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晔书记当时是莱州湾的常客,他每次到莱州湾,我们都想好好招待他,但他从来不让我们招待,他基本是不在莱州湾吃饭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次留他在莱州湾吃饭,是我到莱州湾的第一个春节。那天下午我们干活儿的时候,李晔书记来了。只记得李晔书记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留他吃饭,他说:你们现在能给我什么吃啊?你们给我的,都是买的,我要吃你们莱州湾自己种的菜,自己养的猪。你们什么时候种出粮食了,有了自己的菜和肉了,我什么时候在你们这里吃饭。</p><p class="ql-block">从我们的愿望来说,当时都很想让他留下,但他没有吃饭走了。为了能让李晔书记在我们这里吃饭,我们也得好好干。后来,我们种了菜,养了猪,但李晔书记也很少在我们这里吃饭。不是他嫌我们的饭不好——我们去过他家,他在家吃饭也非常非常的简单,馒头,咸菜或辣椒——是他不去吃不花钱的饭。</p><p class="ql-block">如果遇到实在太晚他回不去了的时候,他留在莱州湾吃饭,也非常的简单,和我们一样,在食堂里抓上两个馒头,弄点咸菜或辣椒什么的,然后就蹲在外面和我们一边吃一边聊(我们没有餐厅)。所有来食堂打饭的职工,学生,只要看到李晔书记在,都会过来和他老人家打个招呼,而他也一定笑着回应每一个人。我还记得那时,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远处的稻田和身边的菜地,把李晔书记和我们的影子都拉到了一起,沐浴在晚风中的莱州湾,笑语吟吟,安详又和谐,而这个氛围的核心,就是李晔书记。</p><p class="ql-block">李晔书记是莱州湾的常客,而我们,也是李晔书记家的常客。他忙,不能总去莱州湾,就时不时地打电话,让我们去他家商讨工作。</p><p class="ql-block">李晔书记的家离我家不远,一个济南路北边,一个济南路南边。他的家里出奇的简单,三间平房,中间一个客厅,东面是他的卧室,西边南面是一个小卧室,后来是她女儿的房间,后面是一个小厨房。除了桌子和床,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只记得客厅里的桌子很大,上面摆着一部电话,还有很多的书,报纸,文件;再就是几个凳子,我们到他家,经常连开水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总之,就是李晔书记的家,就不像个家,就像一个简陋的会客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在他的家里很自由,他不给我们让座,也不给我们倒水,我们自己找凳子坐,自己找杯子倒水。他的暖瓶好几次都没有水,我们自己烧。记得一次,我干着活儿就被通知到李晔书记家,到了后,我渴的不行不行的,李晔书记指指他的杯子说,这里有水。我端起他的杯子喝了两口水,一杯水,半杯茶叶,苦的我差点吐了。那是我第一次喝茶叶水,到现在我也不喝茶,倒不是因为苦,是因为睡不着。现在想来,他是不是经常熬夜,所以才给自己冲了那么浓的茶叶水。</p> <p class="ql-block">后来,李晔书记把他大女儿李宇星从北京带到了油田,李晔书记他们在外面谈工作,我就和她女儿躲在小屋子里蛐蛐,还一起用香肠炒豆瓣酱带到莱州湾去吃。</p><p class="ql-block">在莱州湾,我后来一个人住在一间破破烂烂的简易房里,房子很矮小,到处都是土,一刮风,房顶还往下掉土,窗户也关不严,我都用纸条贴着,李晔书记把她女儿往莱州湾一扔,然后放心地交给了我,然后就不管了,一个北京的小姑娘就这样和我住在了一起。那时,我走到哪里,带她到哪里,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住;房间里还有耗子,把我老伴当时带给我的海米偷吃了很多,我们两个晚上就起来一起用脸盆抓耗子。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回家,李晔书记不在家的时候,我会叫她到我家去吃饭。就像一个小妹妹。</p><p class="ql-block">但这个小妹妹最让我为难的就是干活儿。不是她不干,而是她太能干,跟我比着干。我当时二十五六岁,正是最有力气的时候,而小星得比我小七八岁啊。我个子不高,她个子更矮,怎么看,都是一个小孩儿。我让她跟那些知青队的女学生一起干,她偏不。每天挽着裤腿,光着小脚丫,我到哪里,她到哪里;我干什么,她干什么;我怎么干,她就怎么干。我这个人一干起活儿来,就比较投入,她也跟着我玩命地干。后来,我们一个领导说,小孙,你这样干不行啊,你没有看到李晔书记的女儿处处跟你学吗?你以后干的慢点,别把小姑娘累坏了。</p><p class="ql-block">是啊,我也很担心啊,就和领导琢琢磨出个办法,让她学开拖拉机推土机去吧。于是,我就带着她开拖拉机推土机,她学的很快,后来,就经常单独一个人开着大大的推土机和大家一起干活儿。</p><p class="ql-block">一个油田党委副书记的女儿,开着拖拉机和推土机在荒原上干活儿,这不是天方夜谭,莱州湾很多的老同志都可以作证。</p><p class="ql-block">后来,油田招工了,她和知青队的几个女孩分到了当时油田职工医院。她唯一比别人特殊一点的地方就是:其她几个女孩是护士,她跟一个老大夫学中医。后来,她跟她的爱人去了上海,直到退休,也只是一个中医。</p><p class="ql-block">我后来在党校当老师时,经常会遇到莱州湾来学习的干部,都是熟人,说起莱州湾,说起李晔书记,他们告诉我,李晔书记从濮阳回来后,依然非常关心莱州湾,经常去莱州湾,每个春节都到莱州给职工拜年。直到李晔书记离开油田后,甚至很多年后,遇到莱州湾的熟人,我们在一起说的最多的,还是李晔书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晔书记不是用位置征服了我们,他征服我们的是他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李晔书记的带领下,莱州湾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1978年年底,李晔书记要到濮阳参加会战,离开了莱州湾。他离开之前的某个晚上,让我们去了他的家。这是我最后一次去他的家。