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探秘(一)

每文

<p class="ql-block">  庆幸,机舱未满座,同行的旅友们享受了躺着乘飞机的航行。历经十多个小时的漫长旅程,当机舱内灯光亮起,大家缓缓从甜美的梦乡苏醒。舷窗外晨曦正悄然晕染天边,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金色的光芒将整个天际瞬间染成一片绚烂,美轮美奂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气势磅礴,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 3月21日上午7点不到,飞机稳稳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顺利地提取行李、过关、登上大巴。当地导游阿明,络腮胡、幽默风趣、一口流利中文的埃及人,热情欢迎我们并做了自我介绍,而后,直奔埃及之旅的首站——吉萨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大巴行驶四十多分钟,窗外的景象映入眼帘,道路设施陈旧落后,建筑物毫无规划,零乱无序,外墙陈旧斑驳,更让人诧异的是,城市周边与民居界线并不清晰的那些看似拆迁废墟的破旧建筑,竟然是墓地,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深深的文化震撼,它提醒我们,这片土地承载着与我们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文化与历史。</p> <p class="ql-block">  纵览世界文明的长河,埃及金字塔无疑傲立在世界十大文明遗产的前列。埃及境内现存大大小小金字塔100多座,而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的。原塔高146.59米,历经岁月洗礼,现高仍达136.5米,它由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达2.5吨。阿明说出了一组胡夫金字塔与地球、月亮相关的神奇数据:胡夫金字塔的高度乘以10亿,大约等同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胡夫金字塔所在的子午线,恰好把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一分为二;金字塔的底面积除以两倍的塔高,所得之商约为3.14,竟与圆周率极为相近。</p><p class="ql-block"> 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者,阿明向我们叙述了诸多传说。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杰作,毕竟以当时古埃及的技术条件,要完成如此浩大且精密的工程,实在难以想象。还有传说称,是一群拥有神秘力量、受神指引帮助的工匠完成了这项伟大创举。</p><p class="ql-block"> 吉萨有不少金字塔,其中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有3座。我们围绕着金字塔漫步,从不同角度与之合影留念。金字塔脚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每个人都不远万里奔赴而来,只为一睹它的风采,大家惊叹感慨之余,心中满是无限敬畏。我以为,这些传说有的源于人们对金字塔神秘的敬畏与想象,有的或许并无科学依据,但它们都无疑为胡夫金字塔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提及埃及,想必无人不知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它与金字塔齐名,凭借诸多神秘故事和传说,跻身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列。它与胡夫金字塔近在咫尺,从正面视角望去,二者同框,画面震撼。阿明介绍说,它曾被漫漫黄沙掩埋,后来那些既被称为考古学家,又被诟病为盗墓贼的人,让它重见天日。如今,塑像已饱受风化侵蚀,面部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唇等已模糊难辨,身体部分的岩石也出现剥落与裂缝。尽管岁月无情,但远远眺望,它的神韵依旧威武不凡,岁月的痕迹反倒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在吉萨一家能望见金字塔的餐厅,品尝了抵达埃及后的第一餐。自助餐,味道竟出乎意料的不错,完全没有在国内听闻的那般不堪。菜品主要以西式为主,大众口味,吃起来并无违和感。</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首先来到一家纸沙草画展示馆。一位五官精致、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漂亮姑娘热情接待了我们。纸沙草这种生长在尼罗河流域的水生植物,经过切片、叠放、浸泡、捶打、挤压、晾干等一道道精细工序,最终成为纸沙草纸。在古埃及,它被广泛用于书写、绘画及记录各类信息,其制作技艺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是古埃及文明重要的文化承载者。文明古国之所以冠以“文明”之名,文字的诞生意义重大,而作为文字载体的纸,更是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拥堵、杂乱且污秽的街道中艰难穿行,我们来到开罗的哈利利集市。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得不承认,这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已被历史车轮无情碾压,沦为落后之域,文明仿佛只是远古的传说。先后有十个国家和民族对其侵占,两千多年的抽血榨汁般奴役、殖民,直到1956年才重获自主独立。你方唱罢我登场,频繁更迭的管理,专制、军管之下,谈何发展?民生凋零,国家贫弱,作为同样来自文明古国的东方游客,不禁为之叹息一声。</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我们返回开罗机场,搭乘埃及国内航班,经过1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南方旅游城市阿斯旺,入住尼罗河上的游轮,我们的旅程将沿着美丽的尼罗河从南向北顺流而下,开启新的探寻之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古庙神韵</p><p class="ql-block"> 次日,天边才刚泛出鱼肚白,我们便迎着晨曦踏上旅程。