,文化厚植爱国心</p> <p class="ql-block">  在拓展环节,黄老师引导孩子们分享家乡美食。“我奶奶做的梅菜扣肉可香了!”“我们过年会做炸油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言语中充满对家乡的热爱。黄老师趁机说道:“每一道美食都是家乡的味道,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希望你们记住这些美味,在接下来的清明节和端午节把这些美食分享给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四、以食为媒传文明,老区教育绽新花</p> <p class="ql-block">  这堂充满烟火气的语文课,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了汉字,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课后,听课教师纷纷表示:“黄老师的课堂将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既落实了新课标要求,又让孩子感受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3年坚守,黄慧珠老师用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将知识与文化传递给一代又一代老区孩子。正如她所说:“美食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文明的密码。我愿做一根纽带,让孩子们通过美食与汉字,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  课后,林洁娜老师主持了评课活动,听课教师们一致认为黄老师的这节公开课实现了"文字与文化的双向解码",正如陈杰芳老师说:“这节课既落实了识字教学目标,又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  美美中国菜,悠悠名芳情。这堂充满温情与创意的公开课,不仅是一次汉字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文化的寻根之旅。在革命老区的校园里,中华文化的种子正悄然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