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讲到苏州“四大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许多国人都知道它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其知名度可以与长城、故宫相媲美;而对于喜欢欣赏山水园林风光者来说,则更是视其为江南古典园林的翘楚,每参观一次,都会由衷赞叹一次。其楼台亭阁、山石池水、曲桥香径、楹联匾额、花草树木,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变換,更是各呈特色,风姿绰约,五彩缤纷,万种风情,太迷人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朋友们既欣赏到苏州四名园景色,又有鲜明的记忆与感觉,我设想将四大园林的每个园林先作一个总体上介绍,然后就展示图片,标注每一个主要景点的名称与简单介绍,让大家快速浏览;而对各园中的重点景点,我会多注释一段文字,让有兴趣的朋友欣赏,但均不详细展示其景点的历史与典故,均是一笔带过,算是抛砖引玉,引导有兴趣的朋友自已过来苏州细细去观赏你喜欢的园林景点。还有,因四园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代表,好景色实在太多,为篇幅关系,不能多选,只选160張照片左右,供各位分享,恕请诸位谅解。</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是中国最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代表,位于苏州东北隅,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绝伦,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秫香馆、远香堂、香洲、松风水阁、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卅六鸳鸯馆、留听阁、倒影楼、与谁同坐轩等。</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门口</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入内圆洞门,显古园林优雅。</p> <p class="ql-block"> 进入拙政园,眼前你所见的是园的东部,以水为主,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假山为背景,楼、亭、桥、榭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 古宅院边上的修竹</p> <p class="ql-block"> 兰雪堂,是你入东园见到的第一座主要厅堂。兰雪堂的名称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寓意园主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道德境界。</p><p class="ql-block"> 兰雪堂是一座粉墙环绕的两层砖木结构清代建筑。因主人喜欢兰花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兰雪堂正中匾额“兰雪堂。</p><p class="ql-block"> 兰雪堂正厅南有巨大的漆雕屏风“拙政园全景图”。</p><p class="ql-block"> 左右两边柱子上有楹联。</p><p class="ql-block">右联: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酒留连,犹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p><p class="ql-block">左联:斯园乃吴下名区,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p> <p class="ql-block"> 厅北侧是一幅巨大的苏绣翠竹图,与厅南面漆雕全景图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东园内水塘、亭、榭。</p> <p class="ql-block"> 天泉亭</p> <p class="ql-block">秫香馆</p> <p class="ql-block">围墙、太湖石、古树</p> <p class="ql-block">园内依墙沿廊</p> <p class="ql-block"> 池边围廊</p> <p class="ql-block"> 芙蓉榭</p> <p class="ql-block"> 绕过去,現在进入园的中部了,这是“梧竹幽居”。</p> <p class="ql-block"> 绣绮亭,位于中部假山高处,旁边有一棵百年枫杨树。亭名出自杜甫的诗句“绮绣相辗转, 琳琅愈青荧”。绣绮亭建于拙政园明代建园初,甚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 中部的枇杷园</p> <p class="ql-block"> 远香堂,为中园主体建筑,在水池南,是整个园林核心建筑之一,面阔三间。北面有一个宽敞的临水平台,池水清澈见底,池中遍植荷花。</p> <p class="ql-block"> 远香堂,名取北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p><p class="ql-block"> 远香堂有一副著名的长联:</p><p class="ql-block">上联: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p><p class="ql-block">下联: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p><p class="ql-block"> 此对联由晚清状元陆润庠书写,后因损毁,由女书法家萧闲(康有为唯一入室女弟子)补书。</p> <p class="ql-block"> 中园内的“香洲”,是拙政园中部的一座经典舫形建筑,位于远香堂的西北侧,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分为头舱、中舱和尾舱三部分,造型融合了亭、台、楼、阁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玉兰堂</p> <p class="ql-block">松风水阁</p> <p class="ql-block"> 缀云峰,系太湖石。位于兰雪堂北,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取名“联璧”缀云峰”,明代已有。为园中主要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池上的“小飞虹”曲桥</p> <p class="ql-block"> 现游览进入园的西部</p> <p class="ql-block"> 西园中的“三十六鸳鸯館”。