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

蒲人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旅行社组织会员免费活动,有幸步入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古镇。车至西塘,一个石坊门楼映入眼帘,上悬黑底横匾,匾上“西塘”两个蓝色大字,苍劲有力;两根直柱上一副盈联:西园长廊绕河寻吴根,塘东小街穿弄探越角,巧妙把“西塘”两字置于联首,又点出了西塘地理位置和景点特色。</p> <p class="ql-block">西塘古镇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相传,吴国伍子胥在此开凿伍子塘,引水通漕运,故西塘亦称胥塘。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元代发展为集镇,明清时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古镇的建筑、习俗,明显留有吴越文化印痕。</p><p class="ql-block">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闻名。如今,镇内保存了大量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景区,眼前豁然开朗,河水碧波荡漾,周围鲜花盛开,远处石桥横跨水面,连接两岸,石栏曲折,在河中围为小岛,成了又一道风景。今年暖冬,地处江南的西塘没有冬的气息,唯有春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一个红色边框,嵌“西塘”两字,把远处一个仿古亭、亭边的柳和草坪,巧妙地框在其中,这是实景的画,也是画的实景,巧哉妙哉,创意满满。</p> <p class="ql-block">团友张光潮先生和夫人钱国英女士,当年冲破重重阻力,修成正果,成就“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段佳话。携手40多年,爱情成亲情了。在西塘诗情画意之地,他俩并肩而立,面露笑容,钱女士还打出“V”字手势。这个手势,意味着胜利,还是意味着美满?不管哪种,她是开心的。西塘留影,是许多游客的必选项目,也成了张光潮、钱国英幸福婚姻的见证。愿他俩健康幸福,像西塘一样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水,是江南的灵气;河,是古镇不可或缺的元素。西塘也是。一条宽阔平静的河贯穿整个古镇,河面倒映蓝天白云,倒映河边树木,倒映两岸建筑,这是江南的画,也是江南的诗。此处,可以感受水乡古镇的美丽,感受百姓生活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江南古镇典型的街,一旁商铺,一旁邻河,上有屋檐遮雨,下铺坚硬石板;商铺生意兴隆,添古镇繁荣;街河四通八达,利货物集散。</p> <p class="ql-block">“汉服文化博物馆”,这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处。馆内,华夏大地不少民族服装,整齐排列,美不胜收。从中,可以欣赏汉服的丰富多彩和文化灿烂。</p> <p class="ql-block">护国随粮王庙,始建于明代末年。相传有一位姓金运粮官经过本镇,时值镇郊旱灾严重,田地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金动恻隐之心,私自发放粮食救济百姓,使灾民赖以生存,而自己以身殉职。金死后,朝廷查清其事,追封为“利济侯”,后又封为“护国随粮王”。当地百姓感其恩德,特建此庙。庙址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古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河边,一座亭子静静矗立。这是一个亭,游客小憩之处;也是一个景,古镇典型的风情。坐在此处,可以吹吹古镇的风。</p> <p class="ql-block">醉园,其因王宅“醉经堂”而得名,建于明末清初,原有五进,现存四进,有古代砖砌花坛和微型砖拱桥。池石玲珑,回廊通幽,翠竹生妍,秀色醉人。园内书屋“艺香斋”陈列水乡风韵版画,介绍西塘宗族文化、庭院文化和水乡文化。</p> <p class="ql-block">醉园的“后花园”,有圆洞门,有小桥流水,有翠竹花草,空间不大,小巧精致,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有水有河必有桥。西塘的桥,有拱型的,造型美;也有几块石板两头一搁的,简朴美。这些桥,也许古已有之,也许后来改造,也许当代新建。但所有的石桥,汇集先人的建桥智慧,展示石桥的多姿,与古镇十分融洽。</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门,上方刻着“元亨利贞”。元亨利贞,是乾卦之四德,往往解释为:“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充满吉祥之意。下方则是石质门槛,让人感受到历史厚重与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王宅”,西塘一处古宅,历史悠久,这里有许多故事。我和团友欣然进宅,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种福堂,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后遭“明受之变”,其子孙隐于杭嘉湖一帶。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筑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明清典型民居风格。第三进为正厅,即“种福堂”,地面铺砖,厅正中央悬清著名学士陈黧彦所题“种福堂”匾,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使子孙得福”。</p> <p class="ql-block">石皮弄,全长68米,由216块厚仅3厘米的石板铺成,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据考证,石板路下是一条下水道,石板薄如皮,故称石皮弄。它最宽处1.1米,最窄处仅0.8米,两个胖子弄内交会,擦墙贴肚皮,较难通过。弄堂窄,上面一条狭长的天空,故有西塘“一线天”之称。弄堂,古镇的一大特色;如此窄,足见当年此处地皮宝贵,寸土寸金。</p> <p class="ql-block">西塘西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多次修建改造。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因它位于镇西,故名“西园”。</p> <p class="ql-block">街边三个孩子,稚气,天真,可爱,他们拿出喜欢的玩具,展示给对方,憨憨的。可爱宝宝欢度金色童年,太喜欢了!西塘人子孙繁衍,生生不息,证明一点:这个古镇是活的,有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西塘古镇,一道江南美丽的风景线。这里,有世世代代生活的居民,可以体验真实的人间烟火;这里,有古镇典型的街、河、桥,有典型的弄堂、台门,可以真实感受古镇真味;这里,有正宗的西塘特产,还有各地汇集的现代小吃,可以大饱口福。</p><p class="ql-block">西塘,值得一游!</p>