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原创</p><p class="ql-block">图/致谢网络</p> <p class="ql-block"> 在广阔的辽蒲流域平原上,故乡的热土像一片楓叶春华秋实,伟岸倜傥;像一叶偏舟厚德载扬,俊俏玲珑;像一帜风帆钟灵毓秀,与时同行。在我眼里和心底,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是一片多情的土地,是一片灵秀的土地,是我深情眷恋和钟爱的黑土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尽管离开故乡许久了,但我深情眷顾着这片多情的土地,为生我养我的这片沃土而庆幸与自豪。小时听奶奶讲,我们老家远祖老家是山东(地区记不清了)刘各庄,我们刘家大约在二十八辈前,山东兵荒马乱,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时,我们祖上老哥俩的全家人踏上逃生闯关东之路。过了山海关一路茫然向北而行,由于人生地不熟,两支兄弟慢慢地走散了。正当我们这支在黑夜里茫然不知所措时,前面突然出现一辆小车子挂着走马灯,上面端坐一位慈祥的老太君引路导行。于是祖上先人一步亦趋地跟着随行,当走到一片荒草甸时,突然前导的走马灯灭了,车无人遁。于是听天由命的先辈们就地安营扎寨,垒房建屋,于是东甸子成为我们这支刘姓的东北老家。从此开始在这里开创家园,繁衍后代的生涯。为了感恩老太君的引路,从此先辈们开始供奉头辈太太的仙位至今。正是在头辈太太的佑护下,这支刘姓先辈们经过世代人的努力创建开发,这块风水宝地成为今时的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东北有“三宝”,而我老家占有“两宝”: 一件是村西沙坑湿地里曾大面积养过水貂,生产过上等貂皮;二是东甸子盛产茂盛的靰鞡草,成为村民冬天絮鞋防止冻脚之宝。故乡平整肥沃的黑土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垦水田种水稻,不但增加了产量,也改善了生活。不久又通上电,按上电灯,村里又有了磨米厂,故乡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多情的土地,不但种植出民以食为天的丰硕成果,也哺育造就了倍出的名人。从小我就听人常提起村里的“两名大官”:一位叫肖玉飞,虽然其貌不扬,却在解放前官至国军少将旅长,在抚顺战犯所改造释放后,作为政协委员时曾回村里寻根探亲。另一位是解放后共和国外交官李秀发,曾官至驻分兰等国家大使,一个穷小子成为国家外交官,在故乡影响很大。还有一位叫王春甫的从基层起步,做到省税务局付局长,至于后来还涌现女付县长,乡长和付乡长等优秀儿女,为故乡老家争了光添过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经时代的阳光沐浴,在岁月老人梳洗打扮下,老家黑土地像十八变的姑娘,越变越好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故乡一路高歌猛进,黑土地上演绎着从小生产向现代大农业的产业化转型,而引发种植业结构的变革。陆地温室大棚不断扩大,南面昔日涝洼塘变成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村西旱田成为标准温棚示范小区。特别是到了冬季,外面冰天雪地,温室大棚里却是葡萄紫了,油桃红了,草莓熟了,黄瓜绿了,西红柿粉了,菜花白了……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建成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 伴随高科技设施农业的主旋律,故乡这片多情的土地高奏现代农业文明的交响曲。站在西沙岗远眺,那些高耸林立的石油井架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划时代新农村振兴的未来;像一面面迎风猎猎的旗帜,展示新时期新农村火热的生活,彰显小康社会的实现。</p><p class="ql-block"> 今时的故乡村一南一北横跨起高速公路和现代化电气铁路,恰似两条舞动的彩带,将故乡装扮得风姿绰约;像雨后天上的两拱彩虹,将大地映衬得绚烂缤纷;像跳跃律动的五线谱,普写出威武雄壮的时代赞歌:“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把新一代儿女养育/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将新农村的脊梁撑起”。这赞歌发出对故乡游子的呼喊,召喚有识之士到这里开发建设。</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举起现代文明的大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蕴孕着巨大的商机;这是一片诱人的土地,迎来崭新的世纪;这是一片多梦的土地,期待更多的梦想与奇迹;故乡人们将这片生存的土地打扮的更加璀璨靓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