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当那片碧绿如宝石般的纳赛尔湖映入眼帘时,阿布辛贝神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圣地,终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p> <p class="ql-block">  果然不负盛名,神庙依傍山体开凿而成,始建于古埃及辉煌的第 19 王朝,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 1257 年为虔诚供奉太阳神精心打造的杰作。神庙由一大一小两座庙宇组成,大神庙是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小神庙则是为拉美西斯二世钟爱的皇后纳芙尔塔丽的女神庙。</p><p class="ql-block">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阿斯旺水坝的兴建,为了守护人类文明的瑰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大规模的拯救行动,成功将神庙向高处迁移,并恢复至原状。远远眺望,大神庙正面那四尊高大的坐姿浮雕清晰可见,小神庙门口有六尊站立的浮雕,它们赋予神庙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气质,让人感受到震撼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  踏入神庙内部,仿佛踏入了一座艺术的殿堂,众多精美的雕塑和雕刻图案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作为普通游客,我们站在这些伟大的艺术品面前,除了满心的赞美与感慨,更多的是深深的折服,折服于古埃及人那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这座神庙,还有一个堪称奇迹的奇妙现象。每年的 2 月 22 日,这个拉美西斯二世诞辰的特殊日子,以及 10 月 22 日他的登基日,旭日的霞光仿佛受到神秘力量的指引,会精准无误地从神庙大门倾洒而入,沿着深邃的庙廊一路前行,温柔地依次洒落在神庙尽头右边三座雕像的周身,为它们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这一奇妙景象会持续长达 20 分钟之久,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最左边的冥界之神普塔赫雕像却始终隐匿在黑暗之中,仿佛刻意与光明保持着距离。这一奇观绝非偶然,它充分展示了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星象学等领域登峰造极的卓越智慧和精确造诣,让人不禁对他们的伟大创造肃然起敬,惊叹连连,它当之无愧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前苏联援助下,建成的一项伟大工程 —— 阿斯旺水电站大坝参观,大家纷纷在此拍照留影。在前往大坝的途中,我与导游阿明交谈起来,出于好奇,我问他对苏联这个国家有着怎样的感觉。阿明几乎不假思索,回答道,埃及应该感谢苏联的支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前苏联不仅在埃及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曾对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了从人力、物力到技术的全面支援,这些援助对于中国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元,既存在基于利益的考量,同时也不乏出于人类良知的互助。在评判国际关系时,绝不能片面地只听取一方言论,而应全面、客观地去审视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随后,话题一转,我又询问阿明,对于埃及众多国宝陈列在欧洲国家博物馆这件事,他是如何看待的。阿明认为这种情况挺好,他觉得如此一来,古埃及的瑰宝能够得到妥善保存。这一观点,与我们国内面对类似情况时,往往会融入阶级仇、民族恨观念的反应相比,似乎显得宽容和现实。我们在坚持民族情感与立场的同时,也应当尝试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不同观点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更理性、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历史遗留问题,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更好地面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一路向北参观了菲莱神庙。这座神庙始建于公元前 4 世纪,历经托勒密王朝(希腊化时期)和罗马帝国统治,形成了独特的混合风格,是古埃及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跨越千年,建筑艺术融合了多元文化,展现出古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与强大包容性。然而,菲莱神庙同样受阿斯旺大坝建设的影响,原址被淹没,后迁移至 500 米外的艾格里卡岛重建,得以继续向世人展示它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我们抵达科翁坡。在夜灯的映照下,我们跟着阿明游览了科翁坡神庙。这座神庙的核心特色在于双神分治的建筑布局。这里曾是鳄鱼神索贝克的祭祀中心,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化统治者将鹰神荷鲁斯的崇拜引入,形成了双神共祀的独特格局。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合,为科翁坡神庙增添了别样的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一天充实而精彩的行程终于在晚上当地时间 8 点结束。