</p><p class="ql-block"> “三十六鸳鸯馆”为苏州拙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留听阁”,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此名字是取自李商隐的那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p> <p class="ql-block"> 留听阁内景,布置精致,优雅、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p> <p class="ql-block">倒影楼</p> <p class="ql-block"> “与谁同坐轩”,为一小亭,外型如古代一帽子。</p> <p class="ql-block"> “与谁同坐轩”内,桌、窗、门、匾额,乃至沿湖坐靠栏杆,皆为扇形设计,小巧玲珑,两侧门洞形式精巧。轩名取自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p> <p class="ql-block"> 旁边小院,有一幽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西园的池岸建筑</p> <p class="ql-block">藕香榭</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见山楼</p><p class="ql-block"> 词出晋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三面环水,楼与雪香云蔚亭、倚玉轩、微观楼隔岸相望, 景色层出,依稀入画。相传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在此处治事。</p> <p class="ql-block"> 西园内宅院、厅堂,</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的一个南出口。(在苏州园林博物馆隔壁)</p> <p class="ql-block">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p><p class="ql-block"> 狮子林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弟子们为其师天如禅师所建。至元末明初,天如禅师谢世以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民国六年,为上海商人贝润生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贝润生民国三十四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1953年,贝焕章及亲属将狮子林捐献给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狮子林园内以假山叠石为主体,园有乾隆皇帝写匾额16处;厅、堂、殿、阁、亭、榭、斋、轩20余处。其主要景点有燕誉堂、花蓝厅、问梅阁、石舫、古五松园等。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p> <p class="ql-block"> 狮子林是为纪念元代天如禅师,由其弟子而建。天如禅师的师傅为中峰和尚,因天如禅师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己的师傅与得道地,故取名“师子林”。又因园内多怪石,形如狮子,亦名“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对狮子林情有独钟,曾五次游览过狮子林,题诗,作画,写文章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进口即见一大厅</p> <p class="ql-block"> 厅堂匾额书:云林逸韵。此堂原为祠堂,现为迎客厅。哈哈,厅堂上有两个铜铸狮子,意味此处是“狮子林”吧!</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主厅燕誉堂的圆洞门</p> <p class="ql-block"> 燕誉堂,是园主宴请宾客场所。“燕”通“宴”,取《诗经·车辖》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句意。 </p><p class="ql-block"> 此为主客厅,系招待男宾的。</p> <p class="ql-block"> 燕誉堂布置得清雅、高洁,此为厅堂两侧座位摆设。</p> <p class="ql-block"> 燕誉堂后厅,屏上挂“绿玉青瑶之馆”横匾。为女主人招待女宾之处。“绿玉”指水,“青瑶”指假山。匾下屏门上刻《狮子林图》。</p> <p class="ql-block"> 燕誉堂前院子里是卵石拼图,成“福”字;周边还拼成六只蝙蝠,以意喻福祥临门。</p> <p class="ql-block"> 小方厅,名“园涉成趣”,取意于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句,为歇山式 ,敞通式建筑,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 、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小方厅廊道上一趣石。</p><p class="ql-block"> 小方厅与长方亭共用一墙,中间彩色玻璃窗亦共用。方厅窗下一长桌,桌两旁置高几,几上置青花瓷盆,植时花。</p> <p class="ql-block"> 小方厅堂。两边楹联:石品调天标题海岳,钟闻古寺境接嫏嬛。</p> <p class="ql-block"> 狮子林内多假山趣石,最有名的为九狮峰。</p><p class="ql-block"> 九狮峰石位于燕誉堂后小方厅的北庭院靠北墙的花坛内,此石峰嶙峋多孔,形态俯仰多变,气势雄伟如狮子。据说依稀可见九头不同姿态的小狮子,似在嬉耍,故名“九狮峰”。</p> <p class="ql-block"> 过圆洞门,看过去又是一景观洞天。</p> <p class="ql-block"> “揖峰指柏轩”是园内主要厅堂,楼式建筑,轩面正对小水池和湖石假山。</p> <p class="ql-block"> “揖峰指柏轩”主厅堂</p><p class="ql-block"> 轩内的匾额“揖峰指柏”取自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寓意对峰石的热爱和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指柏轩的名称来源于佛教禅宗。揖峰指柏轩原本是狮子林内讲经说法的场所,后来成为客厅和写诗作画的地方。轩内“揖峰指柏”匾额,由晚清著名学者王同愈所书。</p> <p class="ql-block"> 假山、枯树、石笋,构成一幅古朴的图面。</p> <p class="ql-block"> 花篮厅,本处原为临池荷花厅,后焚毁,系重建,有垂花柱,故改为名花篮厅。</p> <p class="ql-block"> 厅堂上有“水殿风来”横匾</p> <p class="ql-block"> 横匾“水殿风来”取自苏东坡“水殿风来暗香满”句。水边的房屋在微风中可闻到荷香阵阵,为夏天赏荷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据说古时园中有五棵松树,狮子林即也曾名“五松园”,现时此五松已不知所踪。