</p><p class="ql-block">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问我们,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你们觉得下一步中国会怎样?我们谁也回答不出来,都看着李晔书记。他笑嘻嘻地说:文革结束了,中国经济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莱州湾一定会发展起来,你们一定不要停止,一定要好好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当时并不能理解他的话,但事实证明,他预判的正确性。他走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中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李晔书记领导濮阳会战去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不在了,那个熟悉的“小孙啊”,我也听不到了,但我们却执行着他老人家留下的嘱咐,继续着莱州湾的事业。</p><p class="ql-block">我们建起了养虾池,养鱼池,养鸡场,奶牛场……,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万亩养虾池,万亩养鱼池,一个个现代化的养鸡场,让所有的职工家属得到了实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晔书记不仅仅建起了莱州湾,他当时负责整个油田的农副业生产,油田农副业也呈现出一个比较快的发展趋势。</p> <p class="ql-block">1980年3月5日 《大众日报》报道:胜利油田积极兴办农工商集体事业,使320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职工家属和闲散劳力得到就业,解决了很大一批职工夫妇长期分居的问题,增加了国家和个人的收入,支援了石油工业生产,方便了职工生活。1979年,参加农业生产的家属有24000人,种地13万亩,农业总收入达到600万元。油田由职工家属参加劳动的工副业厂、站共有66处,商业、服务行业的代销、代营店100处,参加劳动的家属8000多人,工、商、副业等总收入1200多万元。除去支出和公积金、公益金外,参加劳动的人员每人分配400元左右。胜利油田多年的实践证明,工矿企业办农工商副集体事业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油田的农副业生产蒸蒸日上。1984年胜利油田会战二十周年,大众日报专门报道了油田的农副业。</p> <p class="ql-block">莱州湾的建成,油田农副业的发展,解决了多少职工的后顾之忧啊。</p><p class="ql-block">我在莱州湾搞组织工作时,经我的手调到莱州湾的干部少说也得几十人,这些干部都是带着农村的老婆孩子来的。</p><p class="ql-block">油田很多职工的家属和孩子,甚至老人,就是在那个阶段来到油田的,虽然住在农业点,虽然有点累,但一家人团聚了,孩子也都可以在油田上学参加工作了。</p><p class="ql-block">我在山东省委党校上学时,食堂里有一个炊事员叫“由农业”,就是这个名字。我们打饭时,他听说我是胜利油田的,就问我,听说你们胜利油田的职工可以把农村的老婆孩子带去?我说,是啊。他说,那你们的家属和孩子吃什么啊?孩子能上学工作吗?我就比较详细地给他讲了油田农副业的情况,告诉他,孩子可以在油田参加工作。</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到了油田党校,我惊奇地发现,由师傅在油田党校食堂做饭,而且,他还认得我。我问他,您怎么从济南到油田来了?他说,唉,我在济南,但我的老婆孩子都去不了济南。听你说了油田的情况,我就要求调到了胜利油田党校,来后,我的老婆孩子都到油田来了。他还笑嘻嘻地说,这还得感谢你哪。后来,他的孩子都在油田参加的工作。我们老党校的职工,都知道由农业师傅。</p><p class="ql-block">从1977年到1987年的十年,是油田农副业发展最快的阶段:油田耕地面积从12万亩增加到17.9791万亩。全油田有35个二级单位开办了农副业生产基地,有近5万职工、家属从事农副业生产建设,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发展。1988年全油田粮食总产近8000万公斤,蔬菜产量3031.66万公斤。</p><p class="ql-block">强大的农副业,也为1990年油田的“6322”民生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机关当时喝的牛奶,油田职工分的鸡蛋,罗非鱼,大米,甚至一些菜,全部都出自于莱州湾。我说的,我家的罗非鱼吃不完,我煮了喂猫,就是这段时间,那时,幸福指数真高啊。</p><p class="ql-block">我上大学时,暑假期间,一个在济南的同学想看看胜利油田是个啥样子,就来到了我家,我请她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她打开冰箱,看到我冰箱里的鱼,肉,蛋,听说都是分的,羡慕地说:唉,我们的冰箱打开一看,都是咸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油田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职工,谁没有享受到李晔书记带来的红利呢?为了油田的职工家属,李晔书记付出了多少心血,受了多少累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个世纪末,中国经济繁荣起来,社会供应得到极大满足,莱建并入了胜大集团。虽然莱建指挥部撤销了,虽然现在不分东西了,但曾经有过的不能忘记:吃水不忘挖井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晔书记的故事写出后,收到了很多人的留言,我基本都截屏了。但这次无法发太多,先发一部分,其余的下次再发。从大家的留言上,我们能看到大家对李晔书记的爱戴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一个更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晔书记故事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