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传统节日

张典学: 心脑血管病 骨病微创专家

<p class="ql-block">【三月三】 一个神圣而欢乐的节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03月31日 </p><p class="ql-block">三月三这个节日很有意思,历史悠久、来源多头,实际上是多个传统节日的综合,并且综合承担了祭祀、祈福、法会、纪念、郊游、狂欢甚至庙会的功能,真的是融庙堂、民俗文化于一体。</p><p class="ql-block">农历"三月三",是汉族甚至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日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的日子,也相传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同时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盘古"开天辟地"</p><p class="ql-block">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p><p class="ql-block">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p><p class="ql-block">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p><p class="ql-block">2、西王母"蟠桃会"</p><p class="ql-block">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传说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宴请诸路神仙,因此农历"三月初三"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所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祈福法事。</p><p class="ql-block">三月三庙会期间,将有原汁原味的民间杂耍技艺表演,各种传统美食制作,还有祈福法会、烧“头道香”等民俗活动,让前来逛庙会的游客觉得“有看头、有听头、有吃头、有玩头”。</p><p class="ql-block">这一天会举行隆重的放生、祈福法会和求财法会。求天公赐福,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西王母分掌阴、阳二气 化育万物。</p><p class="ql-block">无锡的鼋头渚,樱花绽放。| 视觉中国</p><p class="ql-block">"西王母"俗称金母、王母、王母娘娘,其形象在《汉武帝内传》《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又称"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以此形成的西王母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3、女娲"补天、造人"</p><p class="ql-block">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p><p class="ql-block">"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熔五彩石以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p><p class="ql-block">4、上巳节</p><p class="ql-block">农历"三月初三"又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古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p><p class="ql-block">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情境。</p><p class="ql-block">古代关于上巳节的诗文最著名的就是王羲之《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p><p class="ql-block">宋朝以后,"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p><p class="ql-block">5、女儿节</p><p class="ql-block">三月三作为"女儿节"也是有道理的,民俗学家闻一多等等考证,上巳节的渊源是上古时期的祭祀高媒和祓契于水滨以求子,类似于男女狂欢节,那是先民们一场春情荡漾的盛会~,具有浓厚的生殖文化色彩,只是后来的儒家祭祀文化掩盖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溱洧》描写的正是三月三日民间上巳节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p><p class="ql-block">6、轩辕黄帝圣诞</p><p class="ql-block">三月三也是为追述"黄帝"历史,对"黄帝"的崇高道德赞扬备至,对继承和弘扬祖先的道德高风以示崇敬。如云:“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行”。</p><p class="ql-block">"黄帝"是华夏的始祖,传说中原各部落的共同祖先,在《史记》中被称为中国文史的第一位帝王。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约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来南方蚩尤作乱他又率各部落在涿鹿杀死了蚩尤,由此他由部落领袖而被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领袖。</p><p class="ql-block">"黄帝"还是中国创世神话中创造宇宙的天人之神,是"五方大帝"中的中央之神,关于"黄帝"的记录很多,如: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p><p class="ql-block">"黄帝"既是古代的"天神",又是古代的"人王",很多发明和创造都依托于"黄帝"的名号。连汉代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也被冠以“黄老之学”。</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道教"真武大帝"圣诞</p><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是守护北方的子民,保平安之神,也被作"玄武大帝"掌管着三界妖魔,另一个名字也叫"真武荡魔大帝"。</p><p class="ql-block">据记载,"真武大帝"是道教的北极四圣(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之一。传说"真武大帝"还是"太上老君"的第八十二次幻化来的。</p><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不仅是"北方之神",还是"水神"和"伏魔大神",三界邪魔的统领,同时还是剑仙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农历"三月三日",一个神圣而欢乐的日子,让我们从远古传说,了解华夏文明,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