我们在科翁坡的尼罗河边回到一路顺流北下的游轮。伴随着一天的疲惫,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进入梦乡。游轮载着我们在夜色中航行,继续探寻古埃及文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一路向北</p><p class="ql-block"> 23日清晨,游船缓缓行至埃德夫。我们在尼罗河初升旭日的映照下上岸,坐上马车,向着荷鲁斯神庙疾驰而去。</p> <p class="ql-block">  抵达目的地后,阿明为我们讲述了古埃及神话中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荷鲁斯与赛特之间的恩怨情仇。荷鲁斯是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儿子,赛特则是奥西里斯的亲弟弟。在奥西里斯统治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然而,赛特却因嫉妒之心作祟,残忍地杀害了奥西里斯,并将其尸体分割成多块,抛入尼罗河中。荷鲁斯长大后,得知了父亲的悲惨遭遇,复仇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起,一场惊心动魄、旷日持久的争斗就此拉开帷幕。最终,在众神的协助下,荷鲁斯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进荷鲁斯神庙,墙壁上的壁画宛如生动的连环画,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看着这些壁画,不禁让人感慨,在权力和欲望的诱惑下,兄弟之情、叔侄之亲竟如此不堪一击。回首世界历史,同室操戈的悲剧屡见不鲜,权力和欲望就像隐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恶魔,时刻威胁着和平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返回游船,我看到四层平台泳池边已有几位老外褪去衣物,悠然地晒起了日光浴。我站在平台上,只见两岸随风摇曳的棕榈树和延绵的绿洲簇拥着碧绿清澈的尼罗河水,河水优雅静谧地流淌着。远处黄褐色的沙漠、山梁与尼罗河沿岸绿色色泽分明,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情此景,让我不禁回想起四十多年前学习许国璋英语时,书中对尼罗河篇章的描述。此刻,美景与回忆交织,我的心绪宁静而惬意,沉醉其中,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  24日,船行至卢克索。这座在古埃及被称作底比斯的城市,曾经是古埃及的首都,古埃及文明的盛衰在此一一演绎。</p><p class="ql-block"> 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法老和贵族的主要陵墓区,位于卢克索城南尼罗河西岸的大山谷之中。陵墓依山而建,深入地下,入口常常开在半山腰,有狭窄的通道蜿蜒通向深处。墓室内装饰极为华丽,墙壁和天花板布满了壁画和象形文字,色彩鲜艳夺目,虽历经千年却依旧光彩照人,而且墓内还藏有大量稀世珍宝。无怪乎帝王谷发现的64座法老陵墓中,除了1座因位置隐蔽而幸免于难外,其余63座均被盗挖。</p> <p class="ql-block">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堪称古埃及建筑艺术的杰作,它坐落于埃及卢克索市西岸的悬崖上,地处底比斯卫城的最北端。这位可与中国武则天相媲美的女王,当年权倾朝野,盛极一时。这座神庙摒弃了传统的布局和造型,完全依据山崖谷地的环境设计成叠升的三层,庙内各种廊庑的墙面上绘有华丽的彩绘壁画和浮雕,内容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  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庙位于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的原野上,神庙前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高达20米,由重达1000吨的一整块石材雕刻而成,由于长期风化,面部已难以辨认。在古希腊 - 罗马帝国时期,人们误以为这是非洲国王门农的雕像,因此称之为“门农巨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神庙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今已基本无存,仅剩下门前的两尊巨像,孤独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卢克索卡纳克神庙,这里是太阳神阿蒙的崇拜中心。岁月的风霜无情地侵蚀着这座古老的神庙,和我们之前参观过的那些神庙一样,如今的卡纳克神庙只剩下断壁残垣,一片废墟。尽管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修复,却始终难以重现它昔日的辉煌。然而,即便如此,它独特的魅力依然无法被掩盖。阿明指着那些硕大无比的雕塑、石柱、石墙,感慨地说:“现代人常常在想象,当年古埃及人究竟是如何建造这些伟大建筑的。有人认为是靠最原始的人拉肩挑,但这么庞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精密的工具,以及高效统一的现场协调合作,实在是难以想象。我觉得,古埃及一定拥有超越现代认知的工艺和科技手段。” 站在这片古老的文明遗址面前,我不仅为它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所震撼,更为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深感钦佩。</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来到尼罗河,搭上当地的风帆船,沐浴在夕阳之下。落日余晖洒在身上,微风拂面,风帆高高扬起,鼓乐声此起彼伏。我们沉醉在异国他乡的美丽风光之中,深感人生短暂,应当尽情释放生命的活力,珍惜当下的每一刻。</p> <p class="ql-block">  全陪孟导还为我们安排了品尝当地闻名的甘蔗汁,随后乘坐马车在卢克索城区穿街走巷,让我们对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