松树岁寒不凋,凌风劲节,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故世人常以松自喻,寓托抒怀,匾额亦可作如是观。</p> <p class="ql-block"> 水池边的一片假山</p> <p class="ql-block"> 水池边上的“真趣亭”</p> <p class="ql-block"> 真趣亭位于水池南岸,面对假山。</p><p class="ql-block"> 1765年,乾隆皇帝游狮子林,甚感有趣,赐“真趣”匾。园主修建此厅,取名“真趣”亭。亭内悬挂金底绿字乾隆御笔“真趣”匾。</p><p class="ql-block"> 亭内有6扇屏风,系清代名家作品。</p> <p class="ql-block"> 园中的石坊船</p> <p class="ql-block"> 石舫,造型逼真,彩色玻璃,木雕窗饰,位于水池边。可以欣赏“柳絮池塘春暖;藕花风露霄凉”。</p> <p class="ql-block"> 游人在石坊船头拍照</p> <p class="ql-block"> 曲桥亭阁</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亭上题词“观瀑”,故又名“观瀑亭”。</p> <p class="ql-block"> “问梅阁”位于园西部假山上,南北两端有走廊相连。其取名与佛教禅意有关。</p> <p class="ql-block"> 水池边一小亭。没进去,不知其名。</p> <p class="ql-block"> 廊道上墙壁通透梅雀窗</p> <p class="ql-block"> “立雪堂”,原为讲经场所。取佛教禅宗慧可雪地断臂立志参拜达摩祖师的故事,以弘扬尊师求学精神,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 立雪堂厅屋悬挂的匾额:立雪。</p> <p class="ql-block"> 狮子林里有御碑亭,亭里有乾隆皇帝御碑与赞颂诗。</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载,乾隆皇帝曾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模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以后,又命苏州织造绘编狮子林图挂屏,最后,又在承德避水山庄仿建一座狮子林,可见乾隆皇帝对狮子林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狮子林以湖石假山闻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一,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幽深,曲折盘旋,如入迷阵。假山洞顶奇峰怪石林立,石笋参天,千姿百态,各显神趣。为篇幅关系,我删去好几张自已很喜欢的假山奇石照片。</p>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之一。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前美丽的山石花木盆景</p>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历史上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园宅结合,是苏州园林中较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宅居部分有四进,主要有: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p><p class="ql-block"> 网师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入园迎客厅屏,堂匾“清能早达”为现代书法家所题。</p> <p class="ql-block"> 明清古宅墙门,精雕细作的砖石门庭,门框上刻:“藻耀高翔”四字。</p>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的主建筑:万卷堂。过去是园主接待客人之处。万卷堂,意为藏万卷书。</p> <p class="ql-block"> 万卷堂前厅布置</p> <p class="ql-block"> 厅堂正匾“万卷堂”为文徵明所书,两旁楹联:紫髯衣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雷。</p> <p class="ql-block"> 二进宅门洞,砖雕门框上方刻:竹松承茂。</p> <p class="ql-block"> 主建筑:撷秀楼</p><p class="ql-block"> 厅堂悬俞樾题书的匾额“撷秀楼”。对联为:“山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具有自然山野,清闲悠然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撷秀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 梯云室前的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 梯云室。室名取自唐代《宣室志》故事,梯云取月之意。</p> <p class="ql-block"> 梯云室,装饰豪华、精致,据说家具、门窗等材料皆为红木与金丝楠木。</p> <p class="ql-block"> 更有奇趣的一块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 墙角一侧</p> <p class="ql-block"> 庭院壁上书:香睡春浓。</p> <p class="ql-block"> 像鹰,又像狮的假山石。</p> <p class="ql-block"> 修竹</p> <p class="ql-block"> 厅前庭的玉兰花树</p> <p class="ql-block"> 庭院小景与一口古井</p> <p class="ql-block"> “集虚斋”,木雕花格长门屏。</p> <p class="ql-block"> 集虚斋,取《庄子·人间世》“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即清除思想上的杂念,让心头澄澈明朗,为修身养性之所,是园主之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 “看松读画轩”</p> <p class="ql-block"> 其轩前的古松</p> <p class="ql-block"> 园内水池如镜</p> <p class="ql-block"> 殿春簃,是一座具有明代庭园特色的独立小院。很有名气,曾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型建造一中国式庭院。</p> <p class="ql-block"> 此处原为芍药圃。殿春为春末,取其意,名为“殿春园”,为一书斋庭院。</p> <p class="ql-block"> 书斋一隅</p> <p class="ql-block"> 依墙半边亭</p> <p class="ql-block"> 进入此洞门,能见“真意”景色。</p> <p class="ql-block"> 水池平静如镜,景物倒映,极美啦!