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之行(一)

石歌

<p class="ql-block">雷燕的弟弟雷健、弟媳张玲、堂妹雷敏、堂妹婿于昌平应邀来南通作客並在江苏旅游。3月29日乘机从成都天府机场抵达南通兴东机场,曾志石前往接机。</p> <p class="ql-block">29日晩上曾雷、黄倩、曾熙文一家在海门紫园酒店设宴欢迎。</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曾志石驾车携4人去南通洲际梦幻岛游玩。</p><p class="ql-block">南通洲际梦幻岛是南通市一处以生态景观和主题体验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位于通州区五接镇开沙岛,依托长江入海口的自然风光,融合园林艺术与现代休闲元素,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打卡地。</p><p class="ql-block">梦幻岛主要景点有樱花谷:春季樱花盛放,河道两岸樱花与拱桥相映成趣。桃花岛:种植30余种桃花,如龙柱碧桃、垂枝碧桃,展现古典园林意境。还有紫藤苑、水杉林、火山群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日下午,结束梦幻岛游览的回程途中,顺道去唐闸古镇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唐闸,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地处南通市西北,通扬运河与港闸河交汇处,自1895年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现代化的征程。清末状元张謇以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兴国思想,在唐闸建工厂、办学校、修公园、造公路,按照近代城市的理想,自己规划建起了一座工业城镇,一个中国式乌托邦。近年来,唐闸坚持以工业文化为底蕴,以民国市井风貌为载体,围绕遗产博览、创意旅游、品质度假等功能,努力打造“工业文明活化石、文化创意新天地、休息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生集团”)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其前身为大生纱厂,由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的创立与张謇的“实业救国”理念密不可分。19世纪末,中国国势衰微,张謇放弃仕途,投身实业,希望通过发展现代工业振兴国家。他将企业命名为“大生”,取自《周易·系辞》中“天地之大德曰生”,寓意以实业造福民生,体现儒家“为生民立命”的情怀。 </p><p class="ql-block">大生纱厂选址南通唐闸镇,通过机器化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作坊,成为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之一。其成功不仅推动了南通工业化进程,还带动了周边盐垦、交通、教育等产业的综合发展。</p><p class="ql-block">目前,大生集团已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纺织仍为主业,拥有40万纱锭、533台布机,年产混纺纱线4万吨、高档面料6000万米,特色家纺产品(毛毯、羊毛被等)年产量达数百万件。</p><p class="ql-block">延伸产业涵盖染色、印花、服饰、文化产业、汽车销售服务等领域,资产总额28亿元,控股12家公司。</p><p class="ql-block">大生集团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活标本”,是中国唯一横跨三个世纪、完整传承的纺织企业。</p><p class="ql-block">大生集团不仅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缩影,更展现了民族企业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初心、创新求变,持续为社会发展注入动力。</p> <p class="ql-block">大生码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遗存,位于江苏南通唐闸古镇,由清末实业家张謇于1906年主持建造,1907年完工,是大生纱厂的核心运输枢纽。</p><p class="ql-block">大生码头最初为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服务,是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的重要通道。码头通过天生港连接长江主航道,棉纱、设备等物资经此转运,支撑了纱厂的快速发展。其牌坊原为四柱三门式建筑,题有“大生马头”四字(“码”字无石旁),由张謇亲笔书写,后因历史原因在“文革”期间被拆除,1995年按原比例重建,并抬高了0.2米以适应当代景观需求。</p><p class="ql-block">大生码头于2019年入选“江苏最美运河地标”,其牌坊与钟楼、公事厅等构成国家级文保单位群。近年来,唐闸古镇因工业遗存风貌成为影视剧热门取景地,吸引游客体验“工业+文旅”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大生码头既是张謇实业报国的实物见证,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缩影。其建筑细节中的巧妙寓意、历史事件中的红色基因,以及作为现代文旅地标的转型,共同诠释了南通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城市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是由大达电机碾米公司经保护性修缮改造而成。这里将活字印刷、古法造纸、凸版印刷、丝</p><p class="ql-block">传承 手造 匠心 化、感受汉字之美。 网印刷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开发成生动有趣的体验课程,让停留在课本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游客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大达内河轮册公司,位于唐闸北市街,坐西朝东。面向通扬运河。1903年,张赛鉴于外商小轮航行内河,既失主权,又伤民心,同时为了适应大生系统企业日益繁忙的运输需要,成立大生内河轮船公司,初创时定名为通州大达小轮船公司(后改为大达内河轮船有限公司),公司设总办事处,购置轮船,抱轮,专营江苏境内江北里下河至镇江一带航逆客约,至1918年,已拥有10多条航线及轮船35艘,公司现存唐闸北川桥畔老办公楼一座,为两层西式楼房,共8大间,整体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1895园区以油脂厂等张謇创办的早期工业企业旧址为主题,在保持当年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旧时风貌的基础上,加强了博览、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设,建筑以厂房建筑、办公建筑和工业设备车间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文物保护建筑和零星分布多种遗留的工业设备,呈现出新的工业特色和独特的老工业时期的景观风貌。园区分为创意设计、创意会展、创意工坊、创意体验、非遗传承、娱乐休闲、艺术交易等七大功能区块,昔日的工业文明“活化石”,幻化成如今的“时尚创意新天地” 。</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上午,雷燕、曾志石在南通大学站欢送雷健一行四人乘南通地铁1号线去南通西站到扬州等地参观游玩。</p> <p class="ql-block">抵达扬州入住宾馆后,下午首先参观游览了个园景区。</p><p class="ql-block">扬州个园景区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盐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扩建而成,以竹石文化和四季假山闻名,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园名“个”取自竹叶形状,因园内遍植翠竹,品种多达60余种,形成“月映竹成千个字”的意境,凸显主人对竹的钟爱。</p><p class="ql-block">园林以“分峰叠石”手法,用不同石材与植物营造四季景观,为全国孤例。园内有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四景循环,暗含周而复始的哲学思想。</p><p class="ql-block">园林分住宅区、花园与竹景区。南部为徽派风格住宅群,北部花园以抱山楼、清漪亭等建筑串联山水,体现“移步换景”的巧思。长廊、漏窗、楹联等细节融合诗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扬州东关街景区是扬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全长1122米,东起古运河东关古渡,西至国庆路,展现了扬州明清时期的市井风貌与运河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东关街成形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曾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和商贸中心,至今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盐商宅院、古街巷和市井文化。2023年,其保护与复兴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彰显了国际认可的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街区汇聚众多百年老字号,如1817年的四美酱园(酱菜)、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等,堪称“活态历史博物馆”。此外,扬州剪纸、漆器、玉器等非遗文化也在此传承。</p><p class="ql-block">东关街通过“微更新”模式保护古建,修复名人故居15万平方米,并引入现代业态,形成“历史+商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古城保护的“扬州样本”。</p> <p class="ql-block">品尝扬州美食汤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