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印象

北平

<h3></h3><h3></h3><h3></h3><h3> 洗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身体脏了就得洗。</h3><h3> 一九八四年七月,我从株洲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武昌南车辆段,那时我对铁路甚是陌生,不知道干活的艰辛,自然对铁路职工下班在单位洗澡的事一无所知。经过数月的入段理论学习,十二月初我被安排在武南站修外制动工班实习。带我的师傅我现在已记不清尊姓大名,只记得当年约四十岁,个子中等微胖,大家都喊他“黑鼻子”。 </h3><h1> </h1><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 “黑鼻子”是外制动换三通阀带洗制动缸的外制动钳工,这个活又脏又累,常年在车底下钻来钻去。去外制动工班的第一天,师傅们就跟我调侃道: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车辆段的。我当时对这段话感受不深,只是付之一笑。当天下午四点半钟,全工班的活干完了,师傅“黑鼻子”坐在工班的椅子上等着澡堂开门去洗澡。我看见“黑鼻子”除了白白的牙齿和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之外,浑身都是脏兮兮的。他干活有个习惯就是不时揉一下鼻子,鼻子黑的格外突出。我暗自想“黑鼻子”称呼可能源于此。过了一会,澡堂门开了,他拉着我去澡堂洗澡。 </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澡堂只有一大间,空间很高,没有板凳、椅子和更衣柜,有一面墙用砖做了一些更衣格。一进澡堂,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巨大的洗澡池。洗澡池在澡堂中间,用砖砌成后做的水磨石,水深一米有余,用锅炉蒸汽加热,水热气腾腾,但整个澡堂感觉非常的冷。大家迅速脱光衣服哆嗦着冲进澡池里,片刻五十多个男职工人挨人,像下饺子一般挤在池子里,沉下身子露出头浸泡着。泡上约十分钟,大家开始彼此用毛巾搓背,搓完背在头上和身上打上臭肥皂稍加搓洗,然后来个半潜水,身上的“辛勤汗水”全洗到池子里了,蓦然池子里飘了厚厚的一层污垢,整个池子的水也变成了乳白色。讲究的起身抢着在车间用钢管做的几个淋浴头下冲一冲。淋浴头的水时大时小、时冷时烫,人在水龙头下冲一下闪一下,人和水不断地决裂着。冲上分把钟,用陈旧的毛巾擦干身上的水,站在更衣格墙边个个像袋鼠一般独脚蹦蹦跳跳地穿上裤子和上衣,澡就算洗完了。就这个洗法,在当时住武南 “八栋半”的职工家属眼里,还欣喜地认为去站修洗个免费澡像沾了蛮大的光。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  &nbsp;</h3><h3>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初,段上对所有澡堂进行了改造,男女澡堂都做了木质更衣柜,废除了澡池,全部改为淋浴,淋浴室是通间,淋浴头之间没有分隔,供水方式是锅炉蒸汽对洗净的报废车油罐加热,更衣室烧带烟筒的煤炉取暖。淋浴间没有供暖,冬天洗澡时先洗的人在淋浴间会感觉冷。储水罐热水有限,做活晚收工的职工时常没有水洗。淋浴头是设备车间自制的,所以隔夜会产生很多锈水,有的职工洗了还过敏。 </h3><h3></h3> <h3></h3><h3></h3><h3></h3><h3> 如今,生产自动化和流水线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逃荒和要饭”的形象已一去不复返。目前的澡堂有专人管理,设有漂亮的更衣间、更衣柜和更衣椅。更衣室装有空调,整个浴室冬暖夏凉,一挡挡的淋浴间整洁干净,太阳能热水器供水,水温和流量控制自如,下班在单位洗个热水澡是每个职工的最爱,更是一种享受。爽爽的沐浴消除了工作中的疲劳,沐浴后甜美的笑容把安全和幸福带回了家。 </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