</p> <p class="ql-block"> 小山丛桂轩是网师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位于池塘的南面,形似四面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玉椀金盘</p> <p class="ql-block"> 蹈和馆,取“蹈和履真”安吉之意。此馆与小山从桂轩、琴楼组成一幽静清雅书读小庭院。</p> <p class="ql-block"> 蹈和馆休憇小室</p> <p class="ql-block"> 入眼帘的园林美景</p>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外,意犹未尽,再留一張外景。</p> <p class="ql-block">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p><p class="ql-block">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之一,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厅堂庭院建筑取胜,北部陈列数百盆朴拙苍奇的盆景,一派田园风光。西部颇有山林野趣,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p> <p class="ql-block"> 留园入园处,大厅中一整幅彩石屏风:天下名园”,引人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 山水画般的院墙环境布置</p> <p class="ql-block"> 留园,开始正式进入你的游览眼帘。</p> <p class="ql-block"> 进口后从右边往内走,走廊左边圆洞门外即是一片假山湖池、亭台楼阁。</p> <p class="ql-block"> 入你眼帘的是一片叫不出名的楼台亭阁、水榭曲桥,美景花树。拍摄下来先欣赏吧,等下能对号的就对号。</p> <p class="ql-block"> 往右边观光,先参观留园主建筑:五峰仙館与揖峰轩。</p> <p class="ql-block"> 五峰仙館,曾名“后乐堂”,后为“传经堂”。</p><p class="ql-block"> 明代盛氏因得文徵明停云馆藏石,由吴大澄书其额,更名“五峰仙馆。</p> <p class="ql-block"> 五峰仙馆”大厅面阔五开间,高大豪华,由于梁柱及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厅内装修精丽,陈设雅洁大方,为江南厅堂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五峰仙馆厅堂(左侧)</p> <p class="ql-block"> 五峰仙馆厅堂(右侧)</p> <p class="ql-block"> 石林小院,为当年为园主刘恕观赏湖石的小院。因仰慕宋代词人石林居士叶梦得而名,表露对奇峰异石的钟爱之情。营造的小庭院有深深几许的独特景象,体现了园林小中见大、密中见疏、步移景变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石林小院沿廊闲歇处,精致的三扇窗,窗外有景。</p> <p class="ql-block"> 小院中心有一奇石,在不大的小院中,布置各种小巧幽雅的花石庭景,通过敞廊、漏窗、金石书桌、短墙、围栏,形成一幅幅精致典雅的文人读书环境。</p> <p class="ql-block"> 冠云楼,是留园内的一座重要建筑。冠云楼得名于“冠云峰”,这座楼为观冠云峰而设,原名为“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为“仙苑停云”,为三开间五架屋,古香古朴。</p> <p class="ql-block"> 冠云楼的“奇石寿太古”堂,堂中有一幅冠云峰图。</p> <p class="ql-block"> 冠云峰石园景。</p><p class="ql-block"> 留园东北部院落中耸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p> <p class="ql-block"> 冠云峰石。</p><p class="ql-block"> 冠云峰石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冠云峰是太湖石中的绝品,集“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被誉为江南四大奇石之一。其高约三丈,是苏州地区现存最高的湖石峰。</p> <p class="ql-block"> 冠云亭</p> <p class="ql-block"> 又一块奇石:岫云峰石</p> <p class="ql-block"> 冠云楼下厅堂中壁上嵌有一鱼化石,上有匾书“仙苑停云”。</p><p class="ql-block"> 魚化石壁,为真实鱼化石,据说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p> <p class="ql-block"> “又一村”圆洞门,进入盆景园。</p> <p class="ql-block"> 留园盆景园占地1500多平方米,与虎丘、拙政园、万景山庄为苏州四大盆景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内小屋一一小桃坞。</p> <p class="ql-block"> 清风池馆,留园内的一处著名景点。其名称来源于《诗经》中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以及宋代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p> <p class="ql-block"> “可亭”,园内一景,立于假山上,呈凌空欲飞之势。位于留园中部山池池北假山上,为六角飞檐攒尖顶亭。</p> <p class="ql-block"> “断霞峰”假山石</p> <p class="ql-block"> 池边</p> <p class="ql-block"> “涵碧山房”,位于留园中心、池南岸面池的一座主建筑。</p> <p class="ql-block"> 涵碧山房,因建筑面池,水清如碧,宛如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己变红”,取名“涵碧山房”。</p> <p class="ql-block"> “明瑟楼”,面池,紧依涵碧山房。</p> <p class="ql-block"> “明瑟楼.恰航”厅堂。此楼为二层楼,近水而筑,造型精巧,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p><p class="ql-block"> 楼下方室名“恰航”,取杜甫《南邻》“野航恰受两三人”诗句意。人憩其中,仿佛置身舟中。</p> <p class="ql-block"> 厅堂中雅致的摆设</p> <p class="ql-block"> “曲溪楼”,位于涵碧山房东边,隔水相望。 </p> <p class="ql-block"> 再回看一下留园小池景色</p> <p class="ql-block"> 雅室留影</p> <p class="ql-block"> 留园</p> <p class="ql-block">编后感</p><p class="ql-block"> 在江南的烟雨朦胧中,我踏入了苏州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在一步一景中,感受着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拙政园,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踏入园中,满眼皆是绿意,那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盘,将蓝天、白云、翠竹、红花都融入其中。沿着曲折的小径漫步,每一步都能发现不同的景致。那回廊曲桥,紧而不挤,疏密得宜,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站在远香堂前,望着开阔的山池,心中顿感豁然开朗。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仿佛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狮子林则以假山闻名于世,被誉为“假山王国”。园内的假山千姿百态,如入迷阵,仿佛每一块石头都有生命,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穿梭于假山之间,时而抬头仰望奇峰怪石,时而低头穿过狭窄的洞穴,仿佛在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那些石头的形状各异,有的像狮子起舞,有的像仙人指路,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园中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等,错落有致,与假山相得益彰。在这里,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地在石头迷宫中奔跑、嬉戏,感受着那份纯真的快乐。网师园则以小巧精致著称,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州的古城之中。园内的山水相映,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漫步在园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那池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亭台楼阁,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而园中的傍晚的景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夕阳映照下,园林的轮廓更加清晰,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据告,园中有时还会安排各种苏州传统文化的表演,如江南丝竹、昆曲、评弹等,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留园则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其布局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堪称园林中的典范。园内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冠云峰是留园的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园中的长廊更是别具一格,墙壁上嵌满了各种精美的砖雕,让人目不暇接。漫步在长廊中,仿佛在欣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每一幅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我赞扬这四大名园,各有特色,各有韵味,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深刻感觉到四大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们以“文人写意山水园”为特色,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无不蕴含着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例如,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布局平淡疏朗,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狮子林则以奇石著称,反映了佛教禅宗的意境。苏州四大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们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叠山理水、借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出“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建筑形式多样,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更者,苏州园林多为文人雅士所建,是文人文化的物质载体。园林中的匾额、楹联、书画等,体现了文人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品味。苏州园林也是江南文化的象征和浓缩,它们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历史、风俗和生活方式。其建筑风格、植物配置和景观布局,都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精致与雅致。</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不仅是江南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在艺术、哲学、建筑、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的最亮丽的窗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古典园林创造了诗一般的梦幻境界,是文人雅士始终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归宿,折射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道法自然,体现出了优雅精致的东方智慧,温文内敛的精神气质。</p><p class="ql-block"> 我赞扬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为我们中国拥有这些文化艺术园林建筑瑰宝而骄傲和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oli (锋)</p><p class="ql-block">2025.03.31.于